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摘 要:高中生物學實驗課程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技能目標對學生的實驗操作及探索能力有新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實施的方法策略,旨在提高高中生物的學習效率,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做出指導。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物學實驗;教學技能實施
高中生物學是自然學科中一門基礎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未知生命世界的橋梁;高中生物學實驗課程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輔助學生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新課改下,教育部對高中生生物學實驗技能有了新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正確使用常用的實驗器具,能處理實驗材料,正確進行實驗步驟的操作,對實驗結果能進行繪圖分析。讓學生能實現(xiàn)通過實驗能夠通過客觀觀察生物現(xiàn)象,對現(xiàn)象提出問題,制定實驗方案、得出結論等多重目標。新目標的實行旨在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1 高中生物實驗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學實驗主要目標就通過學生對未知生命世界的探索和求真進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生物學學習興趣。生物學由于其神秘性和可操作性,容易勾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當學生對生物學產生興趣時,才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與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不同,生物學實驗的主體為學生自己,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設計、操作一些設計趣味新穎、充滿挑戰(zhàn)性的實驗,在得出實驗結果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知識點的了解,還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高中學習的數(shù)學、化學、物理、生物學課是偏理性的學科,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會由于高中生物學教材知識較為抽象、復雜而變得難以理解,學生很難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見切換自如,生物學實驗通過生物實驗,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促進學生對于生物的認識,從而促進生物學的教學,學生在親手操作過程中對生物過程進行細致的觀察,進而促進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進行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新課改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人才,《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也提出高中生物學教學理念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生物學實驗的性質要求了學生不僅需要掌握一般的實驗操作方法,還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實驗,自主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知識運用的能力、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進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 高中生物實驗的教學目標
按照教學目標要求,高中生應該掌握的生物學實驗技巧為:明確實驗目標,領會實驗原理;熟悉常用儀器、器具;稱量藥品、配制常用試劑;熟練使用實體鏡和解剖用具;熟練使用高倍顯微鏡;細胞內幾種有機物的檢測;小動物的生理和觀察;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和生態(tài)瓶;遺傳病和生態(tài)調查;細菌的接種和培養(yǎng);植物組織培養(yǎng)無土栽培;繪制生物圖。
結合教學目標,高中生物將高中生物學實驗可分為五個學習目標,分別是觀察和鑒別、誘發(fā)探究、驗證、自主探究、模擬探究。其中“觀察和鑒別”安排的實驗為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以及DNA的粗提取和鑒定,這些實驗安排的目標是讓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實驗材料中有什么,實驗材料之間的不同點是什么?!罢T發(fā)探究”安排的實驗是探究生物膜的透性以及葉綠素色素的提取與分離,這些實驗安排的目標是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在學生參與過程中體驗實驗過程的變化,發(fā)現(xiàn)實驗結果?!膀炞C”安排的實驗為細胞的有絲分裂、質壁分離的分離和復原,實驗安排的目標是讓學生可以看到物質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提出“為什么”,引入教學內容。“自主探究”安排的實驗為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怎樣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這些實驗教師可以自主安排學生設計操作實驗,對知識進行驗證?!澳M探究”安排的實驗為DNA雙螺旋結構的制作、模擬性狀分離的雜交實驗,這些實驗旨在培養(yǎng)學生設計和制作實驗對象,在創(chuàng)造某種人為條件下模擬研究對象的動態(tài)變化。這五個部分訓練學生不同的技能,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教學目標體系,讓學生在實驗過程在訓練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3 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實施技巧
3.1 注重實驗過程,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生物學實驗時通過實驗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操作能力,在生物學實驗教學中,不應該只注重得到實驗結果,而忽視了實驗基本操作的規(guī)范性,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教授學生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等基本操作,當學生在操作中有不當行為時及時糾正,防止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實驗操作習慣,在以后復雜的實驗操作中出現(xiàn)差池。例如,顯微鏡的操作與使用雖然是生物學實驗中最基礎的實驗儀器,在高中實驗課上觀察物體時都會用到。顯微鏡在初中生物課已經(jīng)涉及,但很多學生對顯微鏡的操作不規(guī)范,在課堂上不僅會制約學習進度,也會影響實驗結果,可見,熟練掌握實驗儀器的操作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開端,是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良好開端。
3.2 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實驗教學過程在,教師應結合新的教學理論,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只能觀察實驗操作變成自己親手操作實驗,從按部就班的進行操作變成主動思考實驗操作步驟,關注實驗細節(ji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之中,從被授課變成主動尋找答案,教師也應積極鼓勵學生思考實驗的實行計劃,放手讓學生親自去驗證答案,教師在旁邊充當指導的角色,學生再在參與這些實驗的過程中,既能掌握基礎生物知識,也能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3.3 拓展實驗內容,極高創(chuàng)造探究能力
根據(jù)教學目標,可對教學內容的篩選,對課本安排的實驗內容做出適當?shù)恼{整,便于實驗的操作,比如課本中一些難以獲得的實驗材料可以通過相近的物品替代,從而增加實驗的可操作性。也可以將有相關性的實驗進行結合,比如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與耐鹽植物的篩選實驗相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
參考文獻:
[1] 羅世軍.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技能目標的理解與實施[J].高考, 2015, 41(8):29-31.
[2] 楊珊玲.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過程技能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
[3] 謝群.高中生物實驗技能目標體系的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