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
摘要:隨著國家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有序推進,新時期加強語文課程教學,需要緊密圍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語言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他們學習興趣,更好地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加以應用,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是基礎,加強詩歌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想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本文首先闡述了詩歌鑒賞教學中注重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隨后結合當前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加強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具體措施,以期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詩歌教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詩境;措施
語文課程體系中,詩歌鑒賞教學是重要的課程組成部分,可以看到新課程標準中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高考試題中針對詩歌方面的考試所占的比重也居高不下,詩歌教學對于學生而言,往往難度較大,對于詞句的理解、把握和應用方面需要科學引導,才能激發(fā)他們詩歌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詩歌鑒賞水平,在潛移默化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加強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研究,意義重大。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鑒賞教學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分析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鑒賞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詩歌鑒賞教學方面也需要不斷進行調整,不僅需要對詩歌字詞句篇進行解釋和研究,同時還應當從宏觀的角度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美和豐富的內涵,并結合實際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更好地增強詩歌學習成效,提升鑒賞水平和創(chuàng)作能力。
中華民族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詩歌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始終受到關注,詩歌文化對提升公眾審美素養(yǎng)、陶冶情操、培育民族情懷、發(fā)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注重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有助于轉變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意識,將詩歌教學轉變?yōu)樽杂X的感悟和品味,引導他們用心去融入詩歌中進行品鑒,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想素養(yǎng)和審美境界。另一方面詩歌鑒賞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賞析,視角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并且詩歌有意境、詩魂,只有用心去體味、去欣賞,才能深刻參透其中的內涵,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品鑒詩歌和創(chuàng)作的持續(xù)性和積極性,進而創(chuàng)造更多高質量的詩歌作品,將學習方法進行遷移,和語文知識進行融合,全面提升語文綜合成績,舉一反三,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高中詩歌鑒賞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詩歌鑒賞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詩歌鑒賞教學重視度不夠,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高中語文教學面臨較多的教學任務,新課程標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需要統(tǒng)籌各方面的因素進行教學內容重構設計,才能提高教學進度和成效。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詩歌鑒賞教學安排課時較少,針對如何開展詩歌鑒賞教學,教師缺乏深入的研究,自身在詩歌鑒賞方面的研究不多,不夠深入,從而不利于為學生開展詩歌學習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在詩歌方面的造詣需要進一步加強。
2.詩歌鑒賞教學形式比較固化
針對詩歌鑒賞教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的詩歌篇章,介紹相關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學生一起朗讀,并講解基礎的詩歌語法等,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進行記憶和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及時了解詩歌的內容和相應的知識點,但是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機械性的教學模式和以教師為主開展教學的這種方式,不利于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更不利于構建良好的詩歌品鑒與創(chuàng)作氛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想象,不利于全面提升詩歌教學質量。
三、品嘗詩境體悟詩心洞悉詩魂,加強高中詩歌鑒賞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和提升的措施分析
詩歌既有詩境,又有詩心和詩魂,詩歌內涵豐富,單純地進行字詞句篇教學,往往很難奏效,只有讓學生主動、深入、積極地進行領悟和體味,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水平和創(chuàng)作成效,具體建議如下:
1.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提升學生的詩歌語言基礎
在詩歌品鑒中,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功底,全面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才能更好地加深印象,提升詩歌品鑒能力。所以要注意從宏觀上注意把握相關的意境,營造良好的畫面,讓學生借助自己的想象來感受詩歌中的人物、景色以及心境等,更好地提升代入感。比如在開展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材《歸園田居》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營造和詩歌相吻合的背景,然后設定相應的氛圍,將田園生活相關的背景音樂、圖片、視頻等融入到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品讀這篇課文,感受詩人所描述的畫面,感受詩人是如何將這些景物撰寫成優(yōu)美的詩篇,如何勾勒一副美好田園生活的畫面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置身情境,體味詩人當時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作意圖,教師還應當開展相關的表現手法和技巧相關知識的講述,從文章整體的邏輯結構、創(chuàng)作意圖,整體篇幅的布局、修辭手法的應用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對比,這樣可以更好地表現和突出作者的中心思想,感受詩歌創(chuàng)作的真諦和復雜的思想感情。可以開展相關的討論鑒賞話題,設定相關的情境,讓學生自主品讀詩歌,感受詩人在整個詩篇中如何構建“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整體的結構脈絡,感受詩人在語言表達中恰當運用比喻、你人、夸張、動靜結合、白描等手法的恰到之處。情境的創(chuàng)作非常重要,基礎表現手法和創(chuàng)作技巧的講解也非常重要,兩者兼顧并在語文詩歌教學中進行引入,可以不斷提高詩歌教學的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體味詩心,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
每一個詩歌的創(chuàng)作都是詩人深思熟慮、精心研究的,詩歌的產生和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的處境離不開,所以教師要在詩歌鑒賞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體味詩歌的詩心,進而不斷提升他們對詩歌作品的深度理解水平,潛移默化中升華思想,換位思考,增強同理心。比如在開展《短歌行》詩歌教學時,作者將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融入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政治事件進行延伸教學,或者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等設定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發(fā)揮主動性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在課堂中進行知識分享,這樣既可以全面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同時也能夠深入地體驗詩歌的內涵,在詩歌品鑒中找到詩歌創(chuàng)作的中心思想,并增強詩歌的全面理解和應用水平??梢酝ㄟ^小組為單位開展藝術手法的學習,體會詩人運用先抑后揚手法等的恰當之處,與學生一起聯(lián)系當下進行總結,拓寬視野,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從詩歌品味中獲得更多的認知和感悟。
結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涵,體味詩人的思想情感和創(chuàng)作意圖,激發(fā)創(chuàng)作激情等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然在具體教學中還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教學要求等設計豐富的教學情境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全面提升詩歌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張帆.基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研究[J],陜西理工大學,2018(06)
[2]丁郁潔.利用古詩詞教學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研究[J],揚州大學,2017(05)
[3]楊建.古詩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探索[J],學周刊,2017(07)
[4]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語文教學,2016(03)
[5]季爽.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龍湖中學為例[J],揚州大學,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