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保全
摘要:在初中語文課程中,有很多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小說的形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總是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向?qū)W生們講解小說課程,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沉悶,很容易使初中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將情境教學方式應用在小說閱讀中,能夠使課堂的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對于初中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
引言:
小說主要是通過對人物的形象以及活動的描寫,將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尚不完善,在對小說進行鑒賞時無法深度把握作者情感與事物發(fā)展順序。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語文教學引入了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初中生融入到小說的情境中,加深初中生對小說內(nèi)容的理解。
一、當代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小說閱讀課程中,初中語文教師總是通過固定的教學模式向?qū)W生講解課程知識,初中生在課堂上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上,不能夠自主的加入到小說閱讀學習中??v觀國內(nèi)近年來的閱讀教學,雖然不少名校都開設了語文閱讀課,用以學生通過廣泛閱讀,逐步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1]。實際上,這種形式上的方法并沒有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相反,長期無意義、無目的、無計劃、無方式的閱讀給學生帶來很多的壓力,給初中課程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導致很多學生都失去了閱讀的積極性,甚至讓他們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而且,我國目前采用的應試教育模式,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初中生的語文成績,總是在閱讀課堂上通過一些機械化的教學方式對初中生進行小說閱讀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雖然能夠使初中生快速的學習到小說中蘊含的一些修辭手法知識等,但是對于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
(一)知識儲備不充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學體裁也煥然一新,在敘述方式、表現(xiàn)手法、故事情節(jié)、心理活動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前的初中語文老師基本以粗略瀏覽的閱讀方式,再以自己通俗的理解將小說所要傳達的中心思想教授給學生[2]。這種教學方法存在著很大的缺陷,一是自身思維的局限性,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小說寫作手法,尋找到新的教學方法;另外在處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描寫時,沒有注重細節(jié)的表現(xiàn),讓學生無法真正進入到小說的情節(jié)中去體會作者的寫作用意。這種教導凸顯了教師的自我意識太重,沒有與時俱進的前沿思維。很多教師都存在專業(yè)知識不夠充分,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基本上不對課程的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是通過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或者學習一些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導致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初中生的發(fā)展需求。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傳統(tǒng)的初中小說閱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在對課程講解前通常會讓學生們先閱讀一遍文章,初中生總是對文章簡單的瀏覽一遍,甚至有的學生不閱讀文章,而是做與課程無關(guān)的事情,而教師也僅僅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只注重有學習能力的學生培養(yǎng),使得教育出現(xiàn)了嚴重不平衡、不公正的現(xiàn)象。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時,大部分教師都會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將課文進行簡單的分析后就抽取學生來回答文章表達的主題,并采用簡單的提問,如“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誰”“小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沒有帶領(lǐng)學生深入到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中,導致小說閱讀課程的課堂氛圍比較枯燥無味,使初中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方式單一
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文章中的知識點,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學模式[3]。如《變色龍》一課,教師只抓住了“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傳統(tǒng)”卻忽視了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是當時社會上皆有的關(guān)鍵點。這種固定老套的公式閱讀教學法,并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不利于初中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教學———情境教學法
要想在初中小說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將情境式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小說閱讀教學中,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興趣,使初中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課堂學習中。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使用相關(guān)的技術(shù)手段,向?qū)W生播放一些圖片、聲音、視頻等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融入到小說的故事情境中。教師要注意情景交融,讓學生能夠進入到所創(chuàng)設的氛圍中。這種方式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調(diào)動積極性,啟迪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的功能
情境教學法的功能主要是熏陶功能和暗示功能。前者是指給學生以思想收益等產(chǎn)生良好影響為目的,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它摒棄了教育中產(chǎn)生的消極因素,保留積極成分,以便學生更有效的調(diào)節(jié)和適應所學知識。后者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綜合”,由于社會、家庭、學校等共同作用,這些影響可以被人所感知,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三)情境教學法具體運用
1、角色扮演。初中語文中的小說課程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所以,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小說的內(nèi)容進行角色的扮演,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設身處地的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讓學生在實踐中對小說的內(nèi)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做好組織者的工作,正確引領(lǐng)學生進入情境學習;(2)注重把握扮演者的語言特色;(3)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我,以便他們更好的掌握小說情節(jié)。
2、語言生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使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文章的時候也可以通過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文章中的情感。在教學閱讀課時,教師要注意語言言簡意賅,富有哲理性,對文中的角色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語言表達準確,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融入到小說的情節(jié)中。在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親切的交流,用和藹的態(tài)度包容學生,讓學生敢于說話,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加入到課堂的學習中。
3、實物演示。在現(xiàn)代教育高速發(fā)展的條件下,語文教師要注重實物演示的教學活動過程。課堂演示可以讓學生展開思考,建起現(xiàn)實與書中的橋梁,從而更好地從不同角度觀察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和作者生活的形態(tài)。在教學中,可以將書中作者所用的某種東西帶入課堂,將閱讀課堂變成實物的展示場所,使學生能夠?qū)π≌f中的物品有一個形象直觀的了解,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并且通過實物的展示還能夠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小說閱讀能力。
結(jié)束語:要想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就要以科學合理的情景教學法作為教育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現(xiàn)今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并積極借助課外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兩者相輔相成,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使學生主動的加入到課堂的學習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辛緯國.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5.
[2]張福成.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立足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 [J].魅力中國,2016,(26).
[3]張春影.關(guān)于閱讀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15,(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