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湛
【摘 要】隨著《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具體落實的不斷深入,統(tǒng)一的幼兒教育課程計劃越來越難以適應地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個別化需求,適宜性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fā)已成為當前幼兒課程教育改革所必須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我園從本土文化實際出發(fā),探討解決園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實際問題,開發(fā)了系列校本課程,以最大可能地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求,促進幼兒發(fā)展。本文從切合我園實際的美術和體育活動著眼,做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園本課程? 美術活動? 體育活動? 開發(fā)實踐
開發(fā)本土教育資源,構建園本課程,已是幼兒教育的大勢所趨。我園在開發(fā)本土幼兒教育資源上做出了切實努力,有不少值得總結的探究和實踐。當前,在原有兩個省級課題《愛我隆昌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對幼兒進行低碳環(huán)保的研究與實踐》研究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繼續(xù)以幼兒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興趣愛好和現(xiàn)實需要為出發(fā)點,繼續(xù)深入開發(fā)本土教育資源,進行省級課題《構建城鎮(zhèn)彈丸式幼兒園適宜性園本課程的實踐》的研究,通過課程的開發(fā)、構建、實施,突破空間狹小、場地狹窄的囧狀,從場地、內(nèi)容、形式和時間的適宜進行園本課程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下,是在具體實踐中,我園在美術和體育教育活動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在美術教育活動中,貫穿唱、玩、誦、畫的具體實踐。我們創(chuàng)新詩畫模式,巧設適宜性的詩畫活動形式,讓原本簡單臨摹、枯燥重復的繪畫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1.邊玩邊唱使詩畫活動趣味十足。幼兒的活動主要以游戲為主,我們采用邊玩邊唱,邊唱邊畫的教學模式,在詩畫活動中融入歌唱、游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秋天到了,操場上到處都是落葉,幼兒玩性十足,我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帶領幼兒觀察落葉、玩落葉、拾落葉、畫落葉、唱落葉,以落葉為材料進行拓印、粘貼、添畫等活動,讓幼兒在邊玩邊唱、邊唱邊畫中了解落葉的外形特征,感知季節(jié)特征的變化,體驗詩畫活動的快樂。
2.邊誦邊畫使詩畫活動由難變易。針對幼兒的繪畫特點,我們設計了充滿趣味性的兒歌,讓幼兒在念念、玩玩中快樂繪畫。幼兒邊念邊畫 “繞圈圈呀畫圈圈,誰在螺旋殼里面。(畫蝸牛的殼)軟軟的身體小小頭。(畫蝸牛的身體和頭)一對觸角像天線。(畫蝸牛的觸角)兩只眼睛滴溜溜。(畫蝸牛的眼睛)誰要問我在哪里,花壇葉下來找我。(添畫背景)”諸如此類的結合,使詩畫活動極具形象感,一下子就由難變易了。
3.變化材料使詩畫活動直觀形象。我們常常變化作畫材料和工具,開展玩色游戲、手指點畫、蠟筆畫、棉簽畫、泥工、粘貼、拓印等不同類別的詩畫活動,讓幼兒的詩畫作品生動形象。在畫小動物時,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我們引導幼兒一起創(chuàng)編小兔的兒歌:圓圓腦袋胖胖身,長長耳朵短尾巴,紅紅眼睛三瓣嘴,碰碰跳跳四條腿,一碰一跳真是累,繞個圈兒坐一坐……然后鼓勵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自由選擇棉簽畫、蠟筆畫、點畫、粘貼、擺拼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小兔生動可愛的外形,體驗詩畫的快樂。
4.創(chuàng)編兒歌使詩畫活動富有生氣。我們創(chuàng)編適宜性詩畫兒歌,把語言優(yōu)美、逼真形象的兒歌和繪畫相結合,激發(fā)幼兒詩畫興趣,讓幼兒在念念、畫畫中掌握繪畫的基本技能。
根據(jù)物體的外形特征創(chuàng)編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對事物的形狀、輪廓有初步感知,從而基本掌握其繪畫要領,激發(fā)繪畫興趣。如創(chuàng)編兒歌《春風吹柳樹綠》:春風輕輕吹呀吹,柳樹姐姐笑微微。扭扭腰來隨風擺,根根長發(fā)點點水。春風輕輕拂我臉,柳樹姐姐忙裝扮。蝴蝶結兒綠絲帶,葉兒飄綠河兩岸。
二、在體育教育活動中,強化因地因時適宜地開展。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不拘泥于一格,而是根據(jù)我園和我地的實際,生動活潑的開展。
1.一物多玩,開展趣味體育活動。我們利用身邊現(xiàn)有資源、常見物品及廢舊材料,為幼兒提供了種類繁多、數(shù)量充足的活動材料。如:沙包、布條毛線編的繩子;教室內(nèi)的椅子、桌子等,引導幼兒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啟發(fā)幼兒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器材搭配起來使用,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功能,增加活動的樂趣。如:用自制拉力圈和皮球配合起來玩“拖小豬”和“小球鉆圈”的游戲,用雙人大拖鞋和竹竿來玩“爬山隊”的游戲等等,都充分體現(xiàn)了器材的多種功能。2.“土洋”結合,開展民間體育游戲?!巴裂蟆苯Y合開展適宜中班幼兒的民間體育游戲,如:“老狼幾點鐘”,我們可在玩老的游戲后,再添置障礙,增加難度創(chuàng)新玩游戲,增加民間游戲的套占星和趣味性;在玩“丟手絹”時,鼓勵幼兒探索手絹的多種玩法,訓練幼兒的多種技能。親子同樂體驗體育游戲快樂,如開展了“叼雞”和“斗雞”等競技游戲,大手牽小手“丟手絹”、小腳踩大腳“踩高蹺”等民間游戲。
3.親子同樂,體驗體育游戲的快樂。因地制宜開展戶外親子體育游戲,如開展了“叼雞”和“斗雞”等競技游戲,大手牽小手“丟手絹”、小腳踩大腳“踩高蹺”等民間游戲。
符合我園幼兒特點的美術教育和體育活動的實踐和探索,順應了新時代幼兒教育的理念,順應了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本土文化資源與嶄新教育理念碰撞的火花和成果。這樣
的努力和探索,小言之,利于我園的有利發(fā)展;大言之,是幼兒教育與本土資源融合的具體和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景清華.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吉林教育,2015,5s;
2.王晉明.?淺談體育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新校園,2018,6;
3.葛曉英.本土文化教育園本課程的建構與探索.學前教育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