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妍
摘要:母語遷移是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主要指在第二語言習得中,母語對目的語的遷移現(xiàn)象,根據(jù)遷移性質(zhì)的不同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本文試圖從母語遷移的角度談英語教學,分別討論了母語的正遷移和負遷移帶給英語學習者的影響,然后得出了母語遷移現(xiàn)象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正遷移;負遷移;英語教學
一、母語的正遷移
(一)陳述句
漢英有四種陳述句的語序基本相同:1.主語+系動詞+表語,如They are teachers.(他們是老師);2.主語+謂語,如I know.(我知道);3.主語+謂語+賓語,如She received the letter.(她收到那封信了);4.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如I gave him an apple.(我給了他一個蘋果)。這些共同點使中國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掌握英語的這些基本句型。
(二)詞語的表達方式
漢英有些詞語的本義以及引申義類似,因此其表現(xiàn)形式也基本相同。例如,英語blood的漢語意思為“血液”,由此構成下列表達法:warm-blooded,cold-blooded,new-blood等。
二、母語的負遷移
(一)語音層面
1.把/θ/音發(fā)成/s/,如把they發(fā)成say,把thought發(fā)成sought,把thing發(fā)成sing等,原因是漢語中沒有/θ/這個摩擦音;2.把唇齒音/v/發(fā)成雙唇音/w/,如把vary讀成wary,把victory讀成wictory等,原因在于漢語中沒有唇齒音;3.漢字大多以韻母和很少情況下的鼻輔音n/ng結尾,而大多數(shù)英語詞以輔音結尾,所以中國學習者經(jīng)常在英語的輔音后加一個元音,如把light/lait/讀成/lait?/,把sit /sit/讀成/sit?/等。
(二)詞匯層面
1.詞性誤用。漢語中有不少動詞用作名詞的現(xiàn)象,也有很多形容詞用作動詞的現(xiàn)象,且詞尾沒有表示詞性的詞綴標記,因此從形式上難以區(qū)別詞性。同一個漢字可體現(xiàn)不同的詞性,因而承擔不同的句法功能。這個特點經(jīng)常遷移到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去,詞性誤判或詞性誤用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
2.詞義混淆。學生經(jīng)常根據(jù)原有的概念語義把英語中的新詞匯與母語中的舊詞匯等同起來,卻忽視了兩種語言之間的概念和語義界限之差異。如把“體息室”分解成“體息+室”進行記憶,然后遵照語義對等的原則用英文單詞rest room進行解譯,豈不知英文中的rest room指“洗手間”。
(三)句法層面
1.疑問句。漢英的陳述句都以主謂賓(SVO)為主要語序,所以在英語輸出中,很少出現(xiàn)漢語的陳述簡單句的負遷移現(xiàn)象。而疑問句的語序差別較大,英語一般疑問句是將主謂顛倒,再加上加上助動詞,而漢語的一般疑問句與陳述句的語序基本相同,在句尾加上一個“嗎”字,再加上問號就可以了,所以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的負遷移現(xiàn)象很普遍。
2.否定句。否定句中的負遷移現(xiàn)象通常出現(xiàn)在這類句型中,如I think that it is not good to compare ourselves to others.地道的英文表達為I don’t think that it is good to compare ourselves to others.
3.狀語。漢英中的狀語和定語的位置差別較大,漢語中表示頻率的副詞位置比較固定,一般位于動詞之前。受此影響,學生會把I am always the first to come to the classroom every morning.說成I every morning always am the first to come to the classroom.與漢語不同,英語中表示程度、地點和時間等狀語經(jīng)常位于句末。
4.定語。漢語中定語通常前置,而英語中定語大多后置。學生會把He has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說成He has important something to tell you.
三、母語遷移現(xiàn)象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Rod Ellis認為,母語遷移是二語習得者為彌補二語知識匱乏而采用的一種學習策略。(Ellis,1994)教師應該促進漢語對英語學習的正遷移,減少負遷移的負面作用。“以兩種語言的相同而同之,以相異而異之,使外語語言規(guī)律在認知上得到強化?!保ㄔ铣?,2005)
(一)促進母語正遷移,提高教學效果
如果能夠幫助學生找出英漢兩種語言的共同點和相似之處,以促成正遷移的形成,不失為一個事半功倍的辦法。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善于用漢語思維組成句子這一現(xiàn)象,教師不可盲目否定,應在總結英漢兩種語言異同的前提下,以誘導的方式幫助促成正遷移的形成。
(二)避免母語負遷移,提高學生實際交際能力
1.教學中加強文化教育。隨著我國跨文化交流的頻繁化,在教學中加入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已是大勢所趨。教師若能將西方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及思想、行為模式有效地傳遞給學生,不僅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語言材料。
2.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應盡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影像、新聞廣播等現(xiàn)代化手段讓學生欣賞英語原版電影、電視、廣播節(jié)目,同時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原版小說、文章讓學生接觸真正的英美文化及其語言環(huán)境。
3.幫助學生在英語應用中逐步淡化母語意識。母語的正遷移多發(fā)生在英語習得初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負遷移作用就突顯出來了。因此,當學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應培養(yǎng)他們逐步淡化母語意識,盡量用英語進行思維、判斷。
參考文獻:
[1]Ellis, 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43.
[2]Robert, Lado.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Michigan: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1957.
[3]Stern,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284.
[4]萬紅梅. 論母語遷移在基礎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教育學刊, 2015(7): 98-100.
[5]曾葡初. 英語教學環(huán)境論[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