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宸俊楠
摘要:本文主要從詞的結(jié)構(gòu)、性質(zhì)、修辭等方面,闡述了漢語和哈薩克語表示速度的方法,對兩種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上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比較,較為全面的總結(jié)了漢語和哈薩克語中表示速度的方式。
關(guān)鍵詞:漢語;哈薩克語;速度;對比
一、引言
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建立了各自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人們表示速度的方式,就是通過人們不同的價值觀、思維模式、生活習(xí)慣來體現(xiàn)的。表示速度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詞與詞的固定組合??傊?,不同語言的表達習(xí)慣、表達方式存在差異。本文通過整理漢語和哈薩克語表示速度的詞、短語和熟語,分析兩種語言存在的差異。
速度表示法概述
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運動,而速度從運動中產(chǎn)生。速度,這個概念廣泛運用于各學(xué)科領(lǐng)域中,在物理學(xué)中,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而速度表示法,是一個民族對物體運動快慢程度所表示的方法。每個民族由于生活環(huán)境、風(fēng)俗習(xí)俗的差異,對不同事物的表達習(xí)慣也不同。
二、漢語速度表示法
本章從詞的結(jié)構(gòu)、性質(zhì)、固定短語和修辭四個方面分析漢語表達速度的形式。
(一)詞的結(jié)構(gòu)類型
(1)由單純詞構(gòu)成
在速度范疇內(nèi),存在表示速度含義的單語素詞,比如“快、慢、緊、緩、速、涌、瀉”等,還有由不成詞語素“徐、匆”等,重疊構(gòu)成“徐徐、匆匆”形式的單純詞,也能表示速度。
(2)由合成詞構(gòu)成
復(fù)合式合成詞:迅速、飛快、快捷、急速、緩慢、緩行等。
重疊式合成詞:亟亟、款款、緩緩、冉冉、姍姍等。
附加式合成詞:急性、慢性、突然、忽然、驟然等。
三音節(jié)合成詞:慢悠悠、慢騰騰、急沖沖等。
漢語中表示速度的合成詞占大多數(shù),其中含有速度意義的單語素詞,通過組合、重疊的方式,來加深通過語序手段表示速度的程度。比如“慢悠悠”一詞中,“慢”表示行動緩慢或做事情動作慢,“悠悠”含有長久的意思,延長了慢的行為,因此,“慢悠悠”表示比慢的程度更慢,又帶有悠閑、漫不經(jīng)心的感覺。
(二)按照詞性劃分
漢語用實詞來表示速度的變化程度,詞匯意義豐富。
(1)名詞:飛車、疾風(fēng)、慢跑、慢性病、慢性子等。
(2)動詞:奔跑、飛馳、噴涌、減慢、款步等。
(3)形容詞:快速的、急劇的、湍急的、緩慢的、遲緩的等。
(4)副詞:忽然、猛然、突然、馬上、立刻等。
(5)區(qū)別詞:通常成對出現(xiàn),比如“急性:慢性”、“快:慢”等。
(6)擬聲詞:“滴答、嘩啦啦”等詞表示下雨快慢程度。
漢語中表示速度動詞和形容詞占大多數(shù),由不同詞性的語素附加具有速度意義的語素組合而成,比如:名詞“飛車”表示開的很快的車子,動詞“飛馳”中,兩個語素都有速度快的含義。
(三)按照固定短語類型劃分
漢語表示速度的固定短語,類型豐富,比如:
成語:風(fēng)馳電掣、眼疾手快、急如星火、慢條斯理、不緊不慢等。
慣用語:“繡花功”、“磨洋工”“擠牙膏”等詞,都是形容做事速度慢的固定短語。
歇后語:“長了兔子腿——跑得快”、“飛奔的火車——一日千里”、“龍卷風(fēng)——風(fēng)馳電掣”等。
諺語:“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等都是描述要想達到目的,就必須要經(jīng)過漫長的磨礪才能達到。
從固定短語所包含詞的結(jié)構(gòu)來看,詞與詞的結(jié)合比較固定,其中,成語多用于四個字來表示。從詞的意義來看,其與本民族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運動的速度有關(guān)。
(四)按照修辭手法進行劃分
“龜速”、“蝸行牛步”等詞,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步速慢的動物“烏龜、蝸牛、?!眮硇稳萑诵袆舆t緩。
“一目十行”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一眼掃過去,可以看完十多行,表示看書的速度快。綜上所述,漢語大多用比喻、夸張的手法表示速度,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
三、哈薩克語的速度表示法
哈薩克語是粘著語,是形態(tài)變化形式豐富的語言,主要通過附加成分來表示各種語法意義。因此,一般表示速度多用形態(tài)變化的形式來表示。
(一)詞的結(jié)構(gòu)類型
(1)由單純詞構(gòu)成
在哈薩克語構(gòu)詞方面中,同樣有表示速度意義的基礎(chǔ)詞,比如“aq?r?n(慢)、aja?(緩慢的步子)、u?q?r(迅速的)、tez(快)、?edel(盡快)”等。
(2)由合成詞構(gòu)成
哈薩克語的合成詞通過附加不同意義的附加成分,或與其他詞性的詞搭配,組成短語來表示物體運動速度的快慢程度,這一點與漢語的表達方式相似,說明了語言之間相互有關(guān)聯(lián)。比如:?el(風(fēng))+ajaq(腳)—?elajaq(快)、?le-?ala(立即)、?alma-?an(馬上)等。
(二)按照詞性劃分
根據(jù)語法特點,哈薩克語與漢語詞類劃分類似,區(qū)別是漢語中沒有后置詞,哈薩克語中缺乏區(qū)別詞的概念。
(1)名詞:表示速度的詞中,經(jīng)常有附加“-dik”、“-d?q”等形式的附加成分,成為構(gòu)成名詞的重要方式。比如:?edel+-dik—?edeldik(迅速)、?aban+-d?q—?aband?q (緩慢、遲緩)等。
(2)動詞:除了用詞根動詞表示速度外,還可以在詞根后附加“-da、-de”等形式的附加成分,比如:a??n+-da—a??nda(飛奔,疾馳)、ar?n+-da—ar?nda(加快速度)aja?+-da—aja?da(緩步行走)等。
(3)形容詞:表示速度的形容詞多數(shù)是性質(zhì)形容詞,比如tez(快的)、?yrdek(快速的)、??ldam(迅速的)、aq?r?n(慢的)等。
除了以上的構(gòu)詞方式外,形容詞的級范疇也可以表示速度不同程度的差別,比如:tez(快的)—tezirek(快些)—?te tez(特別快)等。
(4)副詞:“qolma-qol(立刻)、bir ?olata(一下子)、birden(馬上)”等。
(5)摹擬詞:??p-d??p(迅速、敏捷)、mjm?rt(緩慢的)等。
詞的結(jié)構(gòu)方面,表示速度經(jīng)常用形容詞和副詞來表示,一般通過附加成分來改變詞性。比如:??ldam是形容詞,添加附加成分“-da”以后變成動詞詞性??ldamda。
(三)按照固定短語劃分
同樣的哈薩克語也通過固定短語來表示速度,比如:“k?zdi a??p ?um?an?a(一眨眼)”、“?jt-byjt degen?e(一剎那)”等。
在固定短語方面,哈薩克語詞的結(jié)合比較自由,同樣多用于事物的各種動作來表示。
(四)按照修辭方式進行劃分
哈薩克語多用比喻的手法,在詞尾附加“-daj、-dej”等形式,表示速度,例如:oqtaj z?m?raw(像子彈一樣飛,飛速)、?uld?zdaj a?w(像流星一樣,飛馳)、quj?ndaj ?ab?w (像旋渦一樣,飛快前進)、attaj ?eliw(像馬一樣,奔馳)等。
在修辭方面,兩種語言多運用到比喻、夸張的手法,由于兩個民族的生活環(huán)境、風(fēng)俗習(xí)慣存在差異,所以它們用事物來表示速度的范圍也各不相同。
四、結(jié)語
本人在學(xué)習(xí)第二語言時,常常因為詞語搭配問題而感到困惑,出現(xiàn)的一詞多義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用詞,通過整理和歸納表示速度的詞,將母語與目的語聯(lián)系起來,進行了規(guī)律性的總結(jié)。在語言的應(yīng)用方面,表示速度的方式有以下幾點規(guī)律:
(一)詞的意義不同。在某種語言中相應(yīng)詞的含義可以概括為目的語的幾個詞,比如“快”一詞在哈薩克語中,相應(yīng)詞有“tez、??ldam、u?q?r、?yjrik、?yrdek”等。“tez、??ldam”表示行為動作的速度快,而“u?q?r、?yjrik、?yrdek”表示走路的步速快,意思分別為“飛得快、跑得快、走得快”。
(二)詞的用法不同。兩種語言都有表示人或物的詞,比如:“快”一詞在漢語中可以表示人或物,而在哈薩克語中,對應(yīng)的詞有“?ap?a?”、“tez”,其中“?ap?a?”可以指人或物,而“tez”只能指人。表示“快馬”用“?ap?a? at”來表示,不能用“tez at”這是錯誤的說法,在哈薩克語中,沒有這樣的表達習(xí)慣。
(三)詞的搭配不同。比如:漢語中“一眨眼”,在哈薩克語的表達中,用“qas pen k?zdi? aras?nda”來表示,本意是眉眼之間,引申義是一眨眼的含義。它們倆的表現(xiàn)方式有差異,一個僅表示眼睛眨了一下,一個表示眉毛和眼睛之間。
參考文獻:
[1]蔡紅.漢語和哈薩克語的時間表示法比較[J].伊犁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2).
[2]鄧張新.漢哈時間詞語對比及翻譯[J].現(xiàn)代交際,2017(3).
[3]楊亞娟.現(xiàn)代漢語幾個速度義基本詞的語義考察[D].蘇州大學(xué),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