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麗
摘要:課堂是個小生活,生活是個大課堂。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需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教師開展生活化教學是必然要求。生活是智慧的來源,日常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教育實例,教師可以合理地將其引入課堂中。本文從“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展開課外調查”“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實踐經驗”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實踐
只有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政治教學才算真正的成功,政治課程的開設才具有意義。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就是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目的地向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政治案例。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宗旨就是在保證學生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義要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一、創(chuàng)造生活情境
孔子曾經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泵總€學生都有好奇心,高中生也不例外,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滿足高中生的好奇心,勾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政治與生活是密切關聯(lián)的,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分析、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對政治產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企業(yè)的經營”時,可以帶學生先了解各個地方的企業(yè)經營狀況,如廣東省的廉江市,廉江市是有名的傳統(tǒng)農業(yè)大縣和工業(yè)強縣,稱其為“中國電飯煲之鄉(xiāng)”可以說,只要提到紅橙和電飯煲,就會想到廉江市,廉江市的電飯煲占全國市場銷售比的70%。教師在講完廉江市的電飯煲經營狀況后,可以設置生活情境:假設廉江市擁有電飯煲生產及配件氽業(yè)一共有600多家,電飯煲的產量每年是8500多萬,是國內電飯煲生產產量的30%,這使廉江市成為國內規(guī)模最宏大的一個電飯煲產業(yè)基地,廉江市的電飯煲不僅在國內銷售情況良好,國外的需求量也很大。然而,600多家電飯煲產業(yè)的氽業(yè),僅僅只有2個中國馳名商標和2個中國名牌產品。2012年,僅家電企業(yè)生產所得的利益僅有60多個億,這在廉江市的總的生產企業(yè)受益中已經占據(jù)相當一大部分的比重。但和同行業(yè)相比,美的電器的收入是它的十倍。教師可以讓學生就這個對比思考一下為何會相差怎么多,考查學生對企業(yè)的認知有多深,并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是企業(yè)的領導者,應該怎樣才能打造一個強大的企業(yè)?教師通過設置情境化的問題,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生活,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展開課外調查
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時,可以適當?shù)亻_展課外調查活動,通過課外調查活動,豐富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例如:《經濟生活》中的“企業(yè)經濟”一課,為讓學生深刻理解企業(yè)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課外調查活動。教師先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并將任務分配給每個小組,再由小組內部自己協(xié)調商量成員任務。如第一小組主要負責查找廉江市本地居民使用電飯煲的情況,初步了解生產電飯煲企業(yè)的品牌,網上問卷調查當?shù)鼐用駥﹄婏堨业脑u價如何,對電飯煲各方面有什么要求;第二小組的任務是深入市場,了解各大銷售地點電飯煲的銷售情況,收集電飯煲的銷量數(shù)據(jù)以及顧客的購買反饋;第三小組走進企業(yè),了解企業(yè)是如何生產電飯煲的,并對相關生產負責人進行采訪,理解當前電飯煲產業(yè)面臨的困難和發(fā)展的目標;第四小組主要采訪相關的政府部門,對這類企業(yè)的態(tài)度以及采取的措施,問明政府對于電飯煲生產企業(yè)的政策和電飯煲市場的發(fā)展近況。
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合理安排事宜,展開合理、有秩序的課外調查,可以獲得理論外的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三、參加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檢驗理論知識的唯一途徑。高中生需要完成社會實踐任務,社區(qū)志愿者活動是每個高中生必修的課程,學校會定期組織高中生社會實踐活動,由專業(yè)教師帶領,學生跟隨教師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生活技能。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感受到政治生活,進一步加深對政治生活的認識。
四、積累實踐經驗
實踐必不可少,實踐經驗需要不斷積累,逐漸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實踐經驗是為了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探索出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政治的規(guī)律,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政治知識點。
例如:學生學習“企業(yè)的經營”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目前市場上存在一些小型微企面臨著一些困難,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提出幾點建設性的意見,提出應該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幫助這些微企業(yè)渡過難關,并發(fā)展成為行業(yè)大品牌。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調查,采訪微企的負責人,詢問他們的應對理念,實際走訪,將理論認識與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通過學生自己的歸納總結,制定合理的企業(yè)方案。這種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的過程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相關政治理論知識的思考,從而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保證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五、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過渡期,他們有自己的意識,能夠比較準確地批判事物的好壞,但仍舊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鍛煉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應對實際情況的能力,教會學生用辯證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事物,不斷探索事物或現(xiàn)象存在以及發(fā)展的規(guī)律,將政治回歸于生活中,從而不斷完善政治的教學系統(tǒng)。
(責編 唐琳娜)
參考文獻:
[1]史璟.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1).
[2]劉廷舉.核心素養(yǎng)觀下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9(25).
[3]馬曉琳,趙哲.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