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靜
用文字去描述一座城,并非一件文藝美好的事,何況是用另一種語言。
“城市”是一個鮮烈的東西,要將它糅合、嚼碎,真正消化,和自己的身體和意識融合,才能表達(dá)。所以,即使是走入棲霞仙館的那一片風(fēng)花雪月之中,即使是站在斗門墟恍若隔世的藍(lán)天下,即使是走進(jìn)會同樹影婆娑的深巷,即使是身處共樂園凜冽、濃稠的世界大同之氣中,即使眼前是觸手可及的湛藍(lán),也是感覺詞窮。
這,或許正是這座城市的本質(zhì)——難以定義,無從開頭,也很難收尾。
第一次和珠海的相遇,已是將近20年前。2018年,從濕冷的江南再次走進(jìn)這個面朝大海,入冬很難的天地間,看這潮來潮去,看這繁花滿天,看這瓊樓玉宇,使勁想要回憶起20年前的初見,卻成了徒勞。
記憶,終究抵不過這翻天覆地的滄海桑田。
感謝這本書,我借了唐紹儀的慧眼仰望蒼穹,跟隨容閎的腳印尋見了這座城市的能量與決心的源頭,在北山看見了盡享生活之樂的愜意和深入民間的浪漫主義,在斗門舊街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的熙來攘往,在大海的中央看到了傳說中的遠(yuǎn)方和文天祥的伶仃洋。
這座美如畫的濱海之城,遠(yuǎn)不只有海就在家門口的便利和幸福。
一座城市留給我的記憶,于我,從來都是聽覺體驗大過視覺和味覺。走進(jìn)共樂園的荔枝林,午后的風(fēng)掠過樹梢時的聲音,化作一股南國特有的芬芳沁入肝臟,也成了我對珠海的全新記憶;仿佛被世界遺忘的廟灣島上,海腥味里拂曉,海腥味里日暮,碧海藍(lán)天下,礁石上的大片仙人掌亦真亦幻,在眼底久久殘留。
在這本書里,我試圖記錄風(fēng)的聲音、雨的滋味、一條大河的今生前世、飛鳥與海浪的碰撞、木蘭花的怒放;我試圖把一些“不值一提”的事記下來,我相信,這些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習(xí)以為常的物語,才是這座城市的非同尋常。
一年的時間,遠(yuǎn)遠(yuǎn)不夠認(rèn)識一座城;一本書卻不得不結(jié)尾。一本書不過是一本書,終究趕不上這座城市里一木一草的生長,而親近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莫過于迷失在街巷中,找到最觸動自己心意的那個秘密角落,跟隨這座城市的血液循環(huán),找到它的心臟。
不過,用我最愛的Norman Maclean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大河戀》中的父親說的一句話,大約可以總結(jié)心中所感:We can love completely without complete understanding.
Q&A
Q:可否簡單介紹《珠海 遇見你》英文外宣品的策劃編輯思路或者刊物定位?
A:作為珠海第一本官方發(fā)布的全英文城市綜合讀物,從策劃、編輯和設(shè)計上始終以可讀性為第一目標(biāo)。內(nèi)容設(shè)置、文字風(fēng)格和圖片選擇盡量貼合西方讀者的閱讀和審美習(xí)慣以及時代感受。
Q:《珠海 遇見你》英文外宣品如何體現(xiàn)珠海的城市特點?
A:英文書的內(nèi)容布局覆蓋珠海各個層面和維度,以歷史和文化的獨特基因為起點,深入挖掘、展現(xiàn)這座城市獨特的歷史人文積淀、四十年來的現(xiàn)代化進(jìn)程和如大海般無垠的未來。英文書和畫冊的整體色調(diào)以“藍(lán)”為基底,以藍(lán)、綠、橙貫穿各章節(jié),突出“海闊天空”和“向海而生”的城市特性。畫冊的布局更像一部極簡紀(jì)錄片,用關(guān)鍵詞提示場景切換,不求面面俱到,更照顧細(xì)節(jié)和城市的“表情”。
Q:珠海這座城市給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A:通透、自在。
Q:在珠海收集素材、采編的日子里,有什么讓您印象深刻的特殊回憶嗎?
A:共樂園里凜冽、濃稠的“世界大同”之氣。
Q:如果有從未去過珠海的朋友,請您介紹珠海好吃好玩的地方,您會推薦哪些?
A:共樂園里的光影變幻和金悅軒的早茶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