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玉
摘 要:寫字修身,翰墨育人。寫字既是鞏固識字的過程,也是審美情趣、美好情感等的體驗,更是文化育人的落實。文章從體驗漢字字形之美、體驗漢字品性之美和體驗漢字傳承之美三方面來探討寫字教學的教學策略,以期在寫字教學中充分落實“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寫字教學;文化育人;情感體驗
漢字是一種文化,不僅沉淀著中華民族的睿智,而且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決定了“寫字”不應該只作為一種技能,更應該作為“文化育人”的手段。那么如何在寫字教學中充分落實“育人”的目標呢?筆者認為,重視寫字過程中的美好情感體驗是良策。
一、體驗漢字字形之美
在寫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掌握字的筆畫與結構,還應該結合字形的演變、造字的方法和意義,讓學生體驗漢字字形之美。
“點、橫、豎、撇、捺、鉤、折、提”是漢字的八種基本筆畫。想要把這八種基本筆畫寫得規(guī)范與美觀,學生必須要掌握好用筆的力度、行筆的速度、運筆的方向。教師應該在寫字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筆畫的粗細長短以及運筆方向不同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比如橫與豎雖然從幾何上看同為直線,但作為漢字部件書寫后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中國傳統(tǒng)美學講究字畫兼通,因此,如果能夠在筆畫規(guī)范的基礎上增強畫面感,最終能給自己和觀眾都帶來美的體驗。舉例來說,點如水滴,由輕到重;橫似扁擔,兩頭稍頓;豎像懸掛的針,頭大身直;撇像蜻蜓點水,輕滑一掠;捺如拐杖,一波三折……不同的筆畫,不同的寫法在這萬千組合中就形成了“靈動的舞蹈”——漢字,從這不同的筆畫和字形中能體會到生命萬物的變化與統(tǒng)一之美。每個平面的漢字其實就是一個經過數(shù)代人智慧創(chuàng)造出的鮮活生命,它們遵循自然萬物的規(guī)則和美感,經過無數(shù)次的嘗試與改造才形成了今天被大家所認可的“筆畫”及不同筆畫組合后形成的漢字。
漢字的筆畫和部件按一定的規(guī)律組合就形成了漢字,不同的組合意味有不同的變化,不同的變化可以構成一種美。如果說一個字的筆畫如部件,體現(xiàn)出變化之美,那么字的結構就是骨架,體現(xiàn)出整體的和諧之美。這種和諧之美可以通過左窄右寬、橫豎勻稱、參差變化來體現(xiàn)?!白笳覍挕敝?,以“林”字為例說明,以下兩種結構書寫“林”字,哪種更好?第一種,兩個“木”寫得一模一樣;第二種,左邊的“木”寫得小一些,并且把第四畫“捺”改為“點”。學生通過實際書寫對比體驗,就可發(fā)現(xiàn):第二種結構更好。“林”是左右結構的字,寫字時應表現(xiàn)出謙讓的好傳統(tǒng),應該是左窄右寬,以此類推“雙、朋、佛、相”等都需遵循這一原則?!皺M豎勻稱”指的是一個字中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豎向或橫向筆畫,那么筆畫之間的留白應該大體相同,如“川”“州”等字,豎向的筆畫之間是勻稱的,呈現(xiàn)出和諧之美。當一個漢字中有重復的筆畫時,“參差變化”就該上場了,同樣拿“川”“州”為例,當豎向的筆畫有重復時,我們就會用長短、斜正等方法來處理,同樣的筆畫,參差變化的寫法,讓一個字在變化中統(tǒng)一、在統(tǒng)一中變化,書寫的漢字頓時婀娜多姿了。左窄右寬、橫豎勻稱、參差變化這些規(guī)則與其說它們是寫字應遵循的原則,還不如說它們本身就是自然萬物的審美原則。
“象形、會意、指事、形聲”是漢字的四種造字方法。如學生學寫象形字時,教師可首先出示圖與字、物與字,讓學生領略象形字的形狀其實與事物的形態(tài)有關,而象形字不同的形狀便構成了不同的意義。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伴隨著學生對形旁和聲旁概念的理解,學生就更容易對它們的字形及意義做出聯(lián)想和推測。在寫字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這些知識,指導學生用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去看待世間萬物,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會寫”這個字,更能深刻體會到漢字背后豐富的知識世界和美好的情感。
綜上所述,寫字教學不僅是簡單的技能傳授,更是重情感的體驗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變化”的筆畫中,在“統(tǒng)一”的結構中,在與世間萬物的聯(lián)系中體驗美好的情感。
二、體驗漢字品性之美
人有人品,字也有字品;人如其字,字如其人。字品與人品是統(tǒng)一的,在寫字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體驗漢字本身的品性之美,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性。這是寫字教學的教育功能,也就是說,寫字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育人手段。
首先,寫字需要靜心。《弟子規(guī)》中說: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大意是:古人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墨磨偏就說明磨墨的人心不在焉;寫字時心浮氣躁,寫出來的字就會歪七八扭。古人的箴言表明:寫字,不能急躁,必須靜下心來一筆一畫地書寫。事實上,這告誡學生欲速則不達。做一件事情,不能單純追求快速完成,而應該保證質量。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應把“靜心才能寫好字,做好事情”的要求滲透到教學中。
其次,寫字需要堅持。寫好字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的堅持。據新課標精神:小學低年級,應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寫字,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提高書寫效果?!疤峁P即是練字時”,寫字教學是在實施一種養(yǎng)成教育,寫字是離開課堂也要做的事。所以寫字應如影隨形,伴其一生。然而,寫字中最難做的事便是堅持,無論是成人還是學生,都很難做到長年累月的堅持。所以,教師應該在寫字上嚴格地教導學生,寫字是一輩子的事,在寫字中體驗堅持,在生活中延伸堅持,才能擁有成功人生。
第三,寫字能提升自信。學生靜心書寫,堅持練習,在反復的實踐中體驗、思考、頓悟,達到運筆自如的境界,不僅形成端正、規(guī)范、漂亮的字體,還能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人生中所需的積極品性。寫字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部分,寫得一手好字的學生在未來人生中更受社會的青睞,而且他們在對字體結構布局之間的觀察,掌握筆順之間的流暢性方面更有優(yōu)勢,他們的身上往往會散發(fā)出一種沉穩(wěn)自信的氣質,更容易讓人佩服。
最后,寫字能提升思維品質。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和想象性,當他們看到某個漢字時就會與自己看到過的某種事物或者自己經歷過的某些事情聯(lián)系起來。如果在寫字教學中加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將學生認知范圍內的字作為引子,就能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出來,再通過課堂上的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碰撞的快感,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人正、心正、書寫正”,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品性在美麗的漢字書寫中能得到升華。
三、體驗漢字傳承之美
漢字是記錄民族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的發(fā)展歷程最能體現(xiàn)中華文化的民族風格,它的興衰往往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歷史滄桑與文化內涵。無論是漢字的演變還是書法作品的內容載體、書法作品的形式,都承載著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秀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你要好好學習。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這是印度總理尼赫魯對他女兒所說的話?!墩Z文課程標準》十分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要在語文教學中增加文化內涵。漢字特有的形體美和藝術魅力,使它成了人們領悟祖國語言文字之美、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激發(fā)愛國情感的極好工具。寫字教學理所當然成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項基礎工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樹立“寫好中國字”的信念,讓學生明白寫字不僅是美好的情感體驗,更是一個國家文化底蘊的傳承。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義務去寫好它。漢字是無數(shù)的先輩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化的根,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了文化,沒有了根,我們的心靈將再也沒有家園的寄托。寫字教學必須讓學生體驗到文化的傳承之美。
寫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從未失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文化,漢字帶著中國歷史的印記與做人的道理一直延續(xù)至今。只有重視情感體驗,才能寫好字,育好人。寫字不是模仿,德育不是說教,只有重視內心情感體驗的寫字教學,才能成為學校文化德育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參考文獻:
[1]查曉紅.將寫字10分鐘落到實處[J].小學語文教師,2015(11).
[2]吳慧平.書法教育是一種生命化的教育[J].江蘇教育,2017(13).
[3]崔巒.中國人一定要寫好中國字——小學寫字教學亟待加強[J].小學語文教學,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