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霞
【摘要】: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他把這一思想貫徹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特別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提煉出了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指點學法、正確評價、促進自學等一系列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我作為語文教師深受啟發(fā),秉承葉老理念,結(jié)合大連本土教育家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學理論,參照語文課程標準,談談《老山界》一課的情·知教學之美。
【關鍵詞】:老山界 教是為了不教 情·知教學
一、創(chuàng)設詩境,以情感開篇,起之美。
起于古詩,美在開篇。學生齊誦毛澤東關于長征的兩首詩歌:《七律·長征》、《十六字令》,“紅軍不怕遠征難”“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學生們激昂慷慨的情緒,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激情澎湃的聲音為課堂開了一個好頭,學生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充分體現(xiàn),“知”的技能達成目標。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長征路上的山,氣勢博大雄渾,豪放灑脫,氣韻天成。我從文章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在磅礴激昂的詩詞中,在齊讀成誦中,學生情感飽滿,感受長征路途的艱險及紅軍戰(zhàn)士的堅毅與樂觀,“情”的滲透也水到渠成。
接著以問題形式再次激發(fā)學生興趣,兩首詩中的人物都是誰?他們有怎樣相同的精神品質(zhì)?讓我們共同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艱難險阻——老山界。學生情感得到熏陶感染,正如葉圣陶先生過的“教是為了不教”,情知雙線由此辯證統(tǒng)一地展開。
二、 細研文本,情知能雙開,承之美。
什么是“情·知教學”?冷冉先生對此做出的闡述是:“從學生的心理過程分析,學習的一個方面是‘感受―思維―知識、智慧(包括運用)’的過程;另一個方面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墒莻鹘y(tǒng)的教學理論只看重第一個過程,即認知過程,而忽略了第二個過程,即情緒、性格過程,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雹凇鞍亚榕c知兩個客觀過程有意識地統(tǒng)一于教學活動中,便會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這才算是真正的按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教學?!?/p>
承接前課,美在景物。我這一環(huán)節(jié)分為兩步:一,文章以記敘為主,穿插一些生動的景物描寫。請從文中找出來,并加以簡單批注;二,重點賞析第22自然段。學生自主批注,以12段舉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與星光連接起來,是一種生平?jīng)]見過的‘奇觀’”?“奇觀”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朗讀原句并品味關鍵詞語“奇觀”,至此,“知”的部分達成,學生用朗讀法、批注法、揣摩法學會賞析景物描寫。教師明確“之”字形說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與星光連接,寫山勢之高;表現(xiàn)了老山界的險峻。人、夜色、高山交織在一起,組成了瑰麗、壯觀的景象。“奇觀”一詞表現(xiàn)出這一景象的奇特。此時加入“情”,表現(xiàn)紅軍隊伍的宏偉氣勢并頌揚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學生感受文本,情緒起伏,同時意志受到紅軍戰(zhàn)士的感染,情知雙開,理論得到應用。
三、拓展比較,思維得延展,轉(zhuǎn)之美。
教學的著眼點究竟是什么?冷冉先生的回答是:“應著眼于教會學生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運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奔偃绨岩粋€健壯的小伙子放進一個視聽隔絕的大木桶里,然后把那木桶綁縛在馬背上,馳騁兩個鐘頭。那小伙子會怎么樣呢?一定會疲勞不堪。然而如果去掉那個木桶又會怎樣呢?可以斷定,他將感到興奮愉快。區(qū)別何在呢?一個處于被動,失去了自我意識,失去了控制能力;一個處于主動,有活動的目標,有活動的反饋,有生活的情境和自我意識。
轉(zhuǎn)于思維,美在比較。通過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按照最新要求,安排小群文閱讀,拓展延伸,有作者的不同篇目,也有同一主題篇目。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繪制思維導圖,小組合作,碰撞思維,將文本的主題與深義更好地延伸,突破本課難點。此環(huán)節(jié)出示三個寫景片段:課內(nèi)22段,陸定一《榜羅鎮(zhèn)》選段,田國號《六月雪》片段。教師先播放微課,介紹比較閱讀思維導圖的畫法。然后設置選擇題,三段內(nèi)容分別是什么?學生平板作答。接著思考它們的異同點,學生都使用平板,分組在白板功能中手繪導圖,并由優(yōu)秀繪制者展示過程,實時共享。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加分機制調(diào)動課堂氣氛,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書手段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將情·知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會學生學習。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加深合作的團隊意識,將六個小組取名為:一枝獨秀、星星之火、笑看風云、翻山越嶺、齊心協(xié)力、勇攀高峰,得分最高組將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首先翻越老山界。學生們積極性被調(diào)動,課堂高潮迭起,發(fā)言踴躍,展示精彩,超乎預期設計。
四、課堂小結(jié),價值觀提升,合之美。
合于品格,美在傳承。語文課標課程理念中提到“注意課程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授課過程中應注重德育滲透,課堂小結(jié)更是讓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提升,情知教學到此圓滿體現(xiàn)。
首先學生談收獲。如主題、寫作特點等,教學目標中的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得以實現(xiàn),“知”就完成了。然后教師小結(jié),“情”在此得以升華。學生對情緒的表達暴漲,齊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整堂課緊緊圍繞冷冉情·知理論教學,耳濡目染,浸泡打磨,高潮連起!
教會學生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運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冷冉先生的情·知教學這一主張,盡管是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但到現(xiàn)在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為它與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相適應的。托蘭斯的觀點也有:“要使今天的兒童就具有滿足他們未來會遇到的一切需要的本領,這是不可能的,一個顯而易見的辦法就是設法使兒童具備各種動機,打下扎實的基礎,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睂⑶榕c知二者結(jié)合,辯證地看待,靈活地運用于教學,不懈地耕耘創(chuàng)新,未來的語文教學一定可期!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冷冉1982年《教育研究》雜志《談“情·知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