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京燕 江煒瑩
【摘要】新課標提出,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教學,在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進行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語氣方面進行綜合考察,評價“有感情地朗讀”,要以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基礎,要防止矯情做作。但是,在《新課程標準》及《教師教學用書》里面并未明確指出根據(jù)學段特點指導朗讀的策略,當所有的語文課堂模模糊糊朗讀時,對學生在文中的關鍵詞及課文插圖及標點符號進行朗讀指導,有目的地朗讀訓練,讓“有感情朗讀”有“法”可依。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段朗讀;關鍵詞;課文插圖
隨著央視《朗讀者》欄目熱播,朗讀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的閱讀方式之一,是把文字轉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2011版新課標提出: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教學,其中對第一學段的要求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在《新課程標準》及《教師教學用書》里面并未明確指出關于朗讀指導的策略,當語文課堂朗讀策略模糊一片時,語文老師仍然要努力思考實踐,讓學生的“有感情朗讀”有法可依。
一、要在“準”字上下功夫
抓住低年級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把握住第一關——讀通讀順課文。根據(jù)低年段學生的特點,實現(xiàn)讀“準”課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給足訓練時間,要求讀“準”確
對于學生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加減字,不讀破句子。在朗讀的過程中加字,減字,讀錯字,甚至把句子讀破了,肯定是不合格的。不過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課堂朗讀訓練的時間得不到保證。因此,在日常的語文課中,學生在朗讀練習前我們要提出明確要求,在檢測朗讀中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要及時指正,并留足時間讓學生練習?!督毯B洝分杏谟勒舷壬驮谒慕虒W筆記中留下了相關筆記。
在一次公開課中,由于一位學生朗讀水平不高,在朗讀文段中出現(xiàn)了不少加字、減字、讀錯字的情況。臺下聽課的老師著實捏了把汗,但于老師沒有著急,而是耐心地聽完,之后說:“你的朗讀錯誤較多,但不要灰心。只要認真看清楚,一個字一個字,一句話一句話地讀,一定可以讀好的?!崩蠋煯敿磶е鴮W生一句一句讀,學生反復練習幾遍,終于做到了不加字、不減字、無錯字,把這段話讀通順了。時間過去了十多分鐘,但卻贏得了全場老師欽佩的掌聲,樹立了學生朗讀的信心,明確了朗讀的要求:努力把課文讀準確。
每次讀到這個案例,筆者就激動不已,也悟到其中道理:當學生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朗讀問題時,不能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而不去訓練。朗讀指導第一步,要讓 “準”字共同住進老師、學生的心中。
(二)關注易錯字,幫助學生讀“準”確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觀察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在遇到不會的字時會進行猜讀,這樣會對同學理解課文內容造成很大的障礙,要求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學情,順學而導,尤其關注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指導學生讀準:“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這句話時,根據(jù)字形特點和課文重點,筆者尤其關注了“渴、喝”這兩個形近字,通過根據(jù)偏旁內容理解,并引導學生編順口溜:“三點水,要找水,渴渴渴;口字旁,張大嘴,喝喝喝”;雖然不押韻,學生卻覺得格外有興趣,接下來進行開火車檢測,學生果然掌握,再出示課文原句學生讀得正確流利:“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由此看來,如果幫同學掃清文章中的易讀錯的字,讀通課文就顯得輕松很多。
(三)關注長句,指導學生讀“準”確
低年級同學的語感正需要培養(yǎng),短句子能讀通讀順,但是長句子面前卻遇到了困難,他們不知道如何斷句,有小部分同學遇到長句甚至跳讀,這對學生理解整篇課文內容是非常不對的做法。這要求老師在備課的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反復讀課文,找出課文的長句,指導學生進行斷句。如,在教學《花的學?!窌r,筆者在備課的過程中找出長句,放在課件上,幫助同學們一起學習: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指名學生朗讀,再幫助學生理解意思,然后畫出斷句符號;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
之后再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朗讀整篇課文就流暢了很多,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抓住課文關鍵詞,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在讀通讀順文本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與文本進一步對話,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朗讀”。低年級的課文相對來說,結構簡單,但在備課時,可得要狠下一番工夫,方能讓文中的關鍵詞“顯山露水”,而“關鍵詞”往往是文章中的“文眼”,抓住它們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如《棉花姑娘》這篇課文,我在備課時抓住“盼望”一詞進行教學。
1.讀通句子:她多么盼望有醫(yī)生來給她治病??!
通過指名讀,發(fā)現(xiàn)難懂的詞“盼望”。
2.聯(lián)系實際生活理解“盼望”
談話:同學們,盼望是什么意思?(追問)你在生活中盼望過什么?
明確:內心特別的期待,就是盼望。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盼望”
文中,為什么特別盼望?(指名回答,及時引導點評)
4.指導朗讀
你能把這種盼望的感情讀出來嗎?
通過這么四個步驟教學,學生不但理解了“盼望”一詞,而且能深入文本,體諒棉花姑娘的難處,并且能朗讀出一定的感情。
再如《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因為蘭蘭的小手愿意主動幫助家里的每一個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家里人特別喜歡蘭蘭的小手,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動詞體現(xiàn)得非常好:“拿、看了又看、貼”,和一個副詞“剛”,在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
1.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爸爸特別喜歡?
爸爸剛下班回來,拿起畫,看了又看,把畫貼在了墻上。
(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詞:看了又看)2.聯(lián)系生活,用動作理解:“看了又看”。
談話:什么是“看了又看”?你能做一個動作嗎?
因為喜歡,所以看了又看,你有過這個經歷嗎?(引導學生可能遇到過喜歡的玩具:看了又看)
同學們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就很快能理解是在特別喜歡的情況下才會“看了又看”,才會在剛下班回來的時候就貼上去。同學們理解后,為“朗讀出一定的語氣”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結合課文插圖,有效指導有感情朗讀
作為教師要巧妙地利用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與編者對話,在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插圖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你從來都不要低估孩子讀圖的本領”。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時,在教學《兩只獅子》指導學生讀出“懶獅子”“懶洋洋的語氣時”筆者特別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插圖。
1.創(chuàng)設情境:給獅子起名字。
2.交流,說出起名的理由。
3.通過插圖深入文本。
從這幅圖來看,你怎么看得出這只獅子很懶呢?(學生交流)
4.回歸文本:這在文章中用一個詞非常好地概括了,那就是——“懶洋洋”。
5.指導朗讀。通過觀察插圖,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理解詞語意思,并且能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
四、關注細節(jié),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人物對話
我們的很多課文都呈現(xiàn)人物對話,如何指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呢?要關注以下幾個細節(jié):
(一)關注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除了幫助停頓外,還可以表達出一定的語氣,同學們可以借助標點來理解人物對話或是文章蘊含的語氣。如《胖乎乎的小手》指導朗讀課文中三個帶感嘆號的句子時,重點在于讀出人物語氣。
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
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爸爸、媽媽、姥姥是長輩,他們平時跟你說話是怎樣的?(親切、關愛、夸獎)
1.指名讀,看標點:后面都是感嘆號,讀出贊美的語氣。
2.進入角色:爸爸、媽媽、姥姥是長輩,他們平時跟你說話是怎樣的?(親切、關愛、夸獎)
3.引導看插圖: 爸爸、媽媽、姥姥都是滿臉笑容地說。
4.教師引讀:媽媽是笑著說,姥姥一眼就看見了!
(二)關注語氣詞
語氣詞常常出現(xiàn)在句子的中間或句末。句中的語氣詞除了表示停頓和列舉外,還可起到沉吟、強調、贊許、批評、夸張、問候、呼告、感嘆等作用。在課文中許多處能找到“語氣詞”幫助理解定位感情基調,如,《胖乎乎的小手》指導讀出蘭蘭疑惑的語氣。
蘭蘭看了,可不明白了:我有那么多畫,您為什么只貼這一張呢?
1.引導看標點符號,指導讀出驚嘆和疑問的語氣。
2.請同學們看這是一個什么標點符號?驚嘆號,請讀出上揚、驚訝的語氣。
3.后面有一個疑問詞“呢”,加上問號,因為蘭蘭特別“不明白”。要讀出上揚的語氣。
(三)關注提示語
我們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在人物對話前會有一些提示語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物對話。如《一分鐘》一文中:
他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他又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p>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抓住提示語“嘆了口氣”反復朗讀,體會元元的那種為了貪睡一分鐘而后悔與懊惱的心情。
“這法那法,讀才是根本大法”,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有“法”可依,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才會有據(jù)可循。讓學生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才能達到自覺、自如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境界。
[注:本文系廣州市花都區(qū)教育科研項目“小學語文‘1+X’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課題(課題編號:HDJYKY2017C007)]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夏家發(fā)等.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陳林.再“有感情朗讀”[J].小學語文,2012(8):431.
[5]施笑妹.為學生的朗讀助一臂之力[J].小學語文,201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