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以學生活動為載體的主題活動式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而且還能增強學生自我適應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因此,為了便于開展有效的道德與法治主題式教學活動,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此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 主題活動式教學 教學質量
道德是引導小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恩師”,是糾正小學生不良行為的調節(jié)器,是引導學生具備道德意識、道德品質的“指南針”。同時教師在給學生灌輸“法治”知識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義感,喚醒學生匡扶正義的良知,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道德與法治被視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催化劑,是凈化學生心靈的良藥。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主題活動,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以課程標準為中心,促進學生心靈交流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之后,所達到學習效果的程度,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指標。因此,教師在開展大量的主題式教學活動時,需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能力情況,并且根據課程標準來設計教學活動,以此來促使教師與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實現(xiàn)心靈上的對話,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思想溝通,讓法治觀念深深地植入學生的心中,讓優(yōu)良道德品質得以繼承,引領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樹立法治意識。比如:在學習“認識自己”一課時,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人生經驗,考慮這一學情,筆者設計了“談談我的偶像”的主題活動,以此來讓學生深刻認識自己,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身的人生價值觀。首先,筆者問學生:“你們長大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呢?”有的學生回答:“想成為像楊利偉一樣的航天員。”還有的學生說:“想成為莫言一樣的作家?!惫P者繼續(xù)問道:“那他們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呢?”學生思考了一會兒,開始紛紛發(fā)言。李某同學說:“任何一個偉人都有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标惸惩瑢W說:“我們要學習榜樣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優(yōu)良品質?!苯又?,筆者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視頻:1.無償獻血的畫面;2.給老人讓座的場景;3.給患白血病的大姐姐捐款的場景。讓學生想一想當自己遇到了上述情景,會怎么做?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人生價值的真諦。同時,在榜樣力量的鼓舞下,學生會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質,不斷完善自己,這樣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本節(jié)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教師不僅結合了學生的學情,而且緊緊圍繞了“談談我的偶像”來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開啟人生的帆船,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情操。
二、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道德體驗
著名畫家達·芬奇說過:“才智是實踐的女兒?!庇纱丝梢?,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能夠主動建構知識,并獨立完成各種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優(yōu)勢的空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奠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道德體驗,培養(yǎng)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識,增強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動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升華小學生情感,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進而超越自我,成為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比如,“老師,您辛苦了”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走近教師的生活,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促進師生之間的情誼。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我親愛的老師”主題活動中來?;顒影ㄈ蟀鍓K:“認識我親愛的老師”“靠近我親愛的老師”“我想對親愛的老師說”。在課下,筆者把全班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負責采訪老師:1.你所教科目的特點有哪些呢?2.你所教班級的學情怎么樣?3.你在教學過程中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第二組負責采訪學生:1.你給老師的教學打多少分?2.在老師的幫助下,你取得了哪些優(yōu)異成績?3.你和老師曾經有過爭執(zhí)嗎?從兩組調查報告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偉大,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表達學生對教師愛戴之情,進而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平等的地位,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有效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筆者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權,讓他們自主去完成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并且在活動中還可以收獲知識,激活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以此來不斷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
三、以理論與實踐為基礎,提高學生人格品質
玻爾茨曼曾經說過:“理論不等于生活,但它可以指導于生活,實踐于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而且激發(fā)他們的生活熱情,完善他們的道德觀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將實際生活與理論知識銜接起來,把握從生活到理論提升再到理論指導生活的教學思維途徑,進而實現(xiàn)雙重的教學效果:既幫助學生樹立起了道德標準,又教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要敢于堅守正義,樂于助人。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yǎng)小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做誠實守信的人”時,筆者設計了“我是導演”的主題活動。視頻里一位年輕的游客踐踏了旅游景點中的花草,當工作人員調查是哪位游客所為時,沒有人愿站出來承認自己的錯誤,然而,該行為恰恰被一名記者記錄了下來。于是,筆者讓學生思考一下,該視頻如果放在網上,會引起大眾什么反應呢?話音剛落,就有學生譴責這位游客的不良行為??粗瑢W們議論紛紛,筆者追問道:“你們認為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呢?”然后,引導學生總結什么是誠實守信的行為,什么是非誠實守信的行為,進而讓學生明白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的重要性,同時意識到擁有誠實守信的品質,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發(fā)展,還會推動社會的進步。課堂的起點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課堂,而課堂的終點是教會學生運用理論來指導生活。于是,筆者又開展了“生活訪談”活動,在活動中模擬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到做人要誠實守信,避免失信于他人,進而實現(xiàn)將理論運用于生活的教學過程。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就會明白道德觀念的缺乏會直接導致錯誤行為,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嚴格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高個人修養(yǎng),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
四、以辯證思維為出發(fā)點,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的科目,教師通過組織一系列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活動,不僅可以引起小學生心靈上的共鳴,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誼,而且還能指導小學生如何把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修養(yǎng)。同時,教師設置有條件限制的主題活動,還能讓學生產生真實感,注重對自身道德品質的建設,獲取在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正確方式,進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的責任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啟迪他們成為具有內涵的人。比如,教師在教學“維護集體榮譽”時,為了喚醒學生的團結意識,讓學生產生班級榮譽感,學校開展了“親親一家人”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每個班級代表一個“家庭,”然后,推選出本班打籃球最棒的學生和其他班級進行比賽,本班的其他學生則組成“啦啦隊”,為自己班級的同學加油。有的班級學生為了給賽場上的同學加油,甚至打著橫幅,唱著軍歌,揮動著手臂??吹饺绱思で?,大家都相互感染著,感動不已。當球員在中途休息時,本班同學立刻送上濕巾、礦泉水和葡萄糖,以此來幫助球員休整及補充消耗的能量。當二班學生取得籃球比賽的冠軍時,他們在操場上抱成一團,共同紀念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而沒有取得冠軍的球員,也得到了本班同學的安慰與鼓勵,重新拾起了信心,臉上露出了笑容。每個學生都身處一個“大家庭”,大家相親相愛,互相團結,互相幫助,共同發(fā)揚優(yōu)良班風,讓學生生活在一個快樂的大家庭中,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可以有效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要不斷創(chuàng)新主題式活動,在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道德的實踐,進而實現(xiàn)多重教學目標,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曉穎.道德與法治課中體驗教學方式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8(33).
[2]房麗麗.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8(30).
[3]沈婧婧.小學德育課程情境的創(chuàng)設價值——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