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祺
摘 要:情境教學法起源于西方國家,這種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重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本文通過五種情景教學法的呈現,闡述了在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實施策略。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高中歷史;實施策略;
情境教學法起源于西方國家,這種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重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庇纱丝梢?,教學中把學生放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一定起到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通過情境教學可以給學生鮮明具體的形象,可以是學生從形象的感知提升到抽象的、理性的感悟;可以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活動轉變?yōu)樽灾鲗W習。情境教學法使教師和學生受益匪淺,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認為情境教學法的創(chuàng)設可以有以下幾種策略:
一、生活展現情境法
不言而喻,就是把學生帶入生活實踐中,帶入到大自然中,從他們感知的生活情境中,選取某一場景,通過教師語言處理,鮮活的再現在學生眼前。例如,我到廣西宜州旅游,有幸在白龍公園的會仙山見到太平天國石達開及其將領唱和石碑刻,翼王亭以及點將臺等,我把碑文拍下照片留念,在教學中涉及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我滔滔不絕的講解,然后再通過PPT,通過照片和講解融合,形象生動的告訴學生在1860年,石達開30歲生日之際,看到會仙山白龍洞石壁上有一首五言律詩,他即興揮毫和詩一首,其手下將領也紛紛題詩,后來一并刻于石壁,成為今天所見“翼王題壁詩碑”,這是天平天國時期僅存的詩文石刻,學生看到圖片如身臨其境,讀他們的詩作深深感受到了太平天國將士的豪邁情懷。后來有一位學生到廣西旅游,還到此處一游。在教學中,我經常借助鄉(xiāng)土歷史進行實地教學,把學生帶到歷史遺跡前,走進博物館,激發(fā)他們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歷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圖畫再現情境法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引領學生觀看圖畫、播放錄像,再現當時情境。比如把歷史人物畫像、歷史遺址圖片、真實的還原照片、錄像、影視作品等呈現給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再如學習《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在美妙的語言也無法描述我國古代繪畫的魅力和戲曲藝術的美,只有通過古代書法家優(yōu)秀作品圖片、優(yōu)秀戲曲片段欣賞等途徑,激發(fā)學生直觀的看到我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從篆書到隸書、楷書的不斷演變,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的同時,總結不同書法的藝術特征,激勵他們心中對我國悠久歷史的欽佩情感。再如關于抗日部分的教學,我通過影視作品、歷史紀錄片的播放,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激勵他們發(fā)憤圖強,“少年強則國強”不絕于耳。
三、音樂渲染情境法
音樂是通過聽覺激發(fā)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從而喚醒情感共鳴。音樂無國界,它的魅力是無限的,微妙的,有的是強烈的,令人神往。運用音樂渲染情境,需要在選取樂曲上做到和文本意境相符,協(xié)調一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學改革開放那段事件時,播放的就是《春天的故事》,優(yōu)美的樂曲,伴隨著改革開放取得成果的視頻畫面,學生被帶到那個時代的情境中,心情激蕩,再結合當下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共鳴。再如講到“九一八”事件的時候,選擇的歌曲當然是《松花江上》,在悲壯的歌曲中學生的情緒被帶到了那個國恨家仇的年代,通過音樂增加了情境的渲染,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都知道,歷史具有過去屬性,在教學中我們很難還原當時場景,而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輔助者,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重現歷史,還原歷史。有一位老師就采取虛擬人物的方法引領學生“闖入當時的歷史事件中”,在講“雅典民主政治”的時候,由于晦澀難懂的詞匯太多,他就虛擬了一個人物“帕帕迪”,通過帕帕迪的政治生活,使學生真切的理解了“直接民主”“城邦體制”“陶片放逐”等政治名詞,當這些名詞和帕帕迪的生活鮮活的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他們通過想象,把枯燥的知識串連起來,并把它想象的豐滿而生動,教師通過以史實為基石,虛擬歷史人物,引領學生輔以豐富的想象,還原歷史,了解歷史,掌握歷史。
五、學生表演體會情境
通過表演,入情入境,是激發(fā)學生學好歷史的途徑之一,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本需求,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通過飾演某一個歷史人物,呈現當時歷史事件,通過對角色的揣摩,使學生更加親近歷史,走進歷史史實,激發(fā)他們體驗,有助于學生“理解過去的人”,促使他們尊重歷史。
在歷史教學中,改編“歷史課本劇”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比如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編演《稷下學宮》,學生自編自演,他們分工明確,有的查找資料,有的編寫劇本,按照分配的角色,排練這部歷史劇。整個編演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歷史的主動性,通過編演,可以使他們成為歷史事件的感受者,通過表演,使他們親歷歷史事件,豐富了情感體驗,激發(fā)他們愛上歷史。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鼻榫辰虒W法只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注重了學生情感體驗和感受,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基。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景教學實驗與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
[2]王玉東,如何使情境創(chuàng)設更有實效,教學與管理,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