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艷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詞匯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習重點。因此,教師要制定高效的詞匯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突破學習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進而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英語學習中。
在學生詞匯記憶的過程中,若能巧妙地運用詞匯的音形規(guī)律,就能大大降低記憶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準確區(qū)分漢語拼音和英語詞匯的規(guī)律,并將詞匯的組成原理熟記于心。
英語詞匯的組成主要包括詞根和詞綴,其中詞綴又包括前綴與后綴。通常情況下,詞根主要決定單詞的含義;前綴有改變單詞含義的作用,如“un”“in”“dis”等加在詞根前便否定了詞根原本的含義;后綴決定了詞性,如“ful”表示形容詞,“l(fā)y”表示副詞等。除了詞匯本身的組成規(guī)律,學生也可通過音標來擺脫單詞的機械化記憶,如,元音字母a在開音節(jié)中讀[ei],而在閉音節(jié)中則讀[?]。
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音形規(guī)律記憶詞匯,是詞匯學習的步驟之一。
近音識別是將英語詞匯中發(fā)音相近的詞匯進行歸納、總結,進而引導學生系統(tǒng)性地記憶。這種記憶方法構建于音形規(guī)律之上,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詞匯的記憶,還能在詞匯學習中了解英語文化。
例如,在學習“ball”一詞時,就可使用近音識別教學法。教師先整理出與“ball”發(fā)音相近的詞匯“tall、all、wall、hall、call”,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發(fā)音,找出相似點,在反復大聲朗讀的基礎上,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單詞之間有一個共同的發(fā)音[??l],并且是由“all”字母組合構成的,這樣教師就能引導學生歸納出“all”的發(fā)音規(guī)律。
通過近音識別,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
將單一的詞匯整合于詞句中,能賦予詞匯生動性,深化學生對詞匯的形象化理解。這種教學模式能在增加學生詞匯量的基礎上將詞匯在特定情境中的含義變得更加清晰。
例如,在學習“angry”一詞時,教師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該詞所表達出的情緒,就可通過詞句記憶法進行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今天的課堂表現(xiàn)如此“terrible”,so,I am so angry.現(xiàn)在由你們用“angry”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
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
生1:Today,I loss my favourite book,I am so sad and angry.
該生將“angry”與“sad”連用,體現(xiàn)了人物心理的豐富性。
生2:A little boy is hitting a cute dog,I am so angry.
該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了“angry”,通過句意能體會到其生氣程度要高于第一位學生。
生3:He got so angry that he tipped the table up.
在該生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angry”的程度已經發(fā)揮到了極點。
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能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詞匯含義的豐富性。
總之,詞匯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對英語學習的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善學生當前的詞匯學習狀況是小學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五汛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