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說《簡·愛》自出版后便在文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并且贏得了讀者的廣泛關注,雖歷經百年卻終成經典,經久不衰。作者夏洛蒂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自尊自愛、獨立自強、具有個性與反抗精神、敢于追求幸福與真愛的女性形象。書中的很多細節(jié)也體現了作者的女性主義思想,本文將從女性主義視角入手解讀這部小說,希望能引發(fā)讀者更多的思考。
關鍵詞:《簡·愛》;勃朗特;女性主義
一、關于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是著名的英國女作家,1861年生于英國北部約克郡的豪沃斯的鄉(xiāng)村牧師家庭。夏洛蒂有兩個妹妹分別叫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國文學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稱。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了長篇小說《簡·愛》,一時間轟動了文壇,給文學界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二、關于小說《簡·愛》
《簡·愛》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各國讀者的廣泛喜愛和關注,雖歷經百年卻終成經典?!逗啞邸肥?9世紀英國最有名的小說之一。小說在出版后不久,當時已馳名文壇的薩克雷就評論道:“問世之后的一個半世紀的今天,它仍然會擁有廣大的讀者?!睙o疑,這句簡短的話語表達出了對此作品的高度贊揚。《簡·愛》描寫的故事發(fā)生在19世紀中葉的英國鄉(xiāng)村,簡這一文學形象既是夏洛蒂本人的部分寫照,也蘊含了夏洛蒂的憧憬與期待。這部小說主要描述了出身卑微、其貌不揚卻不安于現狀的女主人公自尊自愛、追求幸福與獨立的一生。女主人公簡從小失去父母,寄養(yǎng)在舅母里德太太家中,深受虐待,后被送進洛伍德慈善學校。學校實行所謂懲罰肉體、拯救靈魂的殘酷教育,使簡·愛繼續(xù)遭受著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折磨。她在那里當了六年學生、兩年教師。為了追求獨立自由的生活,她用登廣告的方法,應聘到桑菲爾德府做家庭教師。簡·愛與莊園主羅切斯特先生有著一致的精神境界,兩人志趣相投,很快便互生愛慕,決定結為夫妻。但在教堂舉行婚禮時,有人揭發(fā)羅切斯特十五年前就已經結婚,而瘋癲的妻子也一直關在他家的一間密室里。得知此消息后,簡便離開了桑菲爾德,被里弗斯兄妹收留,擔任了鄉(xiāng)村小學教師也開始了新的生活。后來,簡的叔父去世,她得到了一筆遺產,同時得知里弗斯兄妹是她的表親。簡的表兄圣·約翰為了尋找到印度傳教的助手,要與簡結婚但被其拒絕。愛情的力量使得簡重新返回到桑菲爾德莊園,卻見昔日的豪華府邸已變成了一片狼藉的廢墟。羅切斯特雙目失明,雙手殘廢,蟄居鄉(xiāng)間。最后,二人結為夫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夏洛蒂筆下的主人公簡是不甘忍受資本主義社會壓迫的、具有個性與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她貧苦低微的社會地位、漂泊無依的生活環(huán)境、痛苦不幸的個人遭遇都是19世紀中葉英國下層人民苦難生活的最真實反映。作者把貧苦的普通婦女作為小說的正面人物,并弘揚歌頌了她爭取婦女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幸福生活所作出的斗爭,這一點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中是實屬難能可貴的。筆者認為,這也是這部作品能引起巨大反響的原因之一。
三、女性主義理論概要
女性主義又稱女權主義、女性解放、性別平權主義等,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剝削、性別歧視和性別壓迫,促進性階層平等而創(chuàng)立并發(fā)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批判之外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底層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女性主義運動是一個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社會運動,覆蓋內容十分廣泛,涉及經濟、政治等多個領域,最初是女性為捍衛(wèi)自己的選舉權而不斷抗爭、獲得平等政治權的歷程。而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涵,泛指女性為了追求平等權利、實現男女平等而采取的一切努力。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涉及女性主義這一領域的并不多,這主要是因為處于19世紀的大背景下,社會等級森嚴,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經常受到社會的歧視,女性形象在作品中通常被定位為纖纖淑女,是為景仰男人而存在的附屬角色,存在感較弱,本身沒有什么個性可言,語言表達和行為上也并不十分突出。而《簡·愛》的問世,打破了這種沉悶的千篇一律的文學創(chuàng)作市場,其對“女性主義”的不加掩飾的表現在當時顯得特立獨行,雖受到兩極化的評價,但其對女性主義應用于文學領域以及解放婦女思想、形成獨立自主精神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四、小說《簡·愛》中女性主義的體現
(一)小時候的簡
簡自幼父母雙亡,在舅舅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自舅舅去世后,簡便再也沒有了好日子過。舅媽十分討厭簡,并常常虐待她,還有表兄妹的欺凌以及仆人的歧視,周圍一切的一切都使她受盡了苦難。但是幼小的她并沒有被眼前糟糕的狀況打倒,當舅媽讓孩子們孤立她時,她大喊道:“他們不配和我在一起!”可見,年紀輕輕的簡自那時就以及有了反抗強權、追求自由的意識。
不僅如此,簡對于宗教也是一副不屈服不盲從的姿態(tài),這與她的朋友海倫形成了鮮明對比。簡并不認同宗教的教義,不認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的,更不認為通過懺悔才能得到上帝的救贖。相反,她堅信,這種苦行主義只能讓強權者更加瘋狂地施暴,受壓迫的人民不應順從遷就,而是應該站起來不畏強權,通過反抗來為自己爭取自尊、自由和平等。當簡面對老師和校長的惡劣言辭時,她回應道:“假如她用那根條子打我,我要從她手里奪過來,并且當面折斷它?!薄叭绻蠹依鲜菍埧帷⒉还赖娜税僖腊夙?,那么那些壞家伙就更要胡來了,他們會什么也不懼怕,這樣也就永遠也不會改好,反而越來越壞,當我們無緣無故挨了打,我們一定要狠狠地回擊。”
在當時十九世紀上半葉的維多利亞時期,簡這番激烈的言辭勢必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與反響。在父權制社會,女性始終處于一個恭順的“他者”地位,面對男性的壓迫毫無自我可言。女性不能擁有自我,女性的存在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男性,充當好一個“他者”的角色。女性的地位在當時是如此的低微,更不用提這種具有反抗性質的言論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社會畢竟在進步,資本主義的曙光在天邊初現,女性也在覺醒,簡正是這樣一位頗具代表性的女性之一。
(二)長大后的簡
年幼的簡具有反抗精神和追求自我獨立的意識,長大后的簡則有著獨立的經濟觀、職業(yè)觀和愛情婚姻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簡深知沒有經濟的話語權就不會有人格的獨立,更不會有完美的愛情婚姻以及自由的生活。所以在桑菲爾德莊園,當羅切斯特以物質向她表達愛意時,她拒絕了,并要求羅切斯特給她足夠的尊重。在她的意識里,她渴望愛也希望得到關懷,但絕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在愛情面前,兩個人應該是平等獨立的,而不是因為物質、身份的不對等而成為誰的附庸。
簡雖然只是一位家庭教師,但在愛情面前,她敢于坦誠自己的真實感情。她認為女性也擁有表達愛的權利,在追求愛情與幸福方面女性與男性應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尊,也都有捍衛(wèi)自己愛情的權利,因為她堅信“人人生而平等”。所以,簡無法接受自己淪為一個情婦,哪怕對方是自己深愛的人,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安排。這部小說的結局好在沒有讓讀者失望,一場大火讓二人最終走到了一起,在那一刻他們也實現了雙方人格與地位的平等。
五、結語
小說《簡·愛》的成功之處正是在于作者夏洛蒂一反當時社會的常態(tài),在男性價值體系主導整個社會的時期塑造了堅韌、頑強的女性角色。主人公簡的獨立自強的經歷也喚起了當時廣大女性的覺醒,更喚醒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精神。簡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后人: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孩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獨立理想的生活,并最終贏得平等幸福的婚姻,這也正是作者想要借此傳達的。
參考文獻:
[1]彭凌麗.一個女人抗爭的一生———對《簡愛》女權主義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09(15).
[2]方圓.論《簡愛》中的女權主義[J].語文學刊,2012(5).
[3]胡澎.從女權主義的視角解讀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7).
[4]李艷葉.淺析《簡·愛》中的女性意識[J].作家,2011(14)
[5]夏洛蒂·勃朗特.簡·愛[M].黃源深譯南京: 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譯林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田欣玉,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