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龍
摘要:受當今教育模式的影響,小學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壓力,超過了小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而課堂教學中的“減負增效”,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的方法,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完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進行研究,并根據(jù)其中存在的問題,實施一些策略,從而為小學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減負增效;策略研究
一、“減負增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當今,在路上我們經(jīng)常看到小學生背著重重的書包在路上行走。當今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壓力,與學生的年齡不匹配。十幾歲正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被如此重負壓著,不利于孩子身體、心理的成長。所以減少學生的壓力,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減負”的作用大于“增效”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所以,對小學生進行“減負”不但符合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能夠解放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使用“減負增效”的方式,減少學生的作業(yè)量,讓學生具有自己的活動時間,能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途徑以及在實施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減負增效”的實施意義
一般情況下,在小學課堂,學生都是通過背誦和對漢字的認知,提高語文成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常常要求學生進行多遍生字練習。長期下來,學生便會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可以進行以下方式進行解決。第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字典的查閱,通過自己的認知對其產(chǎn)生了解,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學習,鞏固學生對字詞的記憶。然后教師通過選用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段落,讓學生背誦,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互相聽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結合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
應試教育相對來說較為形式化,學生常常為了升學而喪失創(chuàng)新的能力,通過“減負增效”的方式,教師能幫助學生與課文進行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例如在《柳樹醒了》一文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室外學習,讓學生親自感受春天的氣息。
(三)注重個體的差異
在小學階段,許多學生思維還處在童趣時期,所以,這便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應試教師的模式下,教師對學生的成績過分看重,所以許多教師常常不重視學習差的學生。在“減負增效”的思維下,教師對學生采取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尊重個體的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時都有自信。例如,在寫作結束后,教師在進行評語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從而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
(四)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所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作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對學習進行總結,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在學習中才會達到“減負”的效果。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規(guī)律的學習,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特性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減負增效”應該注意的方面
“減負增效”不只是讓教師減少教學的內(nèi)容,而且讓教師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傳授學生更多的知識。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熱情,減少學生的壓力。“減負增效”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成長,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
三、結語
“減負增效”能夠提高語文課堂的質量,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健康,并且能改善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問題,學校、家長都應該對“減負增效”這個理念進行重視。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錢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減負增效”有效途徑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