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案例背景】
小學音樂新課標提出:“在面向全體學生,關(guān)注個性發(fā)展的前提下,尊重學生的個人愛好,為學生在音樂學習的各個領(lǐng)域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痹趯嶋H的常態(tài)課堂中,許多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個別差異的存在,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內(nèi)容,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難以得到提高,進而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有著不一樣的個性、習慣,又因為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個體稟賦等存在差異,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感悟都有較大的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決定在音樂課堂實施區(qū)分性教學嘗試,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度,對不同類別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課堂效率。
【鏡頭一】
釗釗同學在我們五年級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圓圓的臉,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張能言善辯的厲嘴,無論老師和同學都不是他的對手,為啥?因為他從來不按常理出牌!課間和同學打鬧是常事,誰說他就跟誰喋喋不休,沒完沒了。所以有的同學和老師見到他盡量回避,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巧了,今天就是他們班的音樂課!“丁零零……”預備鈴已經(jīng)打響了,筆者拿著課本和豎笛走進教室,學生們都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等老師。突然教室里傳來刺耳的豎笛聲,愈演愈烈,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向。不用說筆者就猜到了肯定是釗釗同學,他是故意吹奏,為了引起同學和老師的注意!釗釗平日里雖然調(diào)皮但頭腦不是一般的好,樂譜一遍就能記住,一般的豎笛曲更是不在話下。這時筆者與他眼神對峙了一下,他也識趣地收起了豎笛。筆者懷著忐忑的心情開始了上課,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再吹響豎笛。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曲名叫《京調(diào)》,它采用了京劇中有代表性的曲調(diào)創(chuàng)編而成,非常有特色。大家注意觀察它的拍號,一一拍,這是我們平時沒有見過的,下面聽老師為大家演奏一遍。”筆者話音未落,釗釗的笛聲又響了起來,筆者頓時火冒三丈,心想這才幾分鐘,又亂吹,還要不要上課了?!但仔細一聽,卻正是《京調(diào)》,筆者即刻心生一計:示意全班同學安靜,聽完了他的演奏。這時,釗釗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臉紅了起來,本以為老師會打斷他的吹奏再批評他,這樣一來讓他很意外?!搬撫摚瑒偛叛葑嗟谜娌诲e,但一些細小的地方還是要注意,這樣你會吹奏得更準確、更好聽!大家再來聽聽老師的演奏,和釗釗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一起要注意這些地方哦?!闭f完筆者開始了吹奏,這一遍所有的學生聽得都很認真,效果出奇的好。筆者趁熱打鐵,進一步給學生們分析曲子,找到了三處相同的旋律,為了降低他們初次演奏的難度,筆者讓他們只吹奏三次相同的樂句,其他部分則交給釗釗同學,但他卻擺擺手拒絕了,或許他還有些不確定自己能否演奏好,于是建議第一遍由同學們與老師合作,第二遍與釗釗合作。大家非常贊同,釗釗這次也沒好意思拒絕……就這樣,我們在一遍遍的合作中順利地完成了這首曲子的學習,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也意想不到的好。
【鏡頭二】
“今天的音樂課有誰沒帶豎笛?”“嘉明沒有帶!”“老師,老師,他有好多次都沒帶了?!薄八?jīng)常不帶。”“有時候他帶了也不拿出來吹奏?!甭犞瑢W們七嘴八舌的議論,筆者的心一沉:學生不帶豎笛是有錯,筆者自己難道就沒有錯嗎?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只顧著埋頭完成教學任務(wù),忽略了身邊像嘉明這樣的孩子。
“今天的音樂課我們復習《劃船歌》,給大家10分鐘自由練習豎笛時間,可以同座合作練習,也可以前后一起練習,10分鐘之后要請同學們單獨演奏,演奏得好的同學加一顆星?!闭f完筆者走到嘉明座位旁,輕聲問道:“嘉明,今天帶豎笛了嗎?”嘉明慢吞吞地轉(zhuǎn)身從書包里翻出了豎笛,不情愿地拿在手上,假裝吹奏起來?!凹蚊鳎銜底嗌瞎?jié)課老師教的曲子嗎?”筆者問道,他搖搖頭,結(jié)果就在意料當中:他怎么可能會吹,經(jīng)常不帶,帶了還不練習,回到家就更不可能吹奏。于是筆者從基本的單音開始慢慢地教他,由于他平時吹奏少,按孔不嚴,指法不熟,各種問題都暴露出來了,但筆者不氣餒,在10分鐘里陪著嘉明復習了單音并學習了樂曲中的第一樂句。筆者讓他反復練習這一樂句,直到熟練。
“同學們,時間到了,每個小組請兩位同學單獨演奏,可以吹奏全曲也可以吹奏自己熟練的樂句,只要能勇敢地演奏,老師都給加星?!?/p>
“誰第一個演奏呢?”李一凡舉起了手,“好的,李一凡,你先來。”一凡完整、流暢地演奏了全曲,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一凡,你真棒!”筆者表揚道?!敖酉聛碚l呢?”“嘉明,你試試吧!”只見他面露難色,把頭低得更低了,見此情形,筆者立刻開導到:“剛才老師說過,每個同學可以演奏得不一樣,可多可少,不要擔心,只要你認真練習有收獲,老師一樣認可你,你也是最棒的?!甭牴P者這樣說,嘉明慢慢站了起來,輕聲地吹奏他練習的第一樂句,雖然聲音不大,表現(xiàn)得也不是很完美,但他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筆者決定要好好表揚他、鼓勵他?!巴瑢W們,剛才嘉明同學吹奏得雖然沒有李一凡那么完美,但他和昨天的自己比是不是進步了?”“是的,他有進步了?!薄耙稽c點吧?!薄耙呀?jīng)和謝子楊差不多了?!薄叭绻芏啻狄恍谩!甭犞瑢W們的點評,嘉明漲紅了臉,不知所措,但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內(nèi)心是激動的,他也渴望同學和老師的信任與表揚。筆者見時機已成熟,對大家說:“只要你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勤加練習,就一定會有所收獲,一定會成功!加油同學們!大家也給嘉明鼓鼓掌,希望他下次給我們帶來更好聽的曲子!”嘉明的臉上露出了更加認真的表情,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案例反思】
音樂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從關(guān)注他們的差異開始,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因班而異,因人而異。課堂上要注意區(qū)分度,別讓學生有負擔,區(qū)分不是目的,而是要讓他們收獲屬于自己的音樂果實。對此筆者有以下三點認識:
1.學會尊重學生,遵循個體的差異性現(xiàn)實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我們的學生也是這樣,活潑的釗釗,安靜的嘉明,這兩個學生也許都比較特殊,但認真分析其他學生,他們的性格特征、學習能力、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尤其音樂跟個人的家庭文化背景、先天藝術(shù)稟賦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現(xiàn)有班級授課制體制下,教師簡單的統(tǒng)一授課內(nèi)容、統(tǒng)一教學方式、統(tǒng)一評價方式,很難讓學生跟上統(tǒng)一的步伐,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個性更難以實現(xiàn)。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2.學會個性化引導,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應(yīng)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chǔ)上,針對不同學生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xiàn),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及時、恰當?shù)亟o予區(qū)分性的評價與幫助。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學生,讓學生在音樂課堂健康快樂地成長。案例中的釗釗聰明過人,但行為不受約束,愛出風頭,愛巧言狡辯,喜歡惹是生非,教師硬性批評,說不定雙方都下不了臺,更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冷處理,發(fā)揮其特長,反而讓其自身感覺到做法不妥;放大其優(yōu)點,讓他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對他的寬容接納,更有利于其行為的轉(zhuǎn)變。
3.學會等待,遵循教育慢的藝術(shù)
教育培育學生,不可能像工廠流水線那樣生產(chǎn)制造產(chǎn)品,而是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像園丁那樣澆灌育苗,培育學生成長。安靜的嘉明就是這樣,給他一點時間、一點耐心、一點愛心,會有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尤其是轉(zhuǎn)化問題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通過一兩個事例,在很短時間達成預想的效果。教師要學會等待,用耐心和愛心,在學生不斷轉(zhuǎn)變反復的過程中,積極引導,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給予強化與矯正,萌發(fā)他們的愛意,促進學生不斷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