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敏
摘 要:介于小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隨意性大,生活經(jīng)驗少,扮演角色能力差的現(xiàn)狀,在當前“課程游戲化精神”的引領下,結合“高瞻課程”的理念,嘗試用新的模式開展了小班的角色游戲,充分體現(xiàn)“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化精神。
關鍵詞:角色游戲 ;自主;興趣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1-0046-01
陶行知說過: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幼兒通過角色游戲體驗社會生活,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由于不同年齡的幼兒因其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同的年齡特征,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認識的范圍、深度上也不一樣,因此他們在游戲時也會有著不同的傾向。
片段一:(米妮家)“今天我當媽媽”,“我也是媽媽”;爸爸在燒菜、媽媽在燒菜,爺爺也在燒菜……
片段二:推著小推車,走到哪推到哪;
片段三:拿起食材,一骨碌倒進鍋里燒煮,開飯時滿滿一大桌的“美味”;
從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小班初期的幼兒在游戲中:角色意識不強,容易被自己喜愛的角色所牽引,造成角色混亂;角色職責模糊,不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該做些什么事;喜歡擺弄游戲材料,游戲是無目的的,以自我為中心。
在當前“課程游戲化精神”的引領下,我們結合“高瞻課程”的理念,嘗試用新的模式開展了小班的角色游戲。
1.體現(xiàn)幼兒的自主
陳鶴琴指出:以幼兒為主體,將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我們從小班開始就讓幼兒掌握游戲的主動權,明確活動目的,選擇活動方式。在玩角色游戲之前,鼓勵幼兒自主選區(qū)插游戲牌、參與“游戲口頭計劃”的闡述,從圍繞兩個問題“我去哪里玩?”“玩什么?”逐步增加一問“用什么材料玩?”;從教師指派選區(qū)轉(zhuǎn)變?yōu)橛變鹤灾鬟x區(qū)“我想去…”。在這種模式下,幼兒無疑是游戲的小主人。這一轉(zhuǎn)變,是基于幼兒自身的內(nèi)在需要和興趣所做出的真實選擇,這種內(nèi)在需要也是主動學習的刺激所在。
如當“收銀機”作為新材料出現(xiàn)在幼兒的視野中時,“用什么來當做錢?”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尋求老師幫助。這時,我把問題“還給”幼兒,讓他們“接過球”:“當你沒錢的時候,你可以去游戲區(qū)轉(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有什么材料能幫到你?!彪S后,他們來到百寶箱中找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材料激活了幼兒的思維:有用瓶蓋當錢,有用珠子當錢,還有的借助手機用微信或支付寶掃碼付款。不管幼兒用“以物代物”還是“生活經(jīng)驗”解決了“錢”的問題,他們的探索過程是主動,解決方式也是自主的。
2.順應幼兒的需要
皮亞杰認為:兒童最好的學習狀態(tài)來自于積極主動的參與周圍的環(huán)境。小班的孩子最熟悉的游戲那便是“娃娃家”了。但在游戲過程中,常常忘記自己是什么角色,那如何增強他們的角色意識呢?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這也反映出幼兒的游戲水平與生活經(jīng)驗是相輔相成的。比如,談話“媽媽在家會做的事情”等,通過回憶幫助幼兒提取生活經(jīng)驗,鞏固對角色的認識;又如,調(diào)查問卷“我是小主人”,通過設問—你知道娃娃家可以扮演哪些角色?他們分別做些什么事情? 你最喜歡的一個菜(菜名、需要的食材和調(diào)料、燒煮步驟)?如何去朋友家做客?通過家園互動的形式,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角色的實際意義。當然,最直接教育形式仍是“生活”,隨著和家人的互動、幼兒對生活的觀察,他們的經(jīng)驗不斷豐富,隨之,角色游戲的水平也就越高。
3.延伸幼兒的興趣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學習能否促進孩子的發(fā)展,關鍵在于孩子的學習活動是否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動學習的。
仍以“收銀機”為例—我們都知道,低結構的材料更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但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對具體形象的、顏色鮮艷的事物更感興趣。為了能激發(fā)他們發(fā)揮收銀機的最大游戲限度,在游戲?qū)霑r提出問題:“你們還看見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收銀機?”有的說燒烤店、有的說理發(fā)店、有的說菜場、還有的說扮演區(qū)……于是,按著幼兒的意圖,把收銀機投放到了扮演區(q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有用雪花片自助刷票的,有“檢票員”人工檢票的;有了之前“各種各樣錢”的游戲經(jīng)驗,也有用手機刷票的?!吨改稀分兄赋觯阂湎晟畹莫毺貎r值、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原來,他們把“收銀機”當成了“檢票機”了。由此可見,材料和游戲環(huán)境的刺激,能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與探索欲望。
4.分享幼兒的收獲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贊賞,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飯一樣。要使幼兒主動學習,關鍵在于使幼兒樂意學,使他們感受到成功。只有當角色游戲的交流分享成為幼兒的一種主動活動,才能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意愿,流露自己的想法。
“鼓勵分享”的策略—卡耐基說:“使人發(fā)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笔紫?,在游戲中,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且能把想法表現(xiàn)出來,我及時運用了贊揚、默許、點頭等身體動作,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肯定。其次,游戲中的亮點,教師用照片或錄像的形式直觀記錄下來,并在游戲講評環(huán)節(jié)再現(xiàn),鼓勵當事人回憶游戲過程,分享游戲過程,為同伴的游戲指引方向,樹立榜樣。
“家園共育”的策略?!履J较碌慕巧螒蛑械闹卮笈e措“游戲繪畫記錄分享”:小班幼兒繪畫游戲記錄通常是一些簡單的圖形或符號,一周一次,并帶回家和家人分享。在與家人的交流互動中,幼兒分享并快樂著,不管是游戲還是繪畫記錄,都能被家長認同,獲得自信,也能在交流中獲得游戲經(jīng)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