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英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師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為了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教師應當關注學生自身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現狀,并為其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指導。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結合“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這些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教導學生尊重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切實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有效性研究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對歷史課重視不足和其學習積極性不足的問題。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期間,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首先,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明確歷史課堂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應在現有教學狀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最后,教師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切實提升自己的執(zhí)教素養(yǎng)。通過相關方面的教學設計,有效提升教師歷史教學的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歷史課程的重視不足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部分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表現出“可有可無”的感覺。因為考試中歷史知識相對來說分值占比較少,對應的課程數目也略有不足,所以便造成了當前學生覺得歷史知識可學可不學的感覺。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一旦形成,教師便很難扭轉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這樣的學習心態(tài)影響下,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損失。在有限的課堂歷史教學時間之內,教師不僅僅要完成既定的歷史教學任務,同時還需要確保自己歷史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執(zhí)教歷史的過程中,背負的壓力可想而知。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產生這樣一種比較淺薄的心理:這些古代的知識,離我們很遙遠,學了也沒什么大用處。再這樣的學習心理影響下,學生很難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進而導致學生學習歷史的認知程度不足,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直至學生出現歷史學習的知識斷層。
從教師指導歷史教學的角度來看,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導致教師在歷史課堂上教習慣以教師為教學的中心。教師不能把握好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和教師本身產生一種疏離感。教師授課的時候會想當然,使用的趣味性教學案例不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歷史知識本身并不能夠為學生帶來學習的成就感,進而致使其學習興趣逐漸變低。此時,學生的內心是疲倦的,很難主動提起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單純的將學習歷史知識當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消減,不利于教師相關教學活動的展開。
二、核心素養(yǎng)下的歷史教學策略
(一)明確歷史課堂教學目標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研究,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合適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教師為其創(chuàng)設的教學目標需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偏好,使得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為學生明確相關的教學目標,以此為教學基礎方向,提升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師的專業(yè)化教學引導,使得學生能夠明白當前需要面對的知識核心。教師為學生確立實際的學習目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得學生真正提升自己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三省六部制的歷史意義”時,教師希望借此使學生能夠明白制度變化的歷史必然性,并滲透“歷史理解和歷史價值觀”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教師為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歷史知識的內核,對相關歷史問題的研究,便于自己對現有制度的反思和改進。結合歷史價值觀的影響作用,教師能夠使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知識不僅是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更是學生對自己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
(二)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需使得學生具備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指導學生學習相應的歷史文化知識。通過教師靈活的教學任務籌劃,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提高對自身歷史的認同感。為此,教師需要使用以多媒體為主要媒介的情感教學法,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關于“甲午中日海戰(zhàn)”的知識時,可以從小處進行知識的教學和總結,通過多媒體的視頻展示,為學生呈現鄧世昌在艦沉之際的生死抉擇,以及其愛犬為了救主而共赴國難的情境。借助戰(zhàn)爭的殘酷表現,以及屈辱的歷史事實和民族英雄的悲慘結局,能夠有效打動學生的內心。學生通過觀看相關的視頻,對于那個時代的故事理解更加深入,結合教師展示的甲午中日海戰(zhàn)遺址,和日軍的旅順大屠殺證據,使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愛國注意精神。通過教師對學生內在愛國情緒的感染,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探究相關歷史知識的真相,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知識學習水平。
(三)強化歷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歷史核心素養(yǎng)關系著歷史教學的實際質量,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對待相關的歷史知識和背景內容,教師應當做到熟稔于心。同時,教師還應有正確的歷史觀念,通過自己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學,使得學生具備良好的歷史觀念。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唐王朝盛極而衰”時,需要為學生強調人的重要性。因為在眾多野史中記載,正是因為楊玉環(huán)的蠱惑導致了唐朝領導者變得昏庸,從而使得唐朝從盛唐時代急轉直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這樣的歷史觀念絕對不是一個歷史人應有的觀念,教師需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滲透關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理解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滲透關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歷史教學質量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春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素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06):73-75.
[2]孫文霞.初中歷史教學結合社會課程探究性教學方法初探[J].亞太教育,2019(05):85.
[3]王秀榮.試析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1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