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萍
摘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一個人素質文化的傳承。對于素質教育的教學,主要是通過語文學科滲透教學,因為語文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教育類科目,符合素質教育的滲透模式,而像數學那樣具有邏輯性的學科就不適合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在整個大學課程體系中,進行素質教育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們建立更健全的人格,筆者就根據大學語文學科滲透素質教育的探討和研究,提出具有建議性的方針,希望能給現在的大學教育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語文學科教學;高職大學教學法;素質教育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jié)M足于當今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價值體系。對于現在學生們來說,應該培養(yǎng)他們對素質的認知能力,現在的大學教學,對學生們的關注度不高,從而造成現在的大學生們素質較低,沒有一點當代青年蓬勃向上的樣子,針對這樣的情況,相關的教育部門在對課程進行調整改革的時候加入了對素質教學的要求,要求在教學中學生們豐富自己的素質意識,而如何在大學教育中滲透對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是現在高職大學中日益艱巨且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 中國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
就現在大學生而言,總體的人文素質狀況相對比較匱乏,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過于強化,整體的人文價觀念比較欠缺。高校學生們在進入大學之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學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表現出低俗、扭曲錯誤的行為?,F在的大學生們不僅行為意識懶散,而且整體的記錄素質觀念比較薄弱,這就間接的造成了學生們不能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更加積極。因此現在中國大學生們的人文素質還是有所欠缺,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堅定。同時,思想上認識不夠深刻就會導致學生們民族意識比較淡化,對于整體民族的文化感比較抵制,中國擁有者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這些文化基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們提高他們的素質精神。這幾年盛行的歐美風、日韓風,導致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印象比較欠缺,對于民族意識認識比較匱乏,這都是學生們人文素教學沒有得到教育的問題。其次,當代大學生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于以后的發(fā)展和目標缺乏長遠的規(guī)劃,對于價值取向比較功利化,間接的說,就是學生們在對以后的成長過程缺乏自信,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偏向于功利化,沒有正確的社會責任感,缺乏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就目前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對于自己所選的專業(yè)一無所知,他們對專業(yè)的選擇大多處于好就業(yè),好掙錢的選擇基礎。所以談不上對自己的專業(yè)具有興趣性。對于大學的目標而言,就是希望通過教學來提升他們的專業(yè)技能和人文素質基礎,但是目前的大學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太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把學生們當成主體,從而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重視素質的提升。因此,就現在的大學語文教學而言,要想確保整體的人文素質得到深化改善,就必須確立合適有效的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2素質教育融入我國大學語文課堂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教學目標不斷變化,教育部門對于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定義。目前大學語文教學和以前傳統的教學相比,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和以前相比,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再屬于被動狀態(tài)。在近幾年來,教育部門對于素質教學的認知有了新的要求,我國教育部已經把素質教育加入到相關的大學語文教學中去。通過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來幫助學生們在以后的社會中建立起一個健全的人格。就目前我國的大學教學課堂來講,素質教育的滲透還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和問題。
2.1 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忽視了素質教學
大學語文整體的教學目標是應該促進學生們人格的發(fā)展,但是目前我國的大學語文教學還是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們學科知識的培養(yǎng)上,只關注對學生們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不明白學習的價值,間接限制了學生們整體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們對于課本上的知識只是單純的死硬背,不能很好對其進行理解。不能把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和轉移。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我國大學語文教學來說,有著很大的阻礙作用。
2.2 教材選擇限制學生個性發(fā)展
大學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會根據學習內容讓學生們去購買相關的語文教材,雖然這種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們理解課文內容,但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并且有的理論教材是學生們難以理解的,大學語文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和學生們以前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大學語文教學相對來說比較統一。殊不知,語文并不像理科學習那樣,答案都有著一定的統一性,語文學習是個感性的學科,答案具有多樣性,所以,大學語文老師再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把課堂氛圍帶動起來,不能讓教材來限制學生們的發(fā)展,要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從而滲透人文素質的教育。
2.3 教學方法影響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
對于現在大學生來說,年齡都處于青春期,所以大腦的可塑性比較高,正確的教育模式可以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價值觀。但就目前的教學模式而言,老師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讓學生處于一個比較封閉的課堂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高。同時,學生們長時間處于一種封閉的課堂環(huán)境內,會使得學生們獨立思考能力有所下降。如果學生們處于長期封閉的環(huán)境,學生們的整體積極性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習效率也會降低。從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發(fā)揮,對學生們的素質教育也有著一定的消極作用。因此,大學老師要想在教學的時候滲透素質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培養(yǎng)他們的素質拓展。有利于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專注。
3大學語文課堂滲入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學生們進行素質教學是必然的,大學語文課堂中融入素質教育可以使學生們對社會發(fā)展有著一個更好的認知。如何讓素質教育可以有效的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3.1 挖掘教材中素質教育內容
大學語文中有很多對于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語文老師可以對于這些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讓學生們可以在教學中深度的體會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大學語文課堂和素質教育的有效結合可以確保整體課堂的氛圍,大學語文教學的再發(fā)展,可以幫助大學語文的地位得到提高,就現在的大學語文教學而言,大部分高校開展語文課都屬于基礎理論,學生們具有選擇得權利,但是,就算學生們在選擇選修課的時候選擇大學語文,也只有少數學生去上課,語文在大學的地位也間接的導致整體素質教育的深入。為了解決這一難點,該相關的負責人應該據此進行語文宣傳規(guī)劃,先讓學生們認識語文科目的重要性,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們的素質意識。
3.2 采用多元化課堂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般占據到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們的素質意識發(fā)展,老師們在進行素質教育滲透時,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課堂教學來幫助學生們進一步進行學習。根據學生們的語文文化基礎儲備和理解能力,對學生們的教學采取因材制宜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們的素質意識,老師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從情感教育進行出發(fā)。從探索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出發(fā),確保學生們都能健康的發(fā)展,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們在大學生活中更加輕松充實,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幫助現在的大學生更加的努力向上,對于大學生的發(fā)展,不應該以掛科重修的方式去強迫他們學習,而是讓他們能夠真心實意腳踏實地的走近大學課堂,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大學的魅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素質精神。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對于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必不可少,尤其對大學生而言,因為平常對他們的約束比較放松,對于他們進行素質教育必不可少。因此,大學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在課堂中滲透進對素質教育的講解,從而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程嫩生,陳海燕.論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8.
[2]姚笛.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7).
[3]張映麗,周玲.大學人文素質教育審美化探究——以學語文教學為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