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習科學視域下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分析

      2019-09-10 07:22:44馬建軍乜勇
      數字教育 2019年6期
      關鍵詞:專業(yè)發(fā)展角色定位

      馬建軍 乜勇

      摘 要:以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切入點,結合教育現(xiàn)狀分析得出,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存在專業(yè)能力結構欠合理、職業(yè)生存邊緣化等角色定位問題。本文分析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專業(yè)能力、職業(yè)發(fā)展動機、評價機制等方面角色定位的困境,提出要明確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就要提升、細化角色能力,擔當角色責任,做學校信息化建設和學科課程資源建設領域的專家、能手,以破解職業(yè)發(fā)展瓶頸和職業(yè)評價困境。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學習科學;專業(yè)發(fā)展;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69(2019)06-0047-04

      收稿日期:2019-06-10

      基金項目:寧夏高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教育學學科)項目“寧夏農村中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升策略與實踐研究”(NXYLXK2017B11);寧夏教師教育研究人文社科基地專項課題“‘互聯(lián)網+’混合教學環(huán)境師范生問題解決能力培訓機制研究”(2019XN009);陜西師范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農村中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升策略研究——以寧夏為例”(2017TS076)

      作者簡介:馬建軍(1984— ),男,甘肅平涼人,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網絡與遠程教育;乜勇(1970— ),男,青海貴德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網絡教育、智慧教育應用。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重塑了溝通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改變了思維與交往模式,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變革學習方式,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正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當前,在學習科學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背景下,學習科學已經逐步開始影響課堂教學、學習組織形式、教師教育等諸多方面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活動。作為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習活動的建構者和創(chuàng)設者,如何根據學生個體特征,建構符合個體發(fā)展需要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支持學習,給學生提供合理、科學的學習建議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符合個體發(fā)展的知識體系,成為信息技術教師和信息技術課程必須面對的問題。

      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信息技術課程性質作了明確表述,提出信息技術課程旨在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計算思維、提高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課程鼓勵學生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中學習與實踐;倡導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社會性建構,提高信息社會參與的責任感與行為能力。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其能力發(fā)展水平和角色定位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有著重要影響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信息技術教師經常處于“邊緣”地帶,面臨著職業(yè)發(fā)展和角色定位難以調和的客觀矛盾。

      一、信息技術教學的特殊性

      (一)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

      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通過學習信息技術,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的基本技能[1]。而由于各種考試的壓力,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小學開設狀況不容樂觀,這也在客觀上造成了信息技術課程的特殊性。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課程開設時間較短,課程內容和體系尚在不斷完善中;第二,雖然信息技術課程屬技術類課程,注重應用和實踐,但很多學校依然存在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不夠,課程作用不能充分發(fā)揮的現(xiàn)象。

      (二)信息技術教師的特殊性

      2001年,信息技術教育取代了計算機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得以全面推廣[2]。名稱的變化使得信息技術課程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之前的計算機教師就成了信息技術教師。但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課程開設時間較短,有其特殊性,除承擔正常的課程教學任務外,有時候校園網絡維護、機房管理、多媒體教室維護、智慧環(huán)境建設等工作也由信息技術教師負責。對于中小學而言,信息技術教師的技術性作用體現(xiàn)得更明顯,而作為課程教師的角色往往發(fā)揮得不夠,這也是信息技術教師的職場“尷尬”之所在。對信息技術教師這個特定群體而言,這不是個案,而帶有普遍性。但這種普遍性是伴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及發(fā)展過程產生的,這也就決定了對于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角色定位不能完全像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去判斷,而應從多個視角重新思考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定位和專業(yè)發(fā)展問題。

      二、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現(xiàn)狀及歸因

      (一)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現(xiàn)狀

      1.專業(yè)能力結構欠合理

      從角色定位來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是要成長為教學專家[3],但信息技術教師的身份又決定了其角色定位中必然有技術性的成分。由于早期受到計算機教育的影響,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僅僅局限于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過分熱衷于新設備、新技術的簡單使用,而忽視了各種技術和設備對學生有效學習的支持,導致信息技術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中,對新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習資源開發(fā)和教學評價等涉獵較少,能力結構欠合理。

      2.職業(yè)生存邊緣化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有被邊緣化的趨勢[4]。技術特長非但沒有給信息技術教師帶來福利,反而成為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負擔”。信息技術教師所承擔的技術性工作任務,除指導的學生在各種比賽中獲獎被認可外,其他工作則由于缺乏相應的量化指標,在各種評優(yōu)評先中無法體現(xiàn),信息技術教師被長期邊緣化,其角色認同感明顯不足。

      (二)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歸因

      1.職業(yè)發(fā)展動機不高

      動機是有機體對某一行為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具體行動的內部驅動力[5]。耶克斯與多德森經實驗研究得出,動機與工作效率、業(yè)績有關。動機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線性相關,而是呈現(xiàn)倒U形。經過驗證,過高或過低水平的刺激均不利于任務的完成[6]。對于信息技術教師而言,教學內容的難度是低水平的刺激,導致動機不高,進而又導致工作效率也不高。長期低效率的工作,反過來又嚴重制約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動機。

      2.評價機制不夠合理

      重實踐、重技能,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特征,注重過程的評價特點決定了其與其他學科不同的評價方式,這一點在具體實踐中并未得到充分體現(xiàn)。很多時候,信息技術教師承擔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大量工作,但在評價中并沒有得到體現(xiàn)和認可,嚴重影響了其效能感。

      三、解決思路及對策

      (一)關注真實境遇,做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專家

      學習科學發(fā)展至今,始終關注真實境遇,關注在各種真實環(huán)境中學習的發(fā)生機理。正因為如此,信息技術教師更需要借助其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專業(yè)知識,關注學習行為發(fā)生過程,在推動學校信息化建設中幫助學校及時發(fā)現(xiàn)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設計和創(chuàng)造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真實學習環(huán)境,并針對具體的學習困境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激發(fā)其他各學科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投入和關注。

      現(xiàn)階段,智慧教室、智慧校園等陸續(xù)進入各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逐步推進,“校校通”“班班通”的推廣以及交互式電子白板、云教室、云桌面、智慧黑板等逐步進入課堂,都為中小學校未來信息化發(fā)展提供了支持。在信息化建設步入 2.0 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建設符合學習者特征的、具有前瞻性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是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參與和思考探索的話題。因此,只有不斷提升專業(yè)知識水平,及時了解數字學習環(huán)境建設現(xiàn)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變化,才能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長遠來看,在國家推進教育信息化過程中,從“智能化”走向“智慧化”將有可能是未來中小學校信息化的發(fā)展方向。在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要主動謀劃,對學校已有信息化設備盤點排查,做到心中有數,在學校信息化設備升級改造中,提供專業(yè)咨詢意見,幫助彌補設計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成為支持學生學習和環(huán)境建設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二)關注學習者發(fā)展,做學科課程資源建設專家

      隨著學習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xiàn),“即使很小的教學干預,也能激活學生的已有相關知識,使之發(fā)揮積極作用”[7]。雖然各學科教師作為個體獨立開展教學活動,但對于任何學科的教師而言,專業(yè)發(fā)展不是靠個人單方面努力來實現(xiàn)的。借鑒他人經驗,并與他人分享學習體驗,實現(xiàn)信息的合理共享[8],做不斷學習的學習者,在學習中積極開展協(xié)作和對話,使教師——特殊的學習者從中獲益,達到互助互學的目的。

      對學習發(fā)生機理和個體學習行為的關注是學習科學的重要范疇,學習過程中,“教授主義”不再占據主導地位,教師成為學習的幫促者和有效資源的設計者。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信息技術教師熟悉各種新技術、新設備,信息技術教師角色能力的體現(xiàn)就是要幫助學科教師積極搭建技術學習和課程資源開發(fā)的“腳手架”,幫助學科教師跨越因自身技術限制帶來的“技術鴻溝”,并思考如何支持教師群體的學習,如何在教師學習過程中提供指導和幫助。

      信息技術教育在推進數字化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應用中也擔負著獨特的使命。信息技術教育要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和特長,結合教學實踐開發(fā)相關教學資源建設,優(yōu)化關鍵問題,優(yōu)化學科教學方案,優(yōu)化教學,成為學科教師的資源“智囊”,解決其他學科教師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幫助設計、開發(fā)相應的學習資源,為師生學習提供支持,幫助學生獲得有結構的知識和建構、重構學習的能力,成為有效學習“資源庫”。

      (三)關注非正式學習,破解職業(yè)發(fā)展瓶頸

      信息技術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中,一方面,要當好“配角”——支持學生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和支持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習科學研究成果,理性處理學生與技術、教師與技術的關系。未來的課程不再僅僅是對新知識內容的增添,更是對知識內容的整合,體現(xiàn)跨學科、融合的特征,學習者的“非正式學習”對個體發(fā)展會起到重要作用,要充分關注對學習者學習特征的分析和評測,促進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

      要注重對個體學習過程的關注,結合所處的生活情境,探究個體、社會的認知過程,了解如何建立支持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并開展相應研究,基于已經具備的知識儲備和既有經驗幫助學生實現(xiàn)有意義學習,注重差異化,達到理解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目的。

      同時,綜合相關研究成果,從認知過程、結合真實情境開展研究,給學習者、管理者提供合理建議和意見,幫助學生在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中有效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方案和學習支持[9],促進深度學習。

      (四)注重學習支持,破解職業(yè)評價難題

      目前,各單位對教師評價大多都是“一刀切”,無論什么專業(yè),什么學科教師,都按照一個模式、一套標準進行相應的評價,對于信息技術教師而言,是欠妥當的。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新的學習范式的轉型,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各種信息和知識,新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組成的復雜關系網絡,打破了傳統(tǒng)的師生角色界限。有效的學習行為如何判斷,有何特征,如何設計個性化學習方案等等都成為新時代教育亟待破解的難題。

      在學習科學各項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的背景下,要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師角色定位的根本特征——不可替代性。對于信息技術教師的評價而言,應該既注重“內部評價”——對教學工作量和新的教學方法應用等方面的考核,更應注重“外部評價”——對校內同行的技術支持和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等工作的綜合性考核。同時,也需增加對學生學習,尤其是協(xié)作學習指導作用的考核。

      四、結論與啟示

      信息化時代,教學對象——“數字原住民”可能已經掌握了新的技術和設備,如何在數字化時代、數字化環(huán)境下幫助“數字原住民”有效學習,提升學習能力,是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面對的時代話題。在教學中,要主動適應或是引導學習者有效學習,嘗試教學模式的變革,將學習科學的研究與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相結合,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對象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和教師構建起學生學習共同體(Community of Learners)和教師發(fā)展共同體(Development Commu-nity of Teachers)。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作為一種長期性的反思性實踐過程,應堅持實踐取向、資源取向,把專業(yè)發(fā)展看作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以促進師生學習為目標,實現(xiàn)真實境遇中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00-11-14)[2019-1-25]http://www.moe.gov.cn/s78/A06/jcys_left/zc_jyzb/201001/t20100128_82087.html.

      [3]胡金平.大學教師與知識分子[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19-21.

      [4]李葆萍,孫雙.從信息技術教師職業(yè)生存現(xiàn)狀反思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J].中國電化教育,2010(1):37-41.

      [5]林崇德,楊志良,黃希庭,等.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23.

      [6]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7.

      [7]蘇珊·A.安布羅斯.聰明教學7原理:基于學習科學的教學策略 [M].龐維國,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6.

      [8]方紅櫻.基于信息技術背景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7):41-42.

      [9]張海峰.學習科學視域下大學生有效學習[J].中國成人教育,2016(22):14-17.

      (責任編輯 孫志莉 孫興麗)

      猜你喜歡
      專業(yè)發(fā)展角色定位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2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困惑與思考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9:28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yè)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4:18:26
      教育生態(tài)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y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57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2:03
      電視新聞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新聞傳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5
      出鏡記者在新聞報道中的角色定位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淺析《南方周末》網絡版的角色定位
      新聞傳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2
      芜湖市| 万载县| 安丘市| 肇源县| 南雄市| 盐边县| 伽师县| 阿克| 邢台市| 双江| 扎赉特旗| 望城县| 蒙阴县| 南和县| 清新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津县| 那曲县| 宁化县| 郁南县| 报价| 隆化县| 河津市| 鄂托克旗| 靖安县| 扬州市| 南宫市| 科尔| 碌曲县| 宜都市| 环江| 赫章县| 宜兴市| 焉耆| 原阳县| 龙泉市| 城口县| 黎川县| 安康市| 铅山县|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