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玉
摘要:中西方的詩歌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都具有音樂美、語言美和意象美等特點,而由于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使得中西方詩歌的美感有其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這就為詩歌翻譯帶來極大的困難。文章以屠岸先生譯約翰·濟慈長詩《恩弟米安》為例,首先從文體的角度分析了《恩弟米安》的特點,然后分析屠岸先生在翻譯時如何再現(xiàn)該詩的文體風格,以期對今后詩歌的翻譯工作有所啟迪。
關(guān)鍵詞:詩歌;文體;翻譯;再現(xiàn)
一、引言
(一)詩歌文體簡述
文體,是指獨立成篇的文本體裁,它反映了文本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整體特點。英國當代文體學家利奇(Geoffrey Leech)和肖特(Michael Short)提出文本可通過詞匯、語法、修辭、篇章這四個層面進行較為全面、客觀地文體分析(Leech&Short,2001)。其重點是分析具有文體意義和美學價值的那些語言特征,挖掘作者的語用意圖和語用效果。
詩歌是文學文體的一種,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并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辭?!罚T姼锜o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文體分析可以更透徹地理解詩歌,深刻體會其美學價值,從而讓譯者更傳神地在翻譯中再現(xiàn)原作的文體風格。
(二)中西方詩歌文體異同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詩歌,都具有鮮明的音樂性、豐富的想象力、別具一格的語言美以及具體可感的意象美的特點。但是由于漢英兩種語言的異質(zhì)性特征,在語言表層表現(xiàn)為語音系統(tǒng)、文字系統(tǒng)和句法系統(tǒng)等結(jié)構(gòu)形式和分布形式,在語言中層表現(xiàn)為特定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比如重意合還是重形合,在語言深層表現(xiàn)為思維方式、思維特征和思維風格(劉宓慶,1996:372-373),導致中西方詩歌的共性特點中亦含有明顯的不同因素。
(三)《恩弟米安》的文體特點
《恩弟米安》(Endymion)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John·Keats,1795-1821)用希臘神話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長篇敘事詩,全詩共四卷,合四千多行。該詩以牧羊人恩弟米安與月神狄安娜之間唯美又曲折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第一卷中恩弟米安在夢中與狄安娜相會,后墜入深淵而醒來,因為不知道夢境真假而憂思憔悴,后在姊姊的勸說下恢復生氣,放棄了想要去尋找夢中愛情的想法。第二卷至第四卷則是恩弟米安思念狄安娜,跋山涉水去尋找她,一路上他得到愛神、維納斯女神、神鷹等的指引和幫助,有許多奇特的見聞,還陷入了對印度女郎(是狄安娜的化身,但恩弟米安并不知情)的愛戀,當他在夢中的愛情和現(xiàn)實的愛情中難以抉擇時,狄安娜現(xiàn)身與恩弟米安終成眷屬。這首詩充分體現(xiàn)了濟慈作為詩人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超高的文字駕馭能力,其文筆細膩優(yōu)美,質(zhì)樸而情深。詩文具有音樂美、想象力豐富、語言美和意象美的特點。
1.音樂美
音樂性是詩歌文體的首要特征,正如法國藝術(shù)批評家泰納所說:“詩是一種歌唱,散文是一種談話。”詩歌用音樂性的語言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詩歌的音樂性表現(xiàn)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抖鞯苊装病啡姴捎脟乐斦R的英雄雙韻體,雙行押尾韻,下一行轉(zhuǎn)韻即aabbccddee...的形式,句式均衡、整齊、簡潔,韻律穩(wěn)健,具有極強的音樂美。
2.想象力豐富
月神狄安娜和恩弟米安的愛情故事在古希臘神話里非常有名?!抖鞯苊装病愤@首詩的故事主線就是基于神話故事而改編的,濟慈借神話故事來抒發(fā)自己對詩歌藝術(shù)美的追求和對自由愛情的向往。濟慈描寫恩弟米安在逐愛之旅中的經(jīng)歷、維納斯女神和阿多尼斯的愛情、愛慕格勞科斯的客耳刻對斯庫拉的迫害等故事情節(jié),以及詩中大量的景色描寫、仙境描寫、人物(包括神話人物)的外貌描寫等都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詩人的無窮想象力,讓我們在超越現(xiàn)實的世界里遨游、馳騁,經(jīng)歷一種特殊的情感狀態(tài)。
3.語言美和意境美
詩歌的語言美既體現(xiàn)在詩歌詞匯的選擇、句型的使用上,還體現(xiàn)在修辭手法上,語言美還帶給我們獨特的意境美?!抖鞯苊装病啡婋m長,但由于它是一首英雄雙韻體詩歌,遵循五音步抑揚格和雙行押尾韻的原則,因此,每句詩都較簡短,一般在6-9個單詞之間,看起來很簡潔。詩歌中的詞匯樸素、簡單,但為我們展開的自然畫卷卻是時而明麗鮮艷,時而悲涼凄美,時而和平靜穆,難分人間或是仙境。對人物的描繪——恩弟米安的惆悵憂思、姐姐的溫柔慈愛、狄安娜的美艷深情——更是入木三分。詩歌中的感情色彩很濃,用了大量的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因而詩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顯得有血有肉。正因為此,這首詩的語言美,意境更美。
二、屠岸譯本對原詩的文體風格再現(xiàn)
屠岸(1923-2017),本名蔣壁厚,是我國著名的詩人、翻譯家。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翻譯方面造詣頗高,著有《萱蔭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等;主要的詩歌譯作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濟慈詩選》等,其中《濟慈詩選》譯本榮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屠岸譯濟慈的詩歌并非偶然,他曾在訪談中不止一次提到過,之所以譯濟慈,是因為他與濟慈在精神上的共鳴與溝通,濟慈22歲時患了肺結(jié)核,他也在22歲時患了肺結(jié)核,當時他和濟慈一樣認為自己命不久矣,因此他當時經(jīng)歷了和濟慈相似的處境。濟慈詩歌中的詩美使他震驚,占有了他的心靈,而且他非常認同濟慈“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觀點,因此他對濟慈的詩歌產(chǎn)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在翻譯濟慈的詩歌時,他一般會采取如下步驟:先看詩歌原文,仔細閱讀原文好幾遍,仔細認真地把詩讀透,了解透徹之后,再進行翻譯,然后把譯成的作品擱置一段時間再去審視、修改和潤色,如此反復。他認為,在翻譯如《恩弟米安》這樣的長詩時,要注意分析長詩的情節(jié)、人物和它的主旨、思想,充分了解這些要素。也就是首先要進入原文、擁抱原文,然后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為了譯好《恩弟米安》這首詩,屠岸在詞匯、句法、修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力求最大限度地還原原詩的音樂美,語言美和意境美。
(一)再現(xiàn)詩歌的音樂美
詩歌的翻譯既重傳神達意,也重韻律之美。翻譯《恩弟米安》這首韻律嚴謹?shù)脑姇r,為了使譯詩也具有原詩的音樂美,屠岸盡量采取了雙行押尾韻的原則,且原詩與譯詩除語法要求外,均行行對應(yīng)。每句詩字數(shù)在12字上下浮動,簡潔工整。譯詩因此很有節(jié)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詩意濃濃。以第一卷第41行至第48行為例:
Now while the early budders are just new,
And run in mazes of the youngest hue
About old forests; while the willow trails
Its delicate amber; and the dairy pails
Bring home increase of milk.And, as the year
Grows lush in juicy stalks, Ill smoothly steer
My little boat, for many quiet hours,
With streams that deepen freshly into bowers.
趁剛剛冒出了幾朵早春的新蕾,
一片片幼嫩的顏色曲折迂回
繞森林奔馳;趁現(xiàn)在楊柳款擺
纖弱的嫩黃枝條;一桶桶牛奶
滿滿的拎回家去。等莖稈溢汁,
歲月越來越豐盈,我就要駕駛
這一葉扁舟,連續(xù)多少個時辰,
寧靜地順流深入蔥翠的幽境。
我們可以看到,原詩尾韻為 new/hue, trails/pails, year/steer, hours/bowers。是AABBCCDD的形式,譯詩蕾/回,擺/奶,汁/駛,辰/境,前三組每組的尾韻一致,第四組雖尾韻不一致,但是做到了平(辰)仄(境)相對,讀來亦不失節(jié)奏感。為了再現(xiàn)原文的音樂美,屠岸先生在選詞上非常用心,例如他將第二句“And run in mazes of the youngest hue about old forests”譯為“一片片幼嫩的顏色曲折迂回/繞森林奔馳”,“曲折迂回”一詞既與上句“新蕾”押尾韻,又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新葉彎彎曲曲、在森林中繞來繞去的景象。他將“while the willow trails its delicate amber”譯為“趁現(xiàn)在楊柳款擺/纖弱的嫩黃枝條”,“款擺”二字既與下句“牛奶”押尾韻,又寫出了細柳款款擺動的美態(tài)。“And, as the year grows lush in juicy stalks”譯為“等莖稈溢汁,/歲月越來越豐盈”,“溢汁”既與“駕駛”押尾韻,又譯出了莖稈的飽滿。這些選詞既譯出了原詩的韻味,又使得詩歌具有了音樂美。
除了選詞用心外,屠岸先生在翻譯時還會對個別詞語采用“陌生化”處理,或者適當調(diào)整某些句子的順序。例如原詩中第127至128行,“making directly for the woodland atar./O kindly Muse!Let not my weak tongue faulter”譯為“直接奔向那森林中間的祭壇。/仁藹的繆斯!別讓我舌音抖顫”,為了與“祭壇”押尾韻,屠岸先生用了“抖顫”一詞。原詩第305至306行,“Congure thee to receive our humble Paean/Upon thy Mount Lycean!”譯為“我們懇求你站在利西亞山巔/接受我們謙卑的歌贊!”此處調(diào)整了原句的順序,使之符合中文的行文習慣,同時用了“歌贊”一詞與“山巔”押韻?!岸额潯薄ⅰ案栀潯睘樵姼柙鎏砹艘环N陌生化的美感,非常巧妙。
(二)再現(xiàn)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語言美和意境美是詩歌的重要特點,是詩歌的精髓,我們在翻譯詩歌時應(yīng)盡量譯出詩歌獨特的語言美,因為意境美也體現(xiàn)在語言之中,而意境和語言又是詩人情感的寄托之所。翻譯《恩弟米安》這樣的浪漫主義詩歌更是如此。濟慈通過描寫大自然的美、夢境(仙境)中的美,通過描寫各式各樣的人物,將自己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和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寄托在這首詩歌中。要想完美地再現(xiàn)原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并非易事,屠岸先生基于自己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對濟慈本人的深深了解、對詩歌的多次解讀的情況下,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到再現(xiàn)原詩之美。
1.以異化策略為主要翻譯策略
異化策略指的是翻譯時“譯者盡可能不去打擾作者,讓讀者向作者靠攏”,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吸納外語表達方式。使用異化策略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地傳達原語文化,為譯文讀者保留異國情調(diào)。在翻譯《恩弟米安》時,屠岸先生采取了以異化為主的翻譯策略。
以詩中大量古希臘神話故事人物為例。對古希臘神話故事的改編是《恩弟米安》全詩的亮點,是濟慈展露其豐富想象力的載體,詩中因此提到許多古希臘神話故事人物,這些人物對中文讀者來說相對陌生,為了盡量保持原詩的異域風情,屠岸先生在翻譯這些人物名時均采用了音譯加注的方法,對故事情節(jié)主要采用直譯的方法。例如原詩中的“valley lilies whiter still than Ledas love”譯為“山谷百合花,白得勝過勒達的情郎”,勒達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斯巴達王后,宙斯變作天鵝與之親近,因此勒達的情郎本意指天鵝,屠岸先生在翻譯時將“Leda”音譯為“勒達”,將“Ledas love”直譯為“勒達的情郎”,并以腳注的方式解釋說明。再比如原詩中的“Syrinx”,屠岸先生亦是音譯為“西琳克絲”,并腳注解釋這是希臘神話中的山林女神。屠岸先生如此譯法是為了使譯詩盡可能地傳達原語文化,保留原詩風格。
2.修辭手法的對應(yīng)翻譯
詩歌中運用修辭手法來提高表達效果是很常見的,因為修辭的運用能使詩歌本身的意象更豐富,語言更富有詩意?!抖鞯苊装病愤\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包括擬人和排比等??v觀屠岸先生的譯文,他在修辭上面的翻譯堪稱完美。例如第100至101行“rain-scented eglantine/Gave temperate sweets to that well-wooing sun”,屠岸先生將其譯為“雨中芬芳的野薔薇/把溫馨送給真心求愛的太陽”,原詩將野薔薇和太陽均擬人化了,仿佛它們都有了情感,譯文“溫馨”和“真心求愛”這兩個詞再現(xiàn)了原詩的意境,使得這一自然景色變得甜美有溫度。還有第107行“while the silent workings of the dawn were busiest”,原詩直譯是“黃昏靜靜的工作,是最忙碌的”,將黃昏擬人化了。屠岸先生在翻譯時將意象細化,“dawn”譯為“天邊的曙色”,“workings”譯為“變化”,將“silent”譯為“默默地”,整句詩譯為“天邊的曙色默默地忙于變化”將原詩的意象更明確地展現(xiàn)出來,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氣氛。
三、結(jié)論
在古今中外的翻譯史上,詩歌的翻譯歷來是公認的最艱難的譯事之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始終是眾說紛紜。本文從文體學的角度分析了屠岸先生翻譯《恩弟米安》時的策略和方法,屠岸先生注重譯詩的格律形式,在翻譯時盡全力與原詩在格式上對應(yīng),再現(xiàn)詩歌的音樂美;在語言方面,屠岸先生盡量保持原詩的“異域”美,采取以異化為主的翻譯策略,在修辭上選詞精雕細琢,既保留原詩的意象,又不失詩歌的藝術(shù)感,這些可見屠岸先生對原詩理解透徹,翻譯之認真細致,也是我們在翻譯詩歌時可以借鑒的地方。正如他在一次訪談中所說:要想很好地翻譯濟慈的作品,必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原文之中,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緒。屠岸先生能將濟慈詩歌譯得精準唯美,與他對濟慈本人的了解和理解是分不開的,正如筆者前面所述,屠岸先生譯濟慈并非偶然,是因為他與濟慈之間相似的生活經(jīng)歷,更重要的是他與濟慈精神上的契合和共鳴。因此,筆者認為,要想譯好一首詩歌,除了對詩歌本身的形式、語言、意象等的把握外,對原詩作者的了解也相當重要,感同身受方能譯出其詩韻味。
參考文獻:
[1]Leech, N.Geoffrey., Michael.H.Short.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43.
[2]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Routledge,2001:89.
[3]Tytler A F.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Scholar Publishing,1907:35-62.
[4]管潔.基于英文詩歌文體的特征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6):164-165.
[5]劉宓慶.漢英句子拓展機制對比研究[A].李瑞華編.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1990-1994)[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372-373.
[6]盧煒.關(guān)于詩人譯詩的對話——文藝評論家屠岸訪談[J].文藝報,2013(7):1-5.
[7]戎林海,戎佩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屠岸先生訪談錄[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