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童
摘要:社會在發(fā)展變革,教育方法也要需要同步更新。從當前新課改的方向來看,教學方法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著推動作用。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可以深入理解知識點的相互關聯(lián)。由于思維導圖可以將不同知識點采用圖表和結構圖的方式加以體現(xiàn),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實現(xiàn)了圖形與知識的結合,對于知識的理解變得直觀化,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對于提升教學效果具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閱讀方法
閱讀是獲得語言技能的重要渠道,是學習者擴展知識、提升思維能力、獲取新信息,培養(yǎng)情感價值觀的重要方式。閱讀能力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初中學生要提升閱讀能力的途徑需要借助課內和課外,而課外閱讀是更加主要的途徑。課外閱讀可以為語言技能的提升起到輔助作用。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積累詞匯、擴大視野、提高寫作能力等,不僅促進了語言習得,還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學生需要在課下養(yǎng)成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閱讀,但是由于閱讀方式、閱讀技巧等問題,初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課外閱讀中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閱讀內容并促進記憶,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1.初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
1.1閱讀量小并且缺少有效方法
有研究表明,當前初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量較小。由于存在高考升學壓力,學生的課外時間主要用于“完成作業(yè)”。可以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多。雖然部分學生有課外閱讀的習慣,但是由于缺少好的閱讀方法,學生缺少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閱讀的效果并不好,難以為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推動作用。
1.2 閱讀理解水平不高
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因為沒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難以從閱讀材料中獲取有效的信息,難以深入理解閱讀內容。部分學生明白越深入理解文章收獲越多,但是大部分學生認為閱讀需要在教師指導下才會更有效。學生由于閱讀能力的影響,閱讀的效果難以體現(xiàn)。
1.3 缺少邏輯分析能力
一些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多采用簡略閱讀,只是局限于理解文章的大意,即獲得表層信息,對于文章潛在的深層信息,對于文章中的各類邏輯關系缺少深入研究,難以理解作者的本意。這樣會導致學生的閱讀邏輯分析能力難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成績會受到直接影響。閱讀理解包括了信息的提取,主旨大意的提取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生需要具備邏輯分析能力,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也會對語言能力產(chǎn)生影響。
2.思維導圖的特點與優(yōu)勢
2.1思維導圖的特點
思維導圖是1970年由英國的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提出的,它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出現(xiàn),結合了全腦的概念,包括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shù)學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等。思維導圖,顧名思義就是將人們腦海中的思維理念與語言通過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思維導圖是思維語言的一種表達形式,是人們在腦海中對于思維語言進行一定的聯(lián)想與過濾,通過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過程。思維導圖又稱為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靈感觸發(fā)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它不僅僅是作為輔助思考的工具,貫穿大腦信息加工的各個階段,同時也可以作為處理知識與學習知識的新方法,直接運用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在初中語文課外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簡單明了的學習思路,明確閱讀的主線,保證閱讀的連續(xù)性與貫穿性,提高了學生閱讀的效率與質量。
2.2 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
2.2.1 有助于保證閱讀的邏輯性
文章的形成是依據(jù)內在的邏輯,因此在閱讀文章時需要有一定的邏輯性。部分學生對于文章的邏輯難以掌握,在閱讀語文文本時,易發(fā)生內容遺漏、理解出錯等問題。學生在閱讀素材時,在腦中理解已知詞語,再思考難懂詞語的含義。在閱讀方式的影響下,學生雖然可以理解閱讀材料的大意,但是閱讀材料的難度增加時,學生閱讀進的遺漏點會增加。借助思維導圖后,學生在閱讀中,可以依據(jù)詞形成邏輯,將關鍵點繪制到思維導圖中。在閱讀中,學生如果難以理解文本中的信息,可借助思維導圖來疏理要點。思維導圖可以讓課外閱讀行為形成清晰的邏輯。比如,學生在閱讀《西游記》時, 可以將書中獨立的故事分為不同的部分。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內容,篩選信息、概括的閱讀內容,思維軌跡可以更加清晰。
思維導圖可以說是初中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幫手,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晰明了的羅列出所有知識點,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更加輕松,學生在閱讀中也能有一個清楚的方向。由于課外閱讀包括了方面的內容,初中學生因為年齡原因,難以深入理解要點。特別是學生難以將相關的要點對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全面的知識脈絡。這種現(xiàn)象一直是課外閱讀教學的難點。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外閱讀,可以對閱讀教材中所有的主題單元形成一個能通過圖像的形式來表達的層級關系,讓知識脈絡更加清晰明了,使得原本抽象的內容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具體客觀的展現(xiàn)給學生們。思維導圖具有這種獨特的將抽象內容用簡明的方式具體清晰的表達出來的優(yōu)勢,可以使閱讀內容更加的通俗易懂,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與質量。思維導圖的記錄簡單,學生只需記錄關鍵詞就可以表達出不同要點的關聯(lián)關系。通過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筆記習慣,引導學生自主的去歸納總結閱讀到的知識點,借助繪制思維導圖歸納知識點加強記憶,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2.2.3 可提升語文課外閱讀效率
初中生由于課業(yè)負擔較重,課下自由時間不多,可供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較少。學生課外閱讀多利用碎片時間,在空閑時間完成閱讀。如果有其它學習任務后,課外閱讀會暫時停止。而雖然應用碎片化閱讀可以降低課外閱讀壓力,充分利用時間,但課外閱讀的效率會在多次暫停中受到影響。思維導圖的應用,即使閱讀行為發(fā)生暫時停止,學生再次閱讀時查看思維導圖可以快速進入到“閱讀狀態(tài)”中,繼續(xù)完成閱讀。思維導圖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外閱讀的效率。
3.如何借助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1 借助思維導圖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思維導圖的知識點體現(xiàn)出分解功能,可以幫助學生從全局把握知識點。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有疑問時,學生可借助思維導圖中建立關聯(lián)關系,對于閱讀內容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思維導圖還可以幫助學生記錄文章細節(jié),有利于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思路,可以清晰梳理文中的邏輯。學生應用思維導圖后,邏輯分析能力、閱讀速度得以提升。傳統(tǒng)的課內閱讀存在重內容輕能力,重灌輸輕思維,重記憶輕啟發(fā)的弊端,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因此,初中語文課外閱讀要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由于思維導圖可以將不同知識點采用圖表和結構圖的方式加以體現(xiàn),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實現(xiàn)了圖形與知識的結合,對于知識的理解變得直觀化,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對于提升教學效果具有推動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閱讀系統(tǒng)化的重要性,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對知識點加以整理歸類,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的思維,在思維方向上查缺補漏,以鞏固閱讀效果的作用。
3.2 思維導圖可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繪制思維導圖是思維得以發(fā)散的過程,思維的發(fā)散是依據(jù)一定的規(guī)律,并不是無序的,是由低位向高的發(fā)散過程,思維發(fā)散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存在邏輯性,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理清知識不同點的邏輯關系,在長久的訓練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具備了邏輯思維,在解題中邏輯思維的空間得以拓展,對于課外閱讀中的關聯(lián)性問題,學生快速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對于問題無從下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后,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閱讀內容的整理、分析并轉化為應用能力。
4.結束語
思維導圖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的整體性結構框架,使學生在閱讀中有明確的思路,避免了閱讀時的盲目性。思維導圖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左右腦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在知識的整理與運用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思維導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注重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以提升課外閱讀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東尼·博贊.思維導圖: 放射性思維[M].李斯,譯.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04.
[2] 胡雅茹.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M].北京: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
[3] 邊會艷.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新鄉(xiāng): 河南師范大學,2013.
[4] 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 年版) [S].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