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津
《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眾W爾夫音樂教育的內容,是由語言、動作、樂器組成的,以節(jié)奏為紐帶,將音樂、舞蹈、話劇、美術等各領域結合起來,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感受和表現豐富的情感世界。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理念與《指南》中的藝術的目標是一致的。奧爾夫音樂教育以音樂為主線,將語言、動作、舞蹈、表演、美術等諸多元素結合起來,給幼兒創(chuàng)造獲得全面、豐富、綜合審美體驗的機會,而打擊樂器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自制打擊樂器的分類
1.按制作材料分類
①利用大自然資源制作的樂器
大自然的資源是打擊樂器的源泉。如,五彩斑斕的貝殼、不同種類的豆豆、形狀各異的樹枝,就連普通的石頭在孩子們的手中也有著獨特的魅力。大大小小、形狀質地不一的石頭可以代替樂器演奏,并奏響有趣的石頭交響樂。
②利用生活日用品制作的樂器
教育內容來源于生活,利用生活開展教育、教育服務于生活,這是《綱要》中關于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所有可利用的物品進行教學,幼兒更能即興地進行音樂活動。教師可充分利用身邊的、信手拈來的材料,如水桶、玻璃杯(瓶)、紙筒芯、酸奶罐、竹席、蓋子、袋子、廚房的鍋碗瓢盆等,連不同材料的盒子:紙盒、塑料盒、鐵盒,也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為樂曲伴奏,奏響有趣的盒子交響樂……
2.按制作方式分類
①材料不加工,直接代替樂器
無需加工的材料,也是打擊樂器的組成部分之一。如,生活日用品中不同材質、不同大小的筷子、桶、臉盆等;大自然資源中的石頭、沙石等。這些物品無需加工,就是現成的打擊樂器。
②材料再加工,制作成樂器
比如,奶粉罐,在罐口,我們可以封上牛皮紙、膠紙、皮革、橡皮筋等等不同的材料,讓牛奶罐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將各種豆豆、不同材質的小型玩具、沙粒等,放到牛奶罐、竹筒、礦泉水瓶、一次性紙杯、紙碗等,封上口,就是自制的沙錘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沙錘,我們應讓樂器散發(fā)出它獨特的魅力。
3.按功能用途分類
①代替木質類樂器
如,筷子可以代替現成的打擊樂器打棒;紙板粘上竹席粒,代替現成的打擊樂器響板;加工后的紙筒芯,代替現成的打擊樂器雙響筒……
②代替皮質類樂器
如,用牛皮紙、膠紙、皮革封住牛奶罐口,代替鼓類。
③代替散響類樂器
如,將各種豆豆、沙石裝進各種瓶瓶罐罐等容器里,代替沙錘;將鐵絲、蓋子等將啤酒蓋串起來,代替手搖鈴;酸奶瓶、紙筒芯等安裝上鈴鐺,代替串鈴……
④代替金屬類樂器
如,將蒸片代替三角鐵;將鍋蓋代替碰鈴……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中自制打擊樂器的有效運用
1.找一找——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會發(fā)聲的“樂器”
我們生活中會發(fā)聲的打擊樂器無處不在。如何讓幼兒有一雙發(fā)現它的眼睛呢?我們首先從環(huán)境入手,創(chuàng)設“我的好朋友——樂器寶寶”“敲一敲、聽一聽”等主題墻,創(chuàng)設音樂區(qū),提供各種會發(fā)聲打擊樂器,讓幼兒通過與環(huán)境互動中,來發(fā)現生活中會發(fā)聲的打擊樂器。其次,在一日活動各過渡環(huán)節(jié)、在音樂游戲中,讓幼兒發(fā)現生活中會發(fā)聲的打擊樂器。如:餐前,我們可以敲打鍋碗瓢盆與幼兒玩游戲;如晨間談話中,我們可以邊敲打樂器邊與幼兒進行節(jié)奏問好、模唱……
2.做一做——引導幼兒自己設計和制作樂器
如何引導幼兒自己設計和制作打擊樂器?我們應提供各種豐富的材料,成品的半、成品的、廢舊物品的等等,在幼兒發(fā)現各種材料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聲音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和制作。同時,應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如何進行設計與制作。只有在幼兒充分討論、自己動手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打擊樂器的作用,讓幼兒更加自發(fā)地為樂曲伴奏,更加開心地參與到活動中。
3.玩一玩——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和使用自制樂器
我們在組織在有關自制打擊樂器的教學活動中,將“科學”與“音樂”相結合,讓幼兒在“玩中學”、在“趣中練”,讓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萌發(fā),讓幼兒的創(chuàng)新潛質得到挖掘。我們在音樂區(qū)、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傾聽和分辨各種自制打擊樂器的聲音,嘗試用多種打擊這些生活樂器的方式進行打擊樂演奏,讓幼兒表達對樂曲強弱、快慢的感受,讓打擊樂器演奏過程充滿游戲般的樂趣。幼兒在探索中發(fā)現不同的敲打方式也能讓同一“樂器”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如一次性的杯子,讓幼兒用不同的方式把它敲擊出聲,用手拍打杯子、用嘴對著杯口發(fā)聲、用杯子敲擊桌面……再如紙巾盒、餐盒,我們可以用手指彈、可以在身上敲打、也可以磨擦作為樂器演奏聲響。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大大地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之后把和活動有關的節(jié)奏卡、道具材料等投放在音樂區(qū)域活動中進行延伸。
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打擊樂器,是幼兒感知音樂、享受音樂、表現音樂的橋梁。教學活動中,我們應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音樂教育成為幼兒快樂游戲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