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超”類詞程度用法演變的跟蹤考察及其思考

      2019-09-10 07:22:44梁永紅
      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9年2期

      梁永紅

      [關鍵詞]“超”類詞;程度用法;發(fā)展變化;新語法現(xiàn)象;跟蹤考察

      [摘要]雖然表程度的“超”“巨”“暴”“狂”流行的時間大致相同,人們也往往將它們放在一起來討論,但是經(jīng)過十多年,這四個詞的變化情況卻并不一致,目前“超”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中的一員;“巨”依然活躍于人們的口語及網(wǎng)絡,地方性的報紙也偶有使用;而“暴”與“狂”目前在口語和網(wǎng)絡中都較少使用,紙質(zhì)媒體中更少。這種不同只有通過跟蹤考察才能知曉,也只有通過跟蹤考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及各自使用的穩(wěn)定程度或生命力等,所以對新語法現(xiàn)象的跟蹤考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定性研究的準確性,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新語法現(xiàn)象的發(fā)展變化趨勢以及判斷某一新語法現(xiàn)象是否為臨時的活用或修辭現(xiàn)象等。

      [中圖分類號]H1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174(2019)02-0025-08

      0.引言

      程度范疇是漢語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語義語法范疇,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這些形式不僅使用頻率高,而且更新速度快,尤其是21世紀以來,更新現(xiàn)象更為常見。這里的更新(renewal)是指,用有相同或類似語法作用的某一較為自主的單位去替換另一更為虛化的單位(劉丹青,2001),也即用新的形式表達現(xiàn)有的意義。當代漢語出現(xiàn)了很多表達程度范疇的新形式,主要包括新的程度補語,如“翻天、呆了、到頂、翻、斃、呆、爆、歪”等;新的程度構(gòu)式,如“各種X”“最+NP”“A到O”“A很多”等;新的形容詞重疊式和程度副詞等。當然,更新形式不一定都是新產(chǎn)生的,也包括過去的老形式(P.J.Hopper&E.C.Traugott;2001:32),但無論是新還是舊,在表達程度的眾多單位中,最能體現(xiàn)更新的還是程度副詞,因為程度副詞有較強的語用功能(劉丹青,2001),“超”“巨‘暴”“狂”等詞程度用法的高頻使用便是表現(xiàn)之一。例如:

      (1)店家種類琳瑯滿目,商品應有盡有,優(yōu)惠派送超豪邁。(《惠州日報》2013-12-24)

      (2)廣州城中村出租屋水電費巨高。(網(wǎng)易財經(jīng)2013-05-24)

      (3)第一天清華考的是“中英文綜合”,北大考語文,考生普遍反映清華考題“暴難”,北大考題“偏怪”,很多考生因不會答卷.提前離場。(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2009-03-11)

      (4)雖然說今天就可以兌換了,但是估計人肯定狂多!(經(jīng)典網(wǎng)2016-11-05)

      隨著莫莉(2002)對大學校園中時尚話語的討論,“超”“巨”“暴”“狂”等詞的程度用法也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目前,成果已較為豐富,在內(nèi)容上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這四個詞程度用法的具體表現(xiàn),主要有周娟(2006)、楊榮華(2007)、胡麗珍(2008)、曾煒(2010)、王曉敏(2011)等;二是使用情況考察,主要涉及使用場合、使用語體和使用頻率等,主要有何可(2007)、楊榮華(2007)、耿慶強(2009)、王曉敏(2011)等;三是這四個詞在語義特征、組合能力、表程度的量級等方面的異同及原因,主要有周娟(2006)、楊榮華(2007)、顧銘(2013)等;四是程度用法出現(xiàn)的內(nèi)部及外部原因,主要有趙芳(2006),彭小川、嚴麗明(2006),顧銘(2013)等。另外,還有人專門就上述四個詞語中的某一個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主要有蔡冰(2010)的“狂”;高娜、楊霞(2006)的“巨”;耿慶強(2009),劉漢武、丁崇明(2012),朱巧莉(2015)的“超”等。由此可見,學界對“超”“巨”“暴”“狂”表程度用法的分析已經(jīng)較為全面,但是大都著眼于共時層面,尤其集中于這四個詞流行的開始階段,當新鮮感過后便基本不再關注,也即缺少對“超”類詞的跟蹤考察研究。從這類用法流行之初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十多年,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它們的使用情況是否會有變化?是否依然流行?穩(wěn)定性如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擬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媒體使用情況考察兩種方式,從歷時角度分析“超”“巨”“暴”“狂”程度用法的發(fā)展變化情況,描述其發(fā)展脈絡,探討其穩(wěn)定性,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跟蹤考察研究某一新語法現(xiàn)象的價值。需要說明的是,為方便論述,本文將“超”“巨”“暴”“狂”統(tǒng)稱為“超”類詞。根據(jù)胡麗珍(2008)、朱巧莉(2015)等的考察,“超”類詞最初主要用于大學生口語和網(wǎng)絡,所以本文主要考察它們在大學生口語、網(wǎng)絡及紙質(zhì)媒體中的使用及發(fā)展情況。

      1.大學生口語中的發(fā)展情況

      楊榮華(2007)曾運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考察了2006年表程度的“超”類詞在大學生口語中的使用情況,那么目前的情況如何呢?與流行之初相比是否會有變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也運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考察了目前在校大學生對“超”類詞程度用法的使用情況,并與楊榮華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比較,由此來確定“超”類詞在大學生中的發(fā)展變化情況。

      1.1調(diào)查方法

      我們于2017年3月以無記名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分別在山西和廣東某高校進行了抽樣調(diào)查,樣本為四個年級的在校大學生,年齡分布在18~25歲之間,男女比例基本為1:1。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問卷289份。

      問卷的主要內(nèi)容有:您在生活中是否聽過“超(巨/狂/暴)+X”這樣的說法;您是否使用,什么時候開始使用;最先看到或聽到此類說法的途徑是什么;在“超X”“巨X"“暴X”“狂X”中最能接受的是哪一類;對這種表述的評價;目前最喜歡用哪種方式表達程度等,共8個問題。

      1.2結(jié)果分析

      調(diào)查結(jié)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這四個詞語中,聽過“超X”的有190人,占65.7%;“巨X”124人,占42.9%;“暴X”29人,占10%;“狂X”14人,占4.8%。由此可見,聽過最多的是“超”,其次是“巨”和“暴”,最后是“狂”。

      第二,在使用方面與上述聽到的情況基本相同,依然是“超”最多而“狂”最少,使用“超/巨/暴/狂+X”的百分比分別為60%、32.5%、9.4%、4.5%和上述聽到的百分比65.7%、42.9%、10%、4.8%基本相當。

      第三,56.4%的人第一次聽到或看到“超”類詞的途徑為日常口語,33.9%的認為網(wǎng)絡;9.2%的認為電視;0.5%的認為報刊雜志。

      第四,在使用場合方面,最能接受或經(jīng)常使用的場合為日常口語、網(wǎng)絡聊天或論壇及手機短信或微信,依次為47.8%、43.3%、40.8%,百分比基本相當;而在書面寫作中有54.3%的,人認為不能接受,40.1%的人認為基本不能接受,只有約5.6%的人認為可以接受。

      第五,在對這類用法的評價方面,30.1%的人不喜歡,尤其是“暴”和“狂”,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感覺說話別扭或不符合表達習慣;26%的人喜歡使用,理由是可以很好地表達個人的感情色彩,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第六,在表達程度時,目前大學生喜歡使用的方式較多,分布較為零散:25%的人喜歡用“超”類詞,27.2%的人喜歡“X到爆”,26.5%的人喜歡用“真心”,10.9%的人喜歡用“X翻天”,10%的人喜歡用“大寫的X”,9.8%的人喜歡用“各種X”,25%的人喜歡用傳統(tǒng)的“極”“非?!钡?。由此可見,在新用法中目前較為流行的為“X到爆”和“真心”,大學生對于“超”類詞的喜愛程度并不是很高。以上對“超”“巨”“暴”“狂”的考察情況如下表所示:

      1.3變化情況

      雖然我們的問卷調(diào)查與上述楊榮華(2006)的調(diào)查在內(nèi)容上并不完全相同,在樣本,上也可能會有各種差異,但是對比兩次相關考察數(shù)據(jù)還是會得出一些傾向性的結(jié)論,由此也可以大體了解表程度的“超”類詞在大學生口語中使用的發(fā)展變化情況。總體來說,時隔11年,“超”類詞的使用與之前相比有同也有異,具體來說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學生第一次聽到此類說法的途徑大體相同,仍然主要以日常口語為主,其次是網(wǎng)絡,報刊雜志很少,但是網(wǎng)絡途徑與之前相比有所增加,楊文考察為19%,與我們上文所述339%相差14.9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網(wǎng)絡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超”類詞使用的主要場合之一。

      二是“超”類詞的使用量有所減少。楊文考察的結(jié)果為95.1%的大學生聽過這類說法,70.8%的大學生在使用,而我們考察的結(jié)果除了“超”使用較多外,其他都較少,尤其是“暴”和“狂”分別只占9.4%和4.5%。

      三是在對“超”類詞的總體評價方面,給以肯定的人在下降。楊文考察的結(jié)果為61.8%的人給予肯定的評價,而我們考察的結(jié)果僅為25%,基本與楊文考察的結(jié)果相反,理由主要是認為這類表述不符合表達習慣、聽起來別扭等,由此也可以說明,目前“超”類詞的流行程度已經(jīng)下降,大學生對于這類表述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很高。

      四是“超”“巨”“暴”“狂”這四個詞語使用的穩(wěn)定性不盡相同。楊文考察的結(jié)果為“超”和“暴”使用最多,分別為61.9%和25.5%,“巨”和“狂”較少;而我們考察的結(jié)果為“超”使用最多,即60%,依次是“巨”“暴”和“狂”,分別為32.5%、9.2%和4.5%。由此可見,“暴”的使用數(shù)量有所減少,而“巨”有所增加。

      五是大學生表達程度時選用的方式較為多樣,分布較為零散,總體來說使用較多的除了傳統(tǒng)的程度副詞外,還有其他新的表達方式,其中“X到爆”和“真心”的使用量最高,分別占到27.2%和26.5%,其他方式分布較為均衡,目前喜歡用“超”類詞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人。

      綜上所述,“超”類詞在大學生口語中的使用量已經(jīng)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其他表達程度的新形式。正如我們在引言中談到的,當代漢語程度范疇的表現(xiàn)形式較多,更新速度較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超”類詞的使用量。就“超”類詞內(nèi)部來說,它們的穩(wěn)定性也不盡相同,其中“超”的穩(wěn)定性最強,在使用過程中依然是這四個詞語中的首選;“狂”的穩(wěn)定性也較強,使用一直都較少;“暴”和“巨”的使用波動較大,前者由多到少,而后者由少到多。以上是“超”類詞程度用法在大學生口語中的發(fā)展情況,那么在網(wǎng)絡及紙質(zhì)媒體中的情況如何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分別考察了“超”類詞在百度搜索引擎、《羊城晚報》和《人民日報》中的使用情況。

      2.網(wǎng)絡及紙質(zhì)媒體中的發(fā)展情況

      正如前文所述,表程度的“超”類詞除了流行于大學校園外,還主要流行于網(wǎng)絡,所以以下我們主要考察其在網(wǎng)絡中的發(fā)展情況,并進一步分析目前它們進入傳統(tǒng)紙質(zhì)媒體的使用情況。

      2.1“超”

      我們以兩年為間隔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考察了表程度的“超”在2003-2017年每個點中1月份的使用情況,結(jié)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超”在2005年左右使用頻率迅速升高,這也正是它使用流行的開始,而且從那時一直到現(xiàn)在都是整體上穩(wěn)中有升。由此可見,表程度的“超”在網(wǎng)絡中的使用已經(jīng)基本穩(wěn)定。那么,目前這種用法在紙質(zhì)媒體中的情況如何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考察了“超”在2017年1月份《羊城晚報》和《人民日報》中的使用情況,結(jié)果為《羊城晚報》高達79例,規(guī)范度較高的《人民日報》中也有4例,如:

      (5)脈沖短,我們可以看到分子和原子在物理和化學變化中超快的過程。(《人民日報》2017.01.17)

      (6)鮮奶的體細胞數(shù)低于20萬毫升,牛奶細菌數(shù)低于1萬毫升,安全性和超優(yōu)品質(zhì)遠超國家標準。(同上2017.01.31)

      由此可見,表程度的“超”已經(jīng)由網(wǎng)絡進入紙質(zhì)媒體,而且在規(guī)范度較高的《人民日報》中也有用例,由此也可以說明,“超”表程度的用法已經(jīng)基本穩(wěn)定,“超”有可能發(fā)展為程度副詞。以上考察基本是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出版之前進行的,不久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出版,我們發(fā)現(xiàn)“超”字下已經(jīng)多了一個新義項,即“表示程度極高”并標明詞性為副詞,由此可見,目前“超”已經(jīng)被視為程度副詞中的新成員。

      2.2“巨”

      表程度的“巨”在百度2003-2017年每個點中1月份的使用情況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巨”在網(wǎng)絡中整體上呈波浪式的,上升趨勢,雖然在2013年呈現(xiàn)低谷,但到2015年又再次升高。由此可見,目前“巨”在網(wǎng)絡中的生命力也還是比較強的。同時,由圖2還可以看出“巨”在2006年的使用量較低,這也正好與前文楊榮華(2007)對大學生口語考察的結(jié)果相符。既然“巨”在網(wǎng)絡中的生命力比較強,那么它在紙質(zhì)媒體中的發(fā)展情況如何呢?我們同樣考察了2017年1月份的《羊城晚報》和《人民日報》,《羊城晚報》中有2例“巨”表程度的用例,即:

      (7)不可否認,蒂阿茲在前臉設計上借鑒了謳歌旗下MDX的設計。特別是其特征明顯的盾形進氣格柵,格柵內(nèi)部那條巨寬的鍍鉻飾條。(《羊城晚報》2017-01-16)

      (8)此后雙方火藥味巨濃,險些釀成一場對毆。(同上2017-01-02)

      但是在《人民日報》中并未發(fā)現(xiàn)“巨”表程度的用例。由此可見,“巨”雖然在網(wǎng)絡中的生命力比較強,但是在紙質(zhì)媒體中只有個別用例,而且是地方性的報紙,規(guī)范度較高的《人民日報》中并無用例,所以“巨”與“超”不同,它依然只活躍在網(wǎng)絡領域,不過依照當前的發(fā)展趨勢,“巨”發(fā)展為真正的程度副詞也是有可能的,只是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2.3“暴”和“狂”

      表程度的“暴”“狂”與前述“超”“巨的發(fā)展情況均不相同,它們在百度2003-2017年每個點中1月份的使用情況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暴”在網(wǎng)絡中的使用頻率從2005年開始增加,2013年左右到達最高峰,此后使用頻率開始下降,目前已經(jīng)很少使用,所以“暴”整體上并不像“超”“巨”那樣呈上升趨勢,而是高峰過后便趨于減少,也由此可知,表程度的“暴”在網(wǎng)絡中的穩(wěn)定性較差,生命力較弱?!翱瘛迸c“暴”在網(wǎng)絡中的使用情況相似,它的使用高峰是2010年左右,此后逐漸下降,目前也已很少使用。但是,從圖3兩條曲線的對比來看,“狂”流行的時間沒有‘暴”長?!氨睆?005年左右開始一直到2013年這9年都處于上升趨勢,2013年以后使用頻率才開始下降;而“狂”2005年出現(xiàn)小高峰之后便開始下降,2007年左右又重新上升,但這種上升趨勢也只持續(xù)到2010年,亦即僅三年時間就結(jié)束了,所以“狂”在網(wǎng)絡中的穩(wěn)定性更差一些。需要注意的是,“狂”雖然也有使用高峰,但即使在高峰時期其使用量也只有12個,這種使用一直偏少的情況與前文我們對大學生口語使用調(diào)查的情況基本一致。

      “暴”與“狂”在相對自由的網(wǎng)絡中使用頻率都已大大降低,在傳統(tǒng)媒體,如紙質(zhì)媒體中就更不用說。我們在2017年1月份的《羊城晚報》和《人民日報》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暴”與“狂”表程度的用例,所以在“超”類詞中“暴”與.“狂”的生命力最弱,發(fā)展為程度副詞的可能性也最小。

      綜上所述,雖然表程度的“超”類詞在網(wǎng)絡中流行的時間大致相同,人們也往往將它們放在一起來討論,但是經(jīng)過十多年,四個詞的變化情況卻并不一致,目前“超”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程度副詞中的一員;“巨”依然活躍在網(wǎng)絡,地方性的報紙也偶有使用;而“暴”與“狂”目前在網(wǎng)絡中都較少使用,紙質(zhì)媒體更是基本為零。這一變化情況與前述在大學生口語中的變化情況基本相同。由此可見,同一階段興起且用法也相似的詞語,其發(fā)展變化趨勢并不一定相同,這種不同與它們的原義及原用法的限制有一定的關系。表示“突然而且猛烈”的“暴”和表示“猛烈,聲勢大”的“狂”原本就可以修飾動詞,前者如“暴增、暴砍、暴打”等,其中“暴”凸顯[+突然][+猛烈],后者如“狂砸、狂搶、狂追”等,其中“狂”凸顯[+猛烈],而且“暴”本身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由其作為語素構(gòu)成的詞也大都是貶義詞,比如“暴民、暴利、暴怒”等,這些原有的語義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暴”和“狂”專表程度的能力,所以使用逐漸減少;而“超”與“巨”在語義上并沒有這樣的限制,表程度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發(fā)展趨勢不同除了與原義及原用法的限制有關外,也與它們自身的語用基礎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根據(jù)我們在BCC歷時語料庫中的考察,“超”表程度并不是新現(xiàn)象,21世紀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而且從1978年開始它的使用頻率逐漸增加,到21世紀組合能力更強,使用范圍更廣,這也促使其最終發(fā)展為程度副詞。同時,“超”的增加也彌補了現(xiàn)代漢語極性程度副詞在口語表達中的空白;而“巨”“暴”“狂”,尤其是“暴”和“狂”沒有“超”那樣的語用基礎,使用的時間較短,組合能力較弱,只是滿足了當時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所以新鮮感過后,使用頻率自然也就慢慢降低。當然,這也與前述程度范疇更新形式較多有一定的關系,新形式的產(chǎn)生及使用對于“超”類詞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傊?,同一時間興起的表程度的“超”類詞,其生命力和發(fā)展方向是不同的。根據(jù)前面的考察情況,我們認為“超”類詞表程度用法在今后的發(fā)展趨勢大致為:“超”會進一步虛化,使用也會更加自由、靈活,組合能力也會更強;“巨”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也可能發(fā)展為程度副詞,成為程度副詞中的新成員;而表程度的“暴”和“狂”則可能會進一步減少,但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還會偶爾被拿來使用。

      3.對新語法現(xiàn)象跟蹤考察研究價值的思考

      正如前文所述,表程度的“超”類詞基本上是在同一時間興起的,人們也往往將這四個詞語放在一起來討論,但是它們的命運卻并不相同,這種不同只有通過跟蹤考察才能知曉,也只有通過跟蹤考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它們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及各自使用的穩(wěn)定程度或生命力的強度。我們認為對仍處在發(fā)展變化之中的新語法現(xiàn)象進行跟蹤考察研究是有一定價值或意義的,具體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以以三個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定性研究的準確性。定性研究往往是在定量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雖然做定性研究并不一定非得要做跟蹤考察的定量研究,但是有些內(nèi)容卻只有在進行了跟蹤考察之后才可以較為準確地定性,否則得出的結(jié)論就不太科學或不太可靠。比如以前的研究成果大都將表程度的“超”類詞統(tǒng)稱為程度副詞就不是很合適,如趙芳(2006)將這四個詞統(tǒng)稱為“新興程度副詞”;周娟(2006)稱為“新流行程度副詞”;齊春紅、羅耀華(2007),王曉敏(2011)稱為“新程度副詞”;曾煒(2010)稱之為“高量級程度副詞”等。我們承認“超”類詞是有程度用法的,但有程度用法并不代表它們一定就是程度副詞。這些詞在流行之初的穩(wěn)定性尚不明確,發(fā)展趨勢也很模糊,在沒有做跟蹤考察研究的情況下,單憑其在某一階段有表程度量的用法就稱之為程度副詞,我們認為不太妥當。根據(jù)前文考察的結(jié)果,目前將“超”稱為程度副詞沒有問題,但是“巨’“暴”“狂”,尤其是“暴”和“狂”也稱為程度副詞就不甚合適。當然,也有人注意到了過早定性的不合理性,比如楊榮華(2007)將“超”“巨”“狂”“暴”統(tǒng)稱為“狂”類詞,并在注釋中明確交代暫不對其定名,因為這些詞當時只是出現(xiàn)了類似程度副詞的新用法,并不代表它們就是程度副詞。通過前文的跟蹤考察,我們更加肯定將它們統(tǒng)稱為程度副詞是不太合適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本文只將這四個詞語統(tǒng)稱為表程度的“超”類詞,也由此可見,跟蹤考察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定性,提高定性研究的可靠性。

      二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新語法現(xiàn)象的發(fā)展變化趨勢或走向。新語法現(xiàn)象的發(fā)展趨勢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在有關這類現(xiàn)象的研究成果中也常常能看到作者對其發(fā)展變化趨勢關心的文字,比如在有關“超”類詞程度用法的研究成果中就可以看到相關表述。如周娟(2006)談到,“它們的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是曇花一現(xiàn)逐漸凋萎,還是蓬勃發(fā)展以至成為全民語言的一部分,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曾煒(2010)也說到,“這類詞的可接受性與前途仍需要我們拭目以待?!背藢Α俺鳖愒~程度用法的發(fā)展變化趨勢表現(xiàn)出關心外,有的人還進行了預測。比如高娜、楊霞(2006)認為,“巨”的程度用法正由口語逐漸過渡到書面語,“很有可能正式進人書面語”。彭小川、嚴麗明(2006)明確表示對表程度的“超”進入普通話持樂觀態(tài)度。趙芳(2006)依照當時“超”類詞的使用狀況預測到,“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一組程度副詞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曾煒(2010)根據(jù)2009年“超”程度用法的使用情況得出結(jié)論:“超”類詞中“超”的生命力似乎更強。王曉敏(2011)也進行了預測,認為以后“超”類詞內(nèi)部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分流狀況,“‘超’可能會進入正式語體,而其它詞語還有待進一步考察”。由此可見,人們對新語法現(xiàn)象的發(fā)展趨勢或走向是非常關心的,同時也都認識到進一步跟蹤考察研究的必要性,因為僅僅通過某一階段的共時考察就預測其發(fā)展趨勢會顯得較為牽強,或者說可信度還不是很高,也或僅就當時的使用狀況還不能很好地做出判斷,只有進一步跟蹤考察才是了解它們發(fā)展趨勢的較為科學可靠的方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較為準確或具體地了解到某一新語法現(xiàn)象的發(fā)展變化情況或穩(wěn)定性,由此得出的結(jié)論也才會有較高的可信度。

      三是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當代產(chǎn)生的某一新語法現(xiàn)象是否為臨時的活用或修辭現(xiàn)象。這一點其實與,上述兩點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判斷某一現(xiàn)象是否為臨時的活用或修辭現(xiàn)象既屬于定性的問題,也涉及到上述穩(wěn)定性或趨勢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是把它單列了出來,因為在網(wǎng)絡時代的今天,很多新起的現(xiàn)象都會首先被人們懷疑為活用或修辭現(xiàn)象,對于進行語法研究尤其是新語法現(xiàn)象研究的人來說,區(qū)分它們是否為臨時現(xiàn)象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涉及到研究的準確性、價值等一系列問題。

      當代漢語從1978年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將近40年的時間,在這40年中產(chǎn)生了比較多的新語法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興起之初,往往會有人認為它們只是臨時的活用或修辭現(xiàn)象,當然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見。比如彭玉菡(2012)就認為“暴”“巨”是形容詞活用為副詞,理由是它們表程度的用法只是新現(xiàn)象;而鄒曉玲(2014)明確表示不贊成這一觀點,理由是表示程度的“暴”和“巨”在古代漢語中就有,當代只是古代漢語語法現(xiàn)象的重新激活,也即原有用法的重新使用,是本用,而不是活用。但是它們在古代的使用頻率如何,是否具有普遍性,當代的使用情況是否與古代完全一致,或者一致的程度有多大以及在當代使用的穩(wěn)定性、生命力等問題文章并沒有談到,所以這兩種觀點給出的理由都不是很充分。

      關于活用,王力(2015:364)認為是詞在句子中具有了“臨時職務”;呂叔湘(2005:39)認為是偶爾使用,并沒有經(jīng)常化的用法。這兩種觀點中的“臨時”和“偶爾”實際上說的都是頻率問題,使用頻率也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人們判斷某一用法是否為活用現(xiàn)象的主要標準,即頻率低為活用,高則不是。當然,這里的“高”與“低”在量上并沒有明確的限定。我們認為,使用頻率這一標準至少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第一,要考慮新語法現(xiàn)象在共時層面某一點中使用頻率的高低,使用范圍的寬窄等;第二,要考慮這種用法在相對歷時的多個點中的使用頻率,亦即穩(wěn)定性或生命力的強弱。也就是說,要看這一用法是否既有普遍性,又有持續(xù)性,普遍性涉及的是共時狀況,而持續(xù)性涉及的是相對歷時的狀況,只有共時與歷時相結(jié)合,所得的結(jié)論才更可靠,而后者只有在跟蹤考察研究的基礎上才會有結(jié)論,所以跟蹤考察對于判定新用法是否為活用現(xiàn)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判斷某一新用法是否為活用現(xiàn)象也屬于我們前面談到的定性問題,正如上文所述,只有在新語法現(xiàn)象流行之后的較長時間內(nèi)跟蹤考察其使用及發(fā)展情況,其結(jié)論才更為準確。就現(xiàn)代漢語抑或當代漢語來說,如果某一用法在共時平面的某一點上使用頻率較高,使用范圍較廣,且在相對歷時的多個點上具有穩(wěn)定性,即具有了普遍性和持續(xù)性,我們就不能輕易說它是臨時的修辭或活用現(xiàn)象,反之亦然。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是由臨時的活用或修辭現(xiàn)象發(fā)展為固定用法的情況,但無論如何,都必須在跟蹤考察之后才能得出較為可靠的結(jié)論,所以對于新語法現(xiàn)象的研究來說跟蹤考察是非常必要的。總之,就像張誼生(2014:423)所認為的那樣,“如果我們不能用動態(tài)的眼光來觀察和分析各種已經(jīng)變化或正在變化的語言現(xiàn)象,所得的結(jié)論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正確的、符合客觀實際的。'

      參考文獻

      蔡冰2010新興程度副詞“狂”的語法化程度[J].語言科學(6).

      陳穎2008簡論程度副詞的程度等級[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

      高娜,楊霞2006“巨”的副詞用法探微[J].漢字文化(3).

      耿慶強2009“超”字新用法初探[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9).

      顧銘2013現(xiàn)代漢語“超”的多角度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何可2007“暴"類程度副詞的語法化機制及組合功能[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胡麗珍2008再論三個程度副詞“巨”“狂”“奇"[J].修辭學習(3).

      雷冬平,胡麗珍2011說說程度副詞“暴”和“超”[J].漢語學習(5).

      劉丹青2001語法化中的更新、強化與疊加[J].語言研究(2).

      劉漢武,丁崇明2012漢語新程度副詞“超”和越南語

      “sieu"的異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

      呂叔湘2005漢語語法分析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

      莫莉2002讓人“狂吃驚”的校園新語[J].語文建設(3).

      彭小川,嚴麗明2006廣州話形成中的程度副詞“超”探微[J].廣西社會科學(2).

      彭玉菡2012漢語網(wǎng)絡語詞類轉(zhuǎn)化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齊春紅,羅耀華2007談新程度副詞“爆”“超”“巨"[J].語文教學與研究(4).

      王力2015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

      王曉敏2011新程度副詞的多角度研究——以“暴”類詞為例[J].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楊榮華2007“狂”類詞新興用法中的程度量級差異考察[J].修辭學習(5).

      曾煒2010口語中的程度凸顯手段[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3).

      張誼生2014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芳2006試論當代新興的程度副詞“巨、惡、狂、超、暴"[J].海外華文教育(4).

      周娟2006“暴”類新流行程度副詞的多維考察[J].修辭學習(6).

      朱巧莉2015程度副詞“超”的多角度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鄒曉玲2014當代漢語新詞語詞類活用現(xiàn)象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

      Hopper,P.J.&E.C.Traugott2001Grammaticalization[M].Bejjing:ForeignLanguageandResearchPress.

      A Follow-up Study and Reflec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Degree - indicating

      Words of the chao (超) Class

      Liang Yongh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aiyuan Normal Universiry , Jinzhong , Shanxci 030619, China)

      Key words: chao( 超) class words ; degree uasge ; development ; new grammatical phenomenon ; follow-up study

      Abstract: Although chao(超), ju(巨), bao(暴)and kuang(狂) came into fashion at roughly the same- around 2005-and people tend to draw no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these four words exhibit a diversification of usage after the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a decade. W hile chao has currently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adverbs of modern Chinese and ju isstill active in colloquialism, on the network, and occasionally in the local newspapers, bao and kuang are less frequentlyused in these areas and are almost never used in the paper media,As such differences can only be brought to light by a follow- up study, it is important to conduct follow- up studies of a new grammar phenomenon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development and the stability and the intensity of its vitality. I argue that a flloww up stud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qualitative research, help us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a new grammatical phenomenon and determine whether itis just in temporary use or has turned rhetorical.

      宁津县| 翁牛特旗| 九台市| 津市市| 峨边| 横峰县| 措勤县| 陆川县| 郸城县| 宝丰县| 磴口县| 增城市| 南开区| 德州市| 普定县| 临邑县| 建平县| 浑源县| 阳西县| 泰和县| 临澧县| 都匀市| 嫩江县| 桑植县| 富蕴县| 北碚区| 江北区| 安西县| 泸西县| 密云县| 乌兰浩特市| 普洱| 庆云县| 勐海县| 交城县| 抚宁县| 南开区| 浦县| 来宾市| 莱阳市|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