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近些年雖然各高校一直強調安全問題,但隨著高校發(fā)展、擴大,實驗室安全問題依舊接連不斷。隨機選取近期兩起高校實驗室事故,對其進行原因分析并給出安全措施。
關鍵詞: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事故原因;措施
高校實驗室在高等教學和科研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培養(yǎng)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要場所之一,為社會經濟服務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雙一流”建設,高校不斷發(fā)展、擴大,實驗室數目越來越多,實驗項目越加錯綜復雜,與此同時人員也在迅猛增加,此時實驗室安全問題就接連不斷,這給實驗室安全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1-2]。下面就近期的兩個實驗室案例,分析其原因及安全措施。
一、安全事故分析
(一)事故一
2018年11月11日,泰興市某學院一實驗室發(fā)生爆燃事件,強烈的沖擊波將實驗室大門炸飛,玻璃渣到處都是,多名師生受傷[3]。事后調查是實驗試劑配比不當,造成此事故。做實驗的學生毋庸置疑是此次事故中的直接責任人,但課題組老師也有一定責任,沒事先跟學生做好相關知識輔導。
(二)事故二
緊接著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高校土建學院市政與環(huán)境工程實驗室內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時發(fā)生爆炸,三名參與實驗的研究生不幸遇難[4]。據悉當時實驗室內囤有大量鎂粉,學生做實驗攪拌時間過長產生的火星與鎂粉接觸造成的事故。造成此悲劇的原因主要有三:一、課題組老師未按危化品儲存要求私自存放大量鎂粉;二、實驗室安全責任人未制止上述行為;三、學生做實驗未能分辨實驗環(huán)境的危險源。高校實驗室事故不僅對人身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也影響了實驗進程,損害了國家資產。
二、安全管理難點
我們都知道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其中,88%的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上述兩個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顯而易見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5]。國內外很多研究者對行業(yè)事故也進行過分析、統計,發(fā)現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的事故占到90%以上[6]。可見,人在實驗室事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我們知道人又恰恰是最不可控的一個主體,它具有復雜、多樣、流動性強等特點。而且現在很多高校老師和學生都具有(1)對安全理解不足,安全知識缺乏;(2)認為事故都是極小概率事件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安全意識淡薄;(3)長期偷懶省操作步驟形成不良的作業(yè)習慣等特點[7],以上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實驗人員管理實驗室安全的難度。
三、學校改善措施
(一)人方面的措施
對于人這個不可控因素,學校應:(1)充分發(fā)揮安全文化的指導作用,讓教師、學生充分理解、接受安全文化這一理念,轉變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并積極參與到實驗室安全管理建設中去;(2)制定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文件,比如詳細的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執(zhí)行情況獎懲制度、排查維護設備設施安全隱患制度以及化學藥品管理制度等,指派專人進行監(jiān)督、落到實處;(3)將實驗室進行危險程度等級劃分,針對不同危險等級的實驗室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要求。比如危險等級高的實驗室,要提高安全檢查次數,實驗室管理人員要進行更嚴格、更細致的培訓等;(4)應改變以往太過程序化的安全培訓,要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組織實地應急演練,利用多媒體進行模擬事故仿真演練,并進行情景重現考試。另外,每位學生進入特定的實驗室之前,要針對此實驗室的實驗項目可能涉及到的危險源進行講解、培訓,并監(jiān)督學生完整操作一次,監(jiān)督過程中提問相關安全注意事項,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二)硬件方面的措施
當然,單靠提高人各方面的安全意識是不能完全杜絕事故發(fā)生的,畢竟人總會有失誤、出錯的時候,而且實驗內容復雜多樣,總會出現預料不到的情況。因此在實驗室安全消防硬件配套這塊,除了必須的門禁、監(jiān)控、煙霧報警、消防器材以外,還應該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功能、性質的實驗室安裝配套的安全防護設施,比如輻射實驗室的防輻射服、防激光眼鏡,化學實驗室的緊急噴淋設施、通風櫥,機電類實驗室的防護欄等[8]。除此之外,隨著現代傳感技術的發(fā)展和切入,對于高溫、高壓、輻射、易燃易爆等具有危險或潛在危險性的儀器或實驗項目,可以針對性的安裝具有行為模式預測功能的智能監(jiān)控預警系統,能時刻監(jiān)測實驗儀器或實驗過程中的異樣情況即時報警反饋,比如該關的烘箱門沒關會報警,氣瓶減壓閥忘關或泄露會報警,對于操作復雜的儀器當操作者遺漏步驟操作時會提醒,實驗過程中出現電火花、異味、煙霧能立刻檢測出來報警,消除隱患,及時制止事故的發(fā)生。
四、結束語
高校實驗室事故,大多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因此,學校要加強并重視對人這個主體的管理,完善安全系統宣傳、管理、培訓等工作,并結合智能科技加強安全消防設施方面的建設,為實驗室安全提供更多一份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五一,孫健,葉秉良,等.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概論[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
[2]李五一,滕向榮,馮建躍.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和環(huán)保管理建設教學科研保障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9) : 1-3.
[3]百家號. 泰興某學院發(fā)生爆炸,部分師生受傷[EB/OL]. [2018-11-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829549548792906&wfr=spider&for=pc.
[4]百家號.北京某高校實驗室發(fā)生爆炸,三名參與實驗學生遇難[EB/OL]. [2018-12-26]. 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621630417565352952&wfr=spider&for=pc.
[5]Heinrich W H, Peterson D, Roos N.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M].New York: Mc 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0:22.
[6]傅貴,吳瓊,李亞,等.不安全動作與不安全物態(tài)判定方法討論[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7,17 (3) :994-998.
[7]董繼業(yè),馬參國,傅貴,杜昌呢. 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行為原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0):258-261.
[8]葉秉良,汪進前,李五一,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8):419-422.
作者簡介:阮接際(1992-),女,漢族,安徽宿州,助理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本科實驗教學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