周智勇
摘要: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提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應合理設計課堂提問,創(chuàng)設更多有價值的問題,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知識運用能力。本文探討了如何提升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旨在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課堂提問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同的教師選擇的課堂提問模式也各有不同。雖然課堂提問早已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運用,但提問的效果總是差強人意。因此,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要適量
在課堂提問前,教師要明確課堂提問的目的,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知識。但是,教師一定要把握課堂提問的度。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數(shù)量太多,不僅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還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從而降低學習效率。此外,教師的問題要注意貼合教學目標,盡量不要涉及與教學無關的問題,同時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發(fā)學生之間的討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如在教學“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先設計一些單獨的加減乘除計算題,讓學生分別計算,然后設計加法和乘法的混合運算題讓學生計算。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出32×2+5×3的混合計算題,讓學生思考:“這道題中含有哪些運算?它的運算順序是什么?”看看學生是否能根據(jù)之前的知識自己試著計算出來。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教師先提問學生再思考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內(nèi)容,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課堂提問目的要直接
在新課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復習之前的知識后,再導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而且在教學的階段性關鍵點處都要有對應的問題,讓學生先自主思考,再聽教師講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每個階段的提問中,教師設置的問題都要簡單明了、目的直接,能充分體現(xiàn)接下來要講授的內(nèi)容,才能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提高學習的效率。
如在教學“軸對稱和平移”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第一學段已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也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以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之前學習的知識點為本課學習做好了鋪墊。因此,教師可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并通過折紙、畫圖等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給學生講授軸對稱和平移,讓學生充分了解空間觀念。
另外,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自主探究,然后讓學生運用軸對稱和平移知識欣賞和設計相關圖案,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并為以后的圖形學習打下基礎。如教師可以先通過課件出示剪紙的圖案,設置問題:“大家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然后再展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軸對稱圖形。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明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什么是對稱軸,如何畫出軸對稱圖形。在每個學習階段,教師都要通過設置這樣目的直接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和探討,從而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
三、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
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要有規(guī)律地涉及學生已學過的知識點,通過對學生已學知識的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然后更好地思考新問題。在設置問題時,教師要做到難易適度,因為當學生聽到熟悉的知識時會馬上做出回應,如果設置的問題太難,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進而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只有將問題設置得由淺入深,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并深入思考。通過這樣難易結合、層層推進的提問方式,教師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刻意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語
在小學數(shù)學在課堂提問中,教師必須做到提問要適量,目的要直接,難易要適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根據(jù)問題更好地理解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秦蕊蕊.提高小學高段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國新通信,2018,(9).
[2]王峰.提高小學高段數(shù)學課堂教學反思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
[3]孟立可.淺析提高小學高段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6,(33).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