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摯
摘要:在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下,教師要求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并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在教學中,用鮮艷的圖片和有趣的視頻等,滿足小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信息技術與課堂的融合,從而幫助學生進行聯想,在閱讀與寫作等多方面得到鍛煉,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重要性
以往的語文教學中,都是面對書本或教師的講解,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但是小學生不容易提起興趣。但現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教學帶來了廣闊的資源,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如漂亮的圖片、精彩的故事片段等,使小學生耳目—新,覺得非常有意思。再加上教師多樣的授課方式,將兩者融合后,讓小學生深深愛上語文學習,愿意參與其中,很好地提升了課堂效率。由于小學生的集中精力時間有限,信息技術的融合,可以保證課堂的新鮮感,讓學生熱情滿滿地學習,啟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快樂,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做到綜合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辦法
一是信息技術化解難點。小學生天性活潑,具有強大的思維能力,但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行。之前教師授課都過于枯燥,無法讓學生感覺到有趣,還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所以,現在的授課中,用信息技術幫助教師重燃學生的熱情,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對于課文的理解,有時候并不是很到位,也無法感知作者的情感,小學生感到困難,不能好好學習。教師用信息技術將課文中的難點轉化成圖片或動畫,讓學生一看便知,感到很輕松,使教學能順利進行。學生喜歡看圖,再結合自身的聯想,很容易完成課程的學習,而且效果也是很好的。例如,在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時,由于小學生對外界認識的不足,并不能更好地明白是什么景色,因此對文中描述的內容感覺到困難。此時,用信息技術播放出此景,氣勢磅礴的視頻效果,讓學生一下就明白為什么是奇觀了,也理解了文中優(yōu)美句子的含義。
二是多彩的課堂,符合學生的喜好。小學生就是愛玩,教師要尊重其特點,而不是去壓制,那么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習變成游戲,吸引其參與其中。在課堂上播放出有趣的圖片,小學生會覺得新奇,便想知道今天會學習什么,躍躍欲試。小學生感覺到課堂上也能這么有意思,越來越喜愛語文,能力逐漸被引導出來。課堂氣氛比較輕松,學生的喜好被滿足,更樂意去配合教師,所以信息技術融合很重要。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下冊的《彩虹》時,可以用信息技術展示出美麗的彩虹。學生看到這么鮮艷的圖片,心里很激動,非常想學習與之有關的內容,這樣的授課效果是最好的。
三是幫助閱讀,形成審美。在實際授課中,語文教師對于閱讀部分也可以融合信息技術。閱讀需要時間和環(huán)境,由于小學生并不能太長時間地處于閱讀狀態(tài),也不能很好地體會其中情感。使用信息技術,將閱讀內容完整展現出來,一目了然,學生一下就明白了,不會感到困難。有一些優(yōu)美的詩句,雖然學生能明白其中意思,但是對景色的想象可能還不夠,這時可以利用美麗的課件,讓學生親眼見到,這樣學生馬上就懂得了作者的心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始出現審美,在寫作的時候也能表達出對美的喜歡和真實情感。例如,在學習《媽媽的賬單》時,這是一篇稍長的文章,但是學生并不愛好這部分閱讀。教師將兩份賬單上的內容用信息技術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先簡單了解一下,然后進行閱讀,這樣可以減輕閱讀的難度,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審美,閱讀與寫作很好地進行,語文學習整體提升了。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越來越彰顯出其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特點,更真實地展現出了課程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有趣的課堂中,滿足小學生玩與學的需求,使其更加熱愛語文,從而促進了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