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其提問水平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果,為了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和功能,教師必須要對語文課堂提問進行優(yōu)化,以便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此,本文針對課堂提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化進行分析和思考,闡述了具體的優(yōu)化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依據,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都側重于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展開教學,通過課堂提問,教師能夠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得到高度集中,有助于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力,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是十分有利的。為此,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對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以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更好的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
一、遵循科學的提問原則,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提問是一門藝術,要想設計出更多有價值的課堂問題,教師必須要遵循科學的提問原則,不斷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滿足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首先,教師需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則。一方面,課堂提問需要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教師必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挑選出有價值的教學元素進行問題設計,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要讓課堂提問成為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工具,促使學生在有效問題的引導下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提問必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和個性化特點,但是他們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層次化的課堂問題,不斷加強課堂提問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做到學以致用。[1]例如,在《背影》一文當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比較貼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比如“對父親買橘子時的描寫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你的父親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表達對你的愛呢?”等等,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開展自主性學習,從而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教師要遵循趣味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這對構建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是十分有利的。為此,廣大教師必須要融入趣味性元素,利用趣味性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有趣的問題:“皇帝的新裝漂亮嗎?你們想穿嗎?”“你想成為故事里面的哪個人物呢?當然,不包括那兩個騙子!”等等,以此調動學生主動作答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采用合理的提問方法,提高問題的針對性
除了要掌握新穎和合理的提問原則之外,教師還好運用一些合理的提問方法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目前,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提問方法包括三種,第一,是懸念提問法,簡而言之,就是設置懸念。這對教師備課的要求是很高的,老師要對文章進行充分的熟悉,然后再從學生的想法出發(fā),設置一些存在懸念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便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2]第二,是對比提問法。對比提問法也是目前教師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提問方法,對比提問法往往是通過對兩個類似事件進行對比,來體現出一些作者的意圖和情感,對比提問法能夠極大程度的突出文章的中心,并刻畫人物的心理,所以,我們要靈活的運用這種方法。例如,在魯迅先生的《社戲》當中,描寫到迅哥兩次都在吃豆,而且同樣是六一公公家的,教師可以對此提出:“為什么他第二次吃時會出現同第一次不同的感覺?”以此引導學生對這部分描寫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以便掌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第三,是探究提問法。這種方法可以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結合進行使用。在初中語文的教學當中,有一些問題是難度比較大的,可能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很好解答,這個時候,老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和討論,對社會背景、人物心理等難度比較大的問題通過小組的形式開展,以此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設計豐富的課堂問題,提高問題的多樣性
初中語文教材中包括了各種類型的文章,而每種文章中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和刻畫,為此,廣大教師必須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和功能,為學生設計豐富的課堂問題,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課堂問題的多樣性,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要。一般來說,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從而讓他們對課文的主旨領會的更加深刻,而一個不太好的問題卻很容易誤導學生,而且不容易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感覺到枯燥乏味。[3]所以,問題的設置對于老師的考驗還是非常大的,教師要進行充分而細致的備課,選擇出真正適合提出的問題,能夠真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問題,能夠有助于教學的問題。例如,在《紀念白求恩》一文當中,刻畫了白求恩這樣一個人物,為此,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白求恩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通過他的事跡反映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特征?”“通過人物刻畫,你掌握了哪些寫作手法?”等等,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和實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作為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和優(yōu)勢,讓學生在有效問題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在增強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注重對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設計多樣性的有效問題,以便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要,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戚培培.新時期下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提問策略分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09).
[2]李冰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2016(07).
[3]鄧婭號.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