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懿卿
摘 要: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領(lǐng)會其所帶來的情感,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已經(jīng)是當前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策略,為主要探討內(nèi)容,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相關(guān)的教學改進方法。
關(guān)鍵詞: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技能
小學中段作為一個由低段向高段的過渡階段,在這個時期的開始,對學生的閱讀量要求會大幅度增加,而閱讀課文的篇幅也相應(yīng)變長,在此時就極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教學問題。一是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學任務(wù)完不成的現(xiàn)象。二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死板,沒能給學生提出多樣化的問題,嚴重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三是閱讀方式固化,流于形式,使閱讀變得乏味,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些現(xiàn)象,筆者來談?wù)劸唧w的改進措施。
一、以課題引入
課題是課文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在學生一開始接觸課前,首先看的就是課題。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正確的把握和理解課題,不僅使得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對于教學任務(wù)的順利開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的方法,是需要教師將課題進行有效分類,找出其中規(guī)律性的問題讓學生掌握。
在一堂課的開始之前,首先讓學生觀察課題,明白課文是屬于哪一類型。像《父親、樹林和鳥》《司馬光》等,都是寫人記事的;而《濱海小鎮(zhèn)》《美麗的小興安嶺》等,則是寫景狀物。在明白課文的類型之后,再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探討。對于寫人的,如《灰雀》《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讓學生通過題目,大致推斷課文講了誰,圍繞著這個人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答案。對于記事的,如《找駱駝》《爬天都峰》,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先問學生:如果讓同學們找駱駝的話,同學們會用什么樣的方法?在同學們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之后,再讓他們?nèi)ラ喿x文本,看看作者是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在課程開始前,讓學生們對文本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給了學生們一個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實踐,使得學生在形成已有的見解下,通過閱讀文本和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這一方式,不僅充分發(fā)揮了閱讀的功效,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以問題學文
除了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討論,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對于課后問題的分析,同樣可以給予學生關(guān)鍵的引導。文章的課后問題,有的是能夠提供這節(jié)課的重點字詞,有的是提醒課文的寫作順序。教師完全可以,以課后問題作為閱讀教學的突破口,豐富自己的提問方式,而不是簡單的只把他當做課后作業(yè),去完成了事。
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考。師:同學們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應(yīng)該先從哪部分開始呢?生1:從題目開始,生2:從學習提示開始。師:很好,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見解,那在開始之前,同學們可以看看課后問題,對我們的閱讀有哪些要求?生:問題是說說課文寫了哪些海底植物?哪些海底動物?師:那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不能去根據(jù)這些問題,去尋找答案呢?生:能。師:那我們閱讀完后一起來總結(jié),看看哪位同學總結(jié)的最全面。以這樣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師循序漸進的拋出問題,學生逐步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總之課后問題不僅僅是對學生知識的鞏固,通過教師提問方式的創(chuàng)新,也能使課后問題,在閱讀中發(fā)揮向?qū)ё饔?,讓學生在學課文時,少走彎路。
三、以圖畫助學
小學語文課文,都配有大量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插圖。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相比較于文字,更多的學生還是更樂于看圖畫。在教學中,有效的圖畫展示,能幫助學生更有效的理解閱讀內(nèi)容。而且通過有效的圖畫展示,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對理解課文起到化繁為簡、化籠統(tǒng)為具體的收效,能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如在《趙州橋》的教學中,這一篇文章屬于說明文,在其中有一些固定詞組和專業(yè)術(shù)語,像是“橋墩”“石欄”等,對于剛接觸此類型的文本的學生來說,因為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多,所以在理解上會出現(xiàn)一些困難。而為了幫助學生消除閱讀障礙,教師就可以利用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在閱讀中,對應(yīng)著圖畫,在圖片上指出橋墩和石欄的位置,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具體的樣子,促進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又如《荷花》的教學,對于荷花學生都不陌生,在生活中都有見過,但是平常見得荷花都很普通,而且由于環(huán)境問題,很多地方的荷花看起來是臟兮兮的。所以對于作者描述的荷花的美麗,學生理解上可以會有偏差。而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觀看“接天蓮葉”的場景,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中段的有效閱讀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有著許多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要求教師的教學在閱讀技能的指導過程中,必須由淺入深,注重循序漸進。閱讀技能培養(yǎng),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玲利.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指導[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129.
[2]田潤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