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如東
【摘? ?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成為了輔助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多媒體技術在其運用中既存在很多優(yōu)點,也存在著缺點,因此要求教師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更加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媒體教學? 設計?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28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其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運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但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很多小學老師并未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教學課件設計不到位,制定的教學方案難以滿足新時期教學的要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zhuǎn)變自身觀念,將多媒體科學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
一、多媒體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地考慮到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的目標也由原來單一的應試教育轉(zhuǎn)變?yōu)殛P注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高,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之后的課堂對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和積極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著明顯的作用。一直以來,語文教學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一門課,上課氛圍比較沉悶,老師授課也只是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教學方法單一,很難讓孩子牢固地掌握知識,更難使學生真正、主動地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迸d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最有持久力的動力。當信息技術走近課堂、走近語文、走近學生,教師能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化靜為動,能將原本枯燥的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能化無聲為有聲。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恰到好處的運用這些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文內(nèi)容中去,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
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教學時,多媒體的使用效果特別顯著。例如:教學《會睡覺的植物》時,我便利用多媒體的動畫,讓孩子看到各種植物在白天和晚上的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還可以讓孩子們合作,一個孩子讀書,另一個孩子在屏幕上將植物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在這過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畫面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畫面產(chǎn)生好奇心,進而記住要學習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走不出戶的情況下,認識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大自然的奧秘,激發(fā)孩子探索的欲望。多媒體的使用在語文教學中不僅僅在低年級階段教學顯著,在中高年級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理解文章同樣也有很大的效果。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策略
1.保持語文教學的全面性。小學語文老師在使用多媒體開展教學任務時,必須要保持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性,提高小學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因為多媒體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老師借助多媒體可以查閱很多的資料,并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將相關知識通過屏幕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
2.使語文教學更加新穎。語文教學方式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牢牢把握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3.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容。學語文老師,要想將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全面發(fā)揮出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容,就應該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多媒體應用水平,結(jié)合課程內(nèi)容,并搜集好教學資料,做好語文教學課件,將更多的內(nèi)容加入到課件中。
4.增加語文教學的情境性。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十分豐富,既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又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知識一味的進行知識講述,小學生無法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更不會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很難達到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必須要增加語文教學的情境性,讓學生自覺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將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全面發(fā)揮出來,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的缺點
1.缺乏師生互動。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濫用淡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多媒體是冰冷的,沒有溫度的機器。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不僅要“講”課,還要和學生有互動,有溝通和交流,教師必須做出一些相應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來回應學生,或表達肯定,或表達鼓勵,或表達疑惑。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盯著電腦屏幕的,而不是盯著學生,缺乏與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同時教師必須站在電腦屏幕前,操作鼠標或者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這就將教師局限在了講臺上,不能走下講臺加入到學生中去。學生難免開小差,或者一直盯著大屏幕發(fā)呆而完全沒有聽老師講課。這是一種存在的現(xiàn)象,值得引起深思。另外,教師將筆記、知識點都放在了大屏幕,學生只顧抄筆記,或者干脆不抄,用手機拍下來或者向老師拷貝課件。這會助長學生的惰性,導致學生不愿意聽課,也不愿意認真的思考。原本趣味十足的課堂又回復到了以往的僵硬、陳舊的氛圍。
2.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思維發(fā)展。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最為重要的。語感這個概念是抽象的,不是直觀形象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去體會和感悟,這是多媒體技術所不能替代的?!坝幸磺€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在這個道理。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課本內(nèi)容在課件上固定地呈現(xiàn),可能這會阻礙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只是借助多媒體將一部分知識灌輸?shù)搅藢W生的大腦中,并沒有經(jīng)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和領會,這個過程完全被忽略掉了。
文學作品的獨特之處就在與其審美性,只有通過文字才能傳達,才能體會。例如著名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多媒體無論向?qū)W生展示多少著名畫作也無法替代學生自己心中想象的那副場景,因為那是獨一無二的。借助多媒體,會擾亂學生的視線,影響學生心中對于場景的刻畫和想象。文學所給我們帶來的想象空間被多媒體強硬地占據(jù)了。因此,多媒體可能會抑制學生的想象力,不利于發(fā)散思維的形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充分的利用好多媒體,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認真將多媒體課件設計好,保持語文教學的全面性,使語文教學更加新穎,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容,增加語文教學的情境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曉民.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狀況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5):99-104.
[2]高書賢.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J].學周刊:b版,2015(2):89-96.
[3]張舒揚,周妮祥.多媒體教學之魅力——從一堂課的設計和實踐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6(9):1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