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
摘 ?要: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目前已經逐步由應試教育向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推進。本文就素質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產生的一些體會進行總結與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實施體會
引言:
素質教育的對象是所有學生,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最終目標。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所有學生,給予所有學生共同發(fā)展的權利與機會,同時從全方位、多角度對學生將進行培養(yǎng),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素質教育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強化素質教育的全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提問中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在提問時往往集中于幾個學生范圍中,尤其是數學能力和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以此來完成教學進度。但是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課堂教學提問需要面向所有學生,尤其是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這樣能夠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使每個學生能夠以適合的方法數學知識,同時提高所有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在課堂提問時進行分層教學,有針對性地對不等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提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提問的互動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也使每個學生從鼓勵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好數學的信心。
例如五年年級上冊《三角形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基本知識講解之后,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例如,針對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提出鞏固基礎知識的問題:現有一個三角形,底是8.5cm,高是9.7cm,請求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針對有一定數學能力,但是還沒有形成完整數學思維的學生,就可以提出一個稍微需要轉換一下的問題,比如說一個三角形底邊長是11米,高要比底邊長3米,那么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好,有一定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學生,就可以提出一個對教學內容有一定延伸性的問題:現在有一塊長11m,寬1.5m的紅布,需要做成底邊長1m,高度為30cm的紅領巾,問這塊紅布最多能做多少條紅領巾?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共同進行思考,鼓勵較低層次的學生向更高層次的問題挑戰(zhàn),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同時在問題回答中獲得成就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同時也促使學生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展現。
在課后作業(yè)的練習設計中同樣可以使用這樣分層的方法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適合的練習作業(yè),使學生都有能力獨立自主完成知識點的鞏固與吸收,促進學生的全民發(fā)展。
二、強化素質教育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尋找適合的方向。在教學中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使得學生獲得精神上的力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生動的發(fā)展,這也是素質教育最關鍵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確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擺正自己的位置,即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適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目前仍然存在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這不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樹立和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選擇適合教學方式,更多的利用教學情境中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的探究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更加深刻。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3的倍數的特征》這一課的學習中,首先教師就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個游戲,讓學生們隨意說出一個數字。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指出這個數字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就會產生疑問,因此向教師提出越來越大的數字,但是教師都能夠正確判斷。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就會被調動起來,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數字,尋找規(guī)律。在學習了3的倍數特征的判斷規(guī)則之后,教師就可以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由教師提出數字,讓學生來進行判斷。這樣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探索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更加全面且多角度進行知識點的學習與探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強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性
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要求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提高,更要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學大綱中就明確指出,要結合數學教學的內容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進行較難問題的解答中,教師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式,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困難,挑戰(zhàn)困難的精神。又比如結合數學的抽象性、真理性的特點,在教學中滲透基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強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性,幫助學生提高知識能力、人文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要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的全體性、主體性和全面性的原則,樹立整體的教學觀和教育觀,從知識、思想、意識和觀念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鳳蓮.淺談新課改下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開心:素質教育,2014(2期):30-30.
[2]李金童.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