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芬
[摘 ?要:閱讀是通過運用語言文字得到信息,從而認識世界,提高思維能力一種有效學習方法。在語文教學中,閱讀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良好品格的形成、健全人格的提升、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拓展閱讀]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閱讀能力不但能夠讓學生快速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也可以讓學生更快地理解到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有著啟蒙作用,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以后學習生涯起著基石作用。新課程新理念下的閱讀,包括閱讀教學、閱讀拓展、閱讀途徑等方面的重要內(nèi)容。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闡述。
一、即興表演,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達,同樣在學生身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通過接觸電視、廣告、網(wǎng)絡等不同信息來源,識字快而且量大,這無疑對語文教學是一個有利的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感悟能力,我常常用即興表演的方法讓學生走進文本,入情入境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如《西門豹》一課中,當西門豹采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神,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西門豹懲治首惡的過程中,岸上圍觀的官紳是怎么想的呢?學生舉手回答后,我出示課件中描寫官紳的文段,請全班同學看著文段讀,邊讀邊加上動作表演,要表演出官紳的表情。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表演,特別是“磕頭求饒”一幕,所有表演者動作一致。我隨后請出幾個表演能力較強的孩子來展示給同學們看,借機理解“提心吊膽”、“面如土色”和“磕頭求饒”這些詞語的含義,再讓學生選其中一個詞語來說一句話。有了即興表演做鋪墊,加上在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了詞語,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就特別深刻。學生通過表演進入文本,與文本親密接觸,體會到文章的含義,加深閱讀的理解、感悟。這樣的方法在有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的課文中,都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表演朗讀,通過有聲有色有動作的言行,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閱讀能力也在不斷的揣摩和表演中得以提升。
二、自由解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樣的一句話會有各種不同的解讀。語文課堂就是學生自由解讀的平臺。當然,這種自由解讀并不是不合情理的胡亂解讀或生搬硬套。每次教學前我都會設計一個問題,讓這個問題貫穿全文,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每個學生都直接和文本對話,帶著問題從課文中尋求問題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進行加工處理,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這樣思索的結(jié)果,也不一定就是唯一答案。當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某種認知或得出某種結(jié)論之后,再讓學生掌握:課文是通過哪些語句讓你又體會到什么。就此各抒己見,加深對文本的解讀,讓學生融入文本,就能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如:《路旁的橡樹》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文中人物有一顆高尚的心靈。(如下:①“計劃是不可以改的?!惫こ處熣f;②“橡樹也不可以砍?!惫と藗冋f。)學生從這兩句話中說個人體會。有的同學說我體會到工程師心情很沉重,我覺得他愿意為保護橡樹而作出決定的;有的說我似乎看到工人們內(nèi)心十分不舍得砍橡樹,覺得工人們有顆高尚的心;還有的說工程師在考慮怎樣安排……一句話,學生有多種不同的解讀,教師及時對他們的獨特體會進行激勵性評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理解課文內(nèi)容更是水到渠成。有了自己獨特的感悟、體會、理解,閱讀能力自然就得到提升。
三、拓展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的主體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必須憑借學生大量的課外拓展閱讀。學生閱讀能力已經(jīng)不再只局限于課堂內(nèi)的解讀了,他們還要在生活中深挖。從一年級開始,我就運用親子閱讀、繪本閱讀、午間閱讀、睡前故事等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增加識字閱讀量,等大部分學生有一定識字量后,就從生活中開始進行閱讀的拓展。如閱讀學校印發(fā)的某些材料,最多的是放假通知。每一次等學生拿到放假通知后,我都會組織學生一起閱讀,然后設計幾個重要的問題,比如放假時間是星期幾、放假有哪些注意事項、什么時間回校上課等,讓學生從閱讀中提取信息,了解內(nèi)容,并學會按照通知辦事。其次閱讀學校印發(fā)的校園報、垃圾分類宣傳單、防溺水安全和禁毒宣傳單等一系列閱讀材料,在一次次反復的閱讀中,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閱讀的意愿,將閱讀與生活相聯(lián)系。既方便了學生也方便了老師,此后再發(fā)的通知、一些宣傳單據(jù)等都不需要我發(fā)短信或口頭提醒了。
除了閱讀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在課外閱讀中,我經(jīng)常讓學生交換書籍閱讀,午讀時間會選一分鐘來讓一個同學推薦一本好書,同時讓這位同學說說推薦書目的緣由,既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一舉措一箭雙雕,效果不錯。有時,本人也參與學生的閱讀當中去。跟他們一起交流看了什么書,有什么心得體會。我把《人類超自然神秘現(xiàn)象》《課堂內(nèi)外作文》等書籍推薦給學生,他們都輪流著看,似乎得到什么寶貝似的。有教師的陪伴閱讀和交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濃厚了。只讀不寫,學生的拓展閱讀能力還是不能夠得以提升。因此,每兩個星期我都會要求學生做一份手抄報,每次去閱覽室看書,都讓學生帶讀書筆記,把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積累起來,既增加閱讀量又提高寫作能力。閱讀是一種理解、吸收、感悟、鑒賞、評價和探究,它也和生活息息相關(guān)。拓展閱讀的提升,同樣為其他學科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石。
總之,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閱讀是積累的必由之路。從古到今,多少名言佳句都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水滴石穿,貴在持久”,“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等都論述了閱讀積累對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