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仁
摘要:課前導入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導入能為整個課堂進行定調,助力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尤其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各學科都被賦予了新的教學內涵。導入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也應在教學改革進程中得以優(yōu)化,得以創(chuàng)新。本文針對導入教學的特征,提出了進行導入的有效策略,望給廣大教師帶來幫助。
關鍵詞:情境;興趣;質疑
在課堂導入部分如果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高效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所達到的教學效果將是非常好的,但是,就目前教學情況來講,許多教師為了追求速度,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常只是簡單地帶領學生回顧上一堂課的知識點或是讓學生自己做一個簡單的知識回顧,這與素質教學理念相違背。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從新穎、活潑、趣味性強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著手,在課堂一開始就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激情,進而為后續(xù)教學鋪墊良好的教學基礎。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的最好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非常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或是讓學生在與切合實際生活的場景中進入課堂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如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點燃學生的激情就是教師需要考慮的了。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和時間賽跑》時,以配樂的形式請學生欣賞《長歌行》,并進行描述“一老一少立于江邊,極目遠眺,這樣的情境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人生的短暫,轉眼百年,時間就像是滔滔江水,一去不復返。我們知道太陽落了,有再升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等等,但是我們都知道,時間去了,就真的消失了,面對時間我們有時會茫然,有時會想牢牢抓住,不同的態(tài)度,結果會一樣嗎?那今天就請大家跟隨老師的腳步一同來學習《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吧?!蓖ㄟ^詩歌和教師的描述,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教師所描述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也要注重語言藝術的運用,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渲染課堂氛圍,喚醒學生的學習、探究的欲望,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并找對學習的“感覺”,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而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善于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讓課堂氛圍從一開始就被積極的調動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質疑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因而,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點燃學生思維探究的火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釋疑、解惑”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積極性,還能讓貫穿課文主旨的問題成為課堂開展的“導火索”?;诖?,教師可以進行質疑導入,利用行之有效的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快速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進而推動教學進程,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春天在哪里》時,以談話的方式提問學生:“‘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標點符號?”學生在看到這一課題后,即使教師不提問,他們也會在自己心里畫出小小的“?”,思考課題后面應該是什么符號。在問題激起學生探究興趣后,教師繼續(xù)提問“春天到底在哪里呢?春天里的枝頭、草地、竹林、田野是怎樣的呢?”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還能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想春天來臨之際大自然呈現(xiàn)出的面貌。又如,在學習《掩耳盜鈴》時,請學生思考“大家在看到這一題目時想到了什么?我們學過與‘掩耳盜鈴’相似的寓言故事有哪些?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掩耳盜鈴’的事件?”問題的層層遞進,能緊扣課文中心,直奔教學主題,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質疑導入需要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以小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為中心,巧妙設計新穎的問題,注重導語藝術的運用,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進而引導學生體驗語文課堂展示出來的魅力。
三、 釋題導入,掌握文章主旨
課文的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通常滲透著作者的情感、思維,抓住課文的題眼也就是抓住了文章中心。在教學中,通過釋題導入,讓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成為課文學習的“切入點”,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掌握能力。同時,采用這種導入方式,還能讓教學變得更為直觀,讓學生們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思緒進入到文本中,從而為進一步的學習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在金色的沙灘上》時,首先,教師請學生反復多讀幾遍課題,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課題為什么叫‘金色的沙灘’?應該重點放在哪個詞上?”當學生抓住題眼“金色”“沙灘”后,進而能大致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抓住文章中心。又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時,請學生思考文題為什么叫“秋天的懷念”?為什么要在“秋天”進行“懷念”?為什么不寫“春天”“夏天”“冬天”呢?學生通過思考很容易得出“秋天是一個容易傷感的季節(jié),寫秋天的懷念很容易體現(xiàn)出作者悲痛、傷感的心情,同時能鋪墊文章情感,引起讀者情感共鳴?!睂W生對于文題的理解與把握很容易激發(fā)學生進行后續(xù)閱讀的興趣,在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教師也應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正確的思考方向,讓學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線索。
在釋題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從問題或是情境中梳理出文章主旨,讓課堂達到“開窗入室”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專注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歸納、總結的能力,促進課堂活潑、有趣、高效的開展。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論選用什么樣的課堂導入方式,都需要教師擁有敏銳的眼光、靈活的思維,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以及體會學生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心理、認知能力的變換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讓成功的課堂導入推動教學進程,讓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先聲奪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學蘭.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26):11.
[2]于全軍.構建“媒”力四射的小學語文課堂[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4):23.
[3]王紹言.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