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海
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耗時低效。暢言技術的興起改變了課堂教學方式,也為寫作教學走出困境帶來了歷史性的突破。在不斷的課堂實踐中,我們憑借暢言技術,在微寫作的教學中摸索出一些初步的經(jīng)驗,即勾連蓄勢—及時表達—展評眾批—修改升格。其中,“勾連蓄勢”和“展評眾批”是作文的外力,“及時表達”和“修改提升”為作文的內功。恰當?shù)耐饬δ艽偈箖裙Φ纳A。暢言技術通過聲光電影,有效地勾連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然后發(fā)酵醞釀,吐納成文。展評式面批則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的文章日臻完善。
關鍵詞:微寫作?暢言平臺?勾連蓄勢?展評升格
語文學習中,寫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對于一般初中生來說,這又是一項極難順利完成的學習任務。面對寫作,他們或抓耳撓腮束手無策,或東拼西湊人云亦云,或抄襲塞責敷衍了事。傳統(tǒng)課堂的低效教學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學會寫作。因為不會,所以不想,最后表現(xiàn)為不能。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荀子說:“善渡者,假舟楫?!睍逞约夹g的蓬勃興起,為困境中的作文教學吹來一縷清新的春風。譬如要走一段路程,是需要一步一步來完成的,微寫作就是作文中的穩(wěn)健的小步。我們知道,汽車飛機的發(fā)明改變了人們的行走方式,使人們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暢言技術的應用無疑將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式。作文教學搭上暢言技術的快車,借力飛行,乘勢而上,必然會蓬勃興起,直上青云。
一、造勢入情。有情方能作文。那情從哪來?情本存于心中。如同巖漿沉睡于地底,需要依靠地殼的運動去觸發(fā)方能噴涌而出,情感的觸發(fā)也需要契機。暢言技術立體的視聽功能,能將學生置于特定的場景中。如要寫一段勵志的話,可以播放一段蝸牛爬樹的動畫視頻,配以背景音樂。清新的動畫引起學生們的濃厚興趣。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們情不自禁地交頭接耳,你一言我一語,有的甚至爭得面紅耳赤。曲折的情節(jié)吸引同學們的目光,引起他們的關注和好奇。此時,老師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觀察和思考,促使學生產生個人的體悟和發(fā)現(xiàn)。又如課文《鄧稼先》中引用了一段《中國男兒》的歌詞,學生讀得軟綿綿的。此時,我們點開文中的音頻資源,讓學生們聆聽以后再去讀,明顯就多了鏗鏘之聲。再讓學生寫對鄧稼先的評價時,學生們的理解準確到位,詞語間的敬佩之情呼之欲出。經(jīng)過情境的渲染和情感的觸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受到了激蕩,他們對寫作不會再去刻意逃避,而是懷著積極的心態(tài)躍躍欲試了。此時,仿照感動中國人物的形式,讓學生試著為鄧稼先寫一段頒獎詞。一時間,教室里只聽見學生們奮筆疾書的唰唰聲:
鄧稼先頒獎詞——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你用雙手撐起我們民族崛起的天空?!拔也荒茏?!”在漫漫黃沙的大漠實驗場,你鏗鏘有力的堅定話語,點燃了人們熱切的期盼。你堅定不移的巋然身影,筑起了我們民族心中的鋼鐵長城?!熬暶缂S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勛澤人間。”你是中華民族振興路上的一座不朽豐碑。
二、聚材備料。學生作文,時常會出現(xiàn)有話寫不出來的情況。有滿肚子的話,卻不知從何寫起,只得咬著筆對著作文本子發(fā)呆。即使提供給他一段視頻或音頻,學生也只能就材述材,不能拓展和延伸。如何打通作文與生活的通道呢?先建幾個橋墩起來,以幫助學生們鋪設橋梁,未免不是一個積極的嘗試。我們在播放一個情境之后,可再呈現(xiàn)一組詞語,要求學生們根據(jù)視頻內容運用這些詞語寫一個生活片段。這些詞語,勾連起題材與生活的關聯(lián)。學生用這些詞語去表述生活,闡述感悟和體驗。
學生的詞語積累可能比較貧乏,許多意思的表達可能比較簡單或重復。梁衡先生曾經(jīng)說過:“比如寫那鳥的動作吧,小時候作文只需一個 ‘飛’字就全部解決了。后來背的詩多了,腦子里記下許多:燕剪春風,鷹擊長空,雁橫煙渚,鶯穿柳帶……”梁先生的經(jīng)歷給我們的作文教學提供了借鑒。教師在作文之前從暢言詞庫里搜集一些與題材相關的優(yōu)美詞語,通過大屏幕提供給學生,就像在蓋樓之前先把各種材料準備齊全一樣。學生根據(jù)寫作所需信手拈來,連綴成文。學生們在運用中積累了詞匯,豐富了文采。
三、聚焦勾連。如何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按一定的要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來,這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技巧從哪里來?當然從書本中來。每學一篇課文,對于文中的精彩段落,我們可以利用暢言的聚焦功能將之凸顯出來,分析歸納其語言特點,尋找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語言技巧。通過朗讀體會以后,再從我們的記憶中,搜索出一段與之相近的生活練習仿寫。比如我們學習了《社戲》中關于捕鳥的一段描寫,其中一連串的動詞運用值得咀嚼,令人難忘。我們可以仿寫一段,比如聚焦體育課上的投籃動作:
只見他右手運球,左腳向前,一個轉身,敏捷的閃過對方的后衛(wèi),迅猛地跨前一步微微一蹲,猛然凌空躍起,雙手將球有力地拋出去。那球在空中劃出一個漂亮的弧線,“嚓”的一聲穿網(wǎng)而過……操場上瞬時響起一片喝彩聲。
籃球場上的投籃動作,同學們并不陌生。如何將此一連串的動作用一些準確生動的詞語描繪出來呢?同學們在分析“捕鳥”動作后受到啟發(fā),便有了這樣一段精彩的描寫。
四、限時寫作。學生作文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和很長時間的醞釀,它主要是鍛煉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帶有很強的工具性,加之考場作文受時間的限制,所以平時作文需要限時訓練。不少學生經(jīng)常會這樣:拿到題目以后不是去積極思考,而是和周圍的同學說些無關疼癢的話,松散疲沓。等到下課了,作文本上還沒寫幾個字。課堂沒法完成,只好帶回家寫。明天交上來的,或是字數(shù)不足,或是抄了一篇。作文效率幾乎為零。所以很多學生寫了多年的作文,質量卻不見提高。
寫一個100字左右的片段,大部分學生一般需要10分鐘的時間。我們利用暢言里的計時功能,在大屏幕上打出倒計時來,制造一種看得見的緊迫感。沒想到教室里竟然一下子安靜下來。有內容,有詞匯,學生經(jīng)過思考將之連綴成文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事實也證明,95%的學生都能在限時內完成寫作任務。學生拖拉懶散的習慣,得到一定程度的糾正。學生是在和自己競爭,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也是在和同學競爭,環(huán)顧四周,都在奮筆疾書,能不緊張興奮嗎?這倒刺激了他們的自尊心,都在暗地里較勁,看誰最先寫完。經(jīng)常會看到某個同學長吁一口氣,扔下筆環(huán)顧一下四周,很夸張地說了一句:“寫完啦!”
五、展示交流。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過程,更是同學間相互學習、努力提升的過程。作文完成后,先在小組內交流。這是海選,把優(yōu)秀的作品推選出來,便于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這樣的交流帶有普遍性,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被推選出來的作品,可以由本人上臺展示,也可以由組內有表現(xiàn)欲的同學代為展示。“編劇”和“演員”的默契配合,使本小組的學習空前活躍。展示的時候,每個小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配一段背景音樂,朗讀者聲情并茂的朗讀和夸張的表情動作,往往引起學生們會心的微笑或熱烈的掌聲。學生們在展示過程中,獲得一種辛勞過后的被肯定的成就感。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中學生們充滿了期待,往往躍躍欲試。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他們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對于寫作,他們不再畏懼,不再逃避,而是懷著一種莫名的興奮和激動,興味盎然地期待著本組同學的閃亮登場。掌聲和笑聲回蕩在教室里,洋溢在每一個學生的臉上。
六、升格指導。傳統(tǒng)的作文批注,教師耗時費力。發(fā)到學生手里,他們只看一下分數(shù)便往桌肚里一塞,棄之不顧。把學生喊到跟前批當然好,然而由于時間的限制,是不可能人人顧及的。暢言技術的批注功能為師生們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可以從展示作文中,選出兩三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進行升格指導。示范評批是以示范的形式教給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方法。暢言技術的批注功能使得教師面向全班同學進行批注成為可能。批注不可貪多。滿屏的紅字會讓學生眼花繚亂,其效果等同于未批。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字詞入手,由句式到修辭,逐漸講到表達方式以及章法結構,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步掌握批改之法。每次重點講一種方法,每一篇重點指出某一個優(yōu)點或明顯缺點。修改時,教師給予示范,或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比較優(yōu)劣,啟發(fā)學生自己找到更好的作法。此時,教師要善于調動集體的智慧,讓大家積極獻言建策,以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從讀者的角度評點作文的得失優(yōu)劣,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體驗到換一個角度來看作文的好處。學生們在比較鑒別中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的問題,按照他人成功的經(jīng)驗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潤色修改,實現(xiàn)升格目標。
人們常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哪里需要改,怎么改?這是需要一定的眼力和手法的。我們可以通過展臺讓學生上臺評點修改,目的是發(fā)現(xiàn)學生評改中存在的問題,幫助老師適時調整評點方向,使得評改更具針對性、普遍性和示范性。如此,學生們在比較短的時間段內就完成了作文的有效訓練。
在不斷的課堂實踐中,我們憑借暢言技術,在微寫作的教學中摸索出一些初步的經(jīng)驗,即勾連蓄勢—及時表達—展評眾批—修改升格。其中,“勾連蓄勢”和“展評眾批”是作文的外力,“及時表達”和“修改提升”為作文的內功。內功的發(fā)展需要外力的影響和作用,恰當?shù)耐饬δ艽偈箖裙Φ纳A。比如施之雞蛋以適宜的溫度濕度,就能夠孵化出活潑可愛的小雞。暢言技術通過聲光電影,為我們立體地展示了寫作素材,它有效地勾連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然后發(fā)酵醞釀,吐納成文。展評式面批,使得學生在接納盡可能多的批評意見的基礎上再次修改,最后使文章漸趨完善。在此過程中,暢言技術顯示出它在微寫作教學中的強勁力量。
人們用想象創(chuàng)造了暢言技術,而暢言技術又改變了微寫作的教學方式,使充滿想象的微寫作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