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斐
摘要:在語文課程實踐中,探索學生快樂自由習作的教學策略,筆者認為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在閱讀中、生活中、口頭交際中、評講中使學生樂于表達、初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語言實踐。
關鍵詞:語文課程實踐;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習作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我們平時講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寫”就是一種表達,“寫”是一種書面表達。
最近幾年,本人任教的學生段主要是三、四年級。三年級是習作開始階段。三年級的作文教學貫穿整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始終,也就是引領三年級孩子積極參與語文實踐,在實踐中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領悟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實踐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命力,在實踐中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在實踐中玩味成長的快樂
在2013年起,我們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我們的語文教學立足生本,我們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通過幾年的深入了解,深入研究,越發(fā)感覺到,生本實驗對激發(fā)和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有較大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作文內容豐富了;作文篇幅長很多,思路開闊了許多。探其緣由,以下是一些教學策略,的確能達到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目的。
一、在閱讀教學中,重點指向表達,真正實現(xiàn)“以讀促寫”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蔽覀兊恼Z文課重在學生的實踐,實踐又重在積累、朗讀和表達。
例如,我在《燕子》這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前置性作業(yè):作者筆下的燕子有哪些美?你眼中的燕子又是怎樣的?請你描寫出來。
有的孩子說:我特別欣賞燕子的停歇美,我看到的燕子是落在桃樹上。烏黑發(fā)亮的燕子點綴著朵朵紅艷的桃紅,那是一幅多美的油畫。我們要贊美大自然這位偉大的藝術家。
有的孩子說:我特別喜歡燕子爺爺屋檐下的燕子。它打窩筑在屋檐下,它的家離我們很近。但他們一家人從來不影響我們的生活。爺爺告訴我們,不能說不喜歡燕子的話,不然,燕子會生氣,飛走的。聽了這樣的話,我們都不敢多看它幾眼,生怕它一生氣就跑啦。
這樣的表達,多么有溫度,多么的柔情,多么的有畫面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自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中央教科所長期從事作文教學研究的潘自由教授也明確提出“需要、自由、真實、創(chuàng)新”是當前小學生作文的準則。務必先求“真”,不管是真善美,還是假惡丑,只要說得是真話,我們都要肯定。生本實驗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反對過于重分析、重理解的現(xiàn)象,要重視整體上把握課文、從課文中領略美感,從而以一篇帶多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激情。在廣泛的閱讀實踐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有利于學生細作時的厚積薄發(fā)。
二、鼓勵學生體驗真實生活,倡導“先做后學”,實現(xiàn)“以見促寫,以做促寫?!?/p>
葉圣陶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出什么樣的,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避開苦思冥想、閉門造車的過程,不要無話可說、假話連篇、東拼西湊的“作”文。我們要創(chuàng)設一切機會,讓學生去體驗生活。因此,作文教學務必把課堂與生活相聯(lián)系,搞好開放式作文教學,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學網(wǎng)絡。教師可以發(fā)動家長,在家長的配合下,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
例如,在體育節(jié)前夕“小軍人”訓練活動,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我們一起去綠道徒步;在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在蓮花山義賣;在中秋節(jié),石芽嶺篝火晚會賞月……創(chuàng)設情景,放飛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通過這些形式多樣、靈活自由的練筆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積累材料,提高組織和表達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口頭作文和口語交際訓練,實現(xiàn)“以說促寫”
作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說”有助于“寫”,經(jīng)常性的口語訓練能鍛煉學生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能力。
我們應要求學生克服平時說話的隨意性,根據(jù)題目要求,把自己想說的話進行一番整理,想好再說,甚至可以自己列一個提綱,使自己說話更有條理。
學生明白要求后,可以通過一些教學情境,舉行一些游戲等形式,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樂說。
當學生都有話可說時,老師要適當?shù)攸c撥。不但要鼓勵人人有話說,還要鼓勵說好。每次一個訓練點,可以讓優(yōu)秀學生先說,作示范引路;其他同學仿說,以降低難度;或者學生說后,由老師評論,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諸多方式,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同時,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口語交際素材,提高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
(1)課文語段的仿寫。例如《荷花》第四自然段,我仿佛是一朵荷花……描寫一件事,還可以聯(lián)想與想象使文章增色。學生直觀地感受了,仿寫起來就很容易。我仿佛是一朵桃花……,我仿佛是一只蜜蜂……。孩子很快就會使自己置身于一種情景中。
(2)古詩的延伸。例如:在我們教學古詩兩首《詠柳》《春日》,兩首古詩都歌詠了同一個事物:春風。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春風春綠了柳樹,剪出了柳葉,春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那在你的眼中,春姑娘給大自然送來了什么厚禮呢?這話一出,如一石投水中。孩子們紛紛舉手,爭著搶著要表達。
(3)抓住單元特點,練習表達。例如:四下的第一單元整合,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具體。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讓學生口語表達環(huán)節(jié):家鄉(xiāng)的竹林、旅途中的大海、小區(qū)的花壇……,它們各有各的美,你們能具體的介紹一下嗎?
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促進學生的口語能力的提高,以便為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書面作文服務。
四、改變學生習作的評講模式,真正實現(xiàn)“以評促寫”
教師要改進評改方法和講評體系。我們在評改時構建并運行“互動”模式,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系,使學生評改日益向學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發(fā)展。
三年級第一學期,學生習作剛剛起步,我們不急于做這件事,但要把一些修改符號、評價性語言,通過老師的作文批改示范給學生,教會學生常用的修改符號;從哪些點寫橫批;從哪些點來總評。
三年級第二個學期,我們就要各小組長評改作文。好的小組來出來展示。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四年級開始就可以全面鋪開。自評、他評、教師評、家長評。“自評”自評主要是對自己的文章做出評價?!八u”主要指學生自評完成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為評價,用欣賞的眼光點出同學作文的優(yōu)點。
“師評”老師挑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幾篇文章(如優(yōu)、中、差各一篇)在全班進行評講。
“家長評”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作文進行評價,這樣既充分地利用家長資源,并有效的進行監(jiān)控、指導。
通過改變評價方式,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效率,提升了學生的習作能力和習作欣賞水平。
總之,三、四年級快樂、自由習作是在實踐中一步步摸索,一天天改進。當然,在實踐操作中,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將繼續(xù)探索和思考更有效率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