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友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抽象的問題轉化成具體的問題,將枯燥的知識點變成有趣味性的小故事,把高深抽象的物理理論講解成我們生活中普遍遇到的問題,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學生提高物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參與度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物理問題情境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設計,營造與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到物理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教學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遵循的原則
1.1啟發(fā)誘導原則
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索解題方法。例如在講解向心力這一知識點時,課本上的例子是通過分析火車轉彎所受的各種力來求火車所受的向心力,許多學生都會認為向心力是由鐵軌與車輪的彈力提供的,這時教師可以用視頻加以引導,向學生說明,火車在轉彎時很容易對軌道造成損壞,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才能使火車與軌道之間沒有擠壓,什么力可以提供向心力等。
1.2直觀性原則
遵循直觀性原則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感性認知,使學生能更透徹的理解課本內容。例如在講解“多普勒效應”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汽車鳴笛的視頻,之后要求學生思考,如果一輛汽車邊鳴笛邊從你旁邊經過,你是否能靠聽覺判斷出這輛汽車是靠近你還是遠離你,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之后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演示人們聽到汽車鳴笛時的聲調變化。
1.3及時反饋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師奧不斷接受來自學生的信息,發(fā)現學生的錯誤之處加以糾正,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習—錯誤—理解—糾正的循環(huán)過程,這樣做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更牢固。例如在講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時,可以做如下的實驗:將兩個一樣的燈泡(6V、0.3A)一個并聯在6V的蓄電池上,一個并聯在6V的干電池上,用電壓表檢測兩個電路的電壓,之后讓學生思考,兩個電路點啊是否相同?兩個小燈泡亮度是否一樣?引導回答錯誤的學生找到錯誤原因,即兩個電路電源的內阻不同。學生將信息反饋給教師,教師會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參與,在討論中找到正確答案。
2高中物理問題情境設計策略
2.1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因為學生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我們如果采用一種教學方法無法適應所有學生的需要,同時教學內容也存在著與學生實際相對的難易。教參中推薦的教學方法不一定與教學實際需要相符合。因此,我們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實際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多媒體課堂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形式,是教學手段的改革。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其具有生動性、新穎性、趣味性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形、聲、色為一體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它能創(chuàng)設一種直觀、生動、愉悅的教學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求知興趣,更易形成課堂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歡愉的氣氛中學習,達到接收知識快、課堂效率高的效果。
2.2結合多媒體技術來設置問題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形象性與有效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極大改變了傳統(tǒng)物理教學模式,有利于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如利用高科技設備展現以往憑借教師口頭表達才能了解的內容,打破時空的限制,伴有具體的場景和任務,能夠隨意裁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具有積極作用。另外,物理教學中涉及一些微觀現象,難以用肉眼加以觀察,而多媒體技術可以充分展現物理微觀現象的變化,如講解“人造衛(wèi)星宇宙速度”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要求學生利用網絡來查找“嫦娥1號”的動畫、圖片和文字等資料,并寫關于“嫦娥1號飛船”的科普文章。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過程中,對嫦娥1號的前期準備、發(fā)射、繞月探測、最終撞擊月球的過程加以了解,加深對圓周運動和萬有引力等知識的掌握與記憶。又如:講解“摩擦力”的知識點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小鬼當家》的相關片段,并提出以下問題:反派角色為什么在積雪里行走時平穩(wěn),但在平坦的雪地中卻摔跤?小主人公為什么將油料潑灑在地上?教師可在學生思考過程中適當導入“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并對摩擦力的作用進行講解,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的質量。
2.3結合物理實驗來設置問題情境
教師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強調實驗教學,利用實驗教學來設置問題情境,從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出發(fā),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使學生準確掌握物理規(guī)律,真切感受物理實踐的氛圍,學會發(fā)現、探索和創(chuàng)新。如講解電源內電阻和電源電動勢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的實驗問題情境,準備如下實驗器材:標準電流表(內阻100Ω、量程15mA)、兩個定值電阻(40Ω、500Ω)、滑動變阻器(電阻量程為0~20Ω)、電壓表(0~3V)、若干導線和開關。然后教師設置實驗問題:利用這些器材自行設計出測量電路,能否對實驗中電表的內阻加以準確測量?有幾種測量方法?這些器材是否有多余?繼而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物理綜合應用能力。由于實驗教學是高考的必考內容,通過實驗問題情境的設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逐漸滲透到高考環(huán)境中,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與學習能力。
2.4基于實際生活設計問題情境
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立足于實際生活,可以根據學生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生們關心的熱門話題,從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使學生了解物理學的現實意義,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梢詮倪@些問題出發(fā)設計情境,如為什么汽車剎車時你的身體向前傾,汽車發(fā)動時你的身體向后倒?為什么伸直了腿就跳不高?為什么拉車要比推車更省力?為什么大多數汽車的前擋風玻璃是傾斜的?為什么不倒翁不會倒?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使很多學生都感同身受,這極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主動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使枯燥無味的知識瞬間銘記于心,這在激發(fā)學生對于物理興趣的同時還引導他們去發(fā)現身邊的小事,了解物理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
3結語
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于慶春.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分析[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8).
[2]劉麗華.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研究[J].學周刊,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