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睿
【摘 要】本文主要就班氏家族文學中所含的道家思想進行探討,依據(jù)史料記載和個人作品,整理出班氏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潛在思想。班氏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留給后人許多的文學名作,值得更多的目光關(guān)注,希望有更多的學者志士研究這個歷經(jīng)滄桑、風雪塵埃都不能掩蓋的文學家族。
【關(guān)鍵詞】班氏;文學;道家
班氏家族跨越三百余年,人才輩出,他們的文學作品題材風格各異,但潛藏于字里行間的文學思想?yún)s是班氏家族長久以來的延續(xù),而漢代對文學流派并無嚴苛的束縛,民間道家思想盛行,班氏家族處于大時代背景下,吸取了一部分道家思想作為家族退守時的指導思想。
兩漢時期,學習風氣比較開放,文化的交流帶來思想上的沖擊,班氏家族靈活運用儒學的包容性,吸收道家思想精華,充實自己的思想體系,遭逢變故時選擇道家的“保身之道”,體現(xiàn)出兼容并蓄的精神特征[1]。
班彪的堂兄班嗣好老莊之道,曾譏諷前來借《莊子》的桓譚沽名釣譽、自我炫耀,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漢代,出身儒學世家的班嗣對老莊之學的正面推崇,不難看出其自身的精神傾向,也表明班氏家族思想中存有道家思想的痕跡。班彪雖是“為圣人之道然后盡心焉”,但同時他“仕不為祿,所如不合;學不為人,博而不俗;言不為華,述而不作”。這樣看來班彪并沒有因為崇尚儒學就排斥其他的諸子百家學說。班彪以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為行為準則,但他“守道恬淡”卻是老莊提倡的清心寡欲的精神體現(xiàn)[2]。
班固受家學傳統(tǒng)和其父的影響,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對諸子百家學說兼容并蓄,“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在班固的《漢書》及其他文學作品中都有道家思想的痕跡?!稘h書》中班固用“時”“勢”“天時”等詞評論秦漢政治,而道家學說中就有“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3]強調(diào)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莊子》有天地長久而人生短暫的感嘆,“天與地無窮,人死有時晦”。班固在《幽通賦》中講“惟天地之無窮兮,鮮生民之晦在”。班昭對此解釋道:“言天地無窮極,民在其間,上壽一百二十年,少者亡幾爾?!庇纱丝梢?,班固和班昭對道家精神極為推崇。班氏家族因立足于尊儒的立場而顯名,班氏家族尊儒的同時,汲取著道家思想的精華。
本文研究班氏家族文學中的道家思想,由于班氏家族距今時間久遠,史料缺乏,只能從前人論述和文學作品中揣摩思想。因筆者學識有限未能全面論述,有缺漏之處請訂正。
參考文獻:
[1] 蘇萍. 班氏家族騷體賦的楚祖意識及其價值[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7, 9(1):40-43.
[2] 李淑燕. 榮辱止于心——試論班婕妤外儒內(nèi)道思想[J]. 新校園:學習, 2013(2):39-40.
[3] 朱維錚. 班固與《漢書》——一則知人論世的考察[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6):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