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鑫
摘? 要:素質教育從德、智、體、美、勞五個角度提出了教學任務,希望一線教師可以盡可能優(yōu)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健全地成長起來。其中,體育學科是落實“體”這一素質教育改革任務的必經之路,也關系著學生在德、美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所以被列入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之中。因此,體育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體育教學,切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此,體育教師則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去組織分層教學,以便切實改善學生的學習成長。本文將從科學進行學生分層、設計分層課時任務、組織分層運動練習三個角度來分析體育教師應該如何組織層次化教學活動。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學;層次化指導;策略分析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并不會客觀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而是習慣性按照教案穩(wěn)步組織體育教學。久而久之,教師便更加無法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育情況,也必然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運動情緒。然而,體育教學與常規(guī)文化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必須要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基礎來設計教學任務,過高、過低的課時運動目標不僅無法優(yōu)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反而還有可能會損傷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要懂得實事求是,客觀分析學生的運動需求與身體承載情況,以便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體能水平。為此,便要以層次化教學法來保證學生可以實現(xiàn)個性成長。
一、科學進行學生分層
科學地將學生劃分為各個層次是組織層次化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而分層結果也直接決定著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因此,體育教師要客觀把握學情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的運動表現(xiàn)、身體素質與運動潛能,以便科學、合理地判斷學生的體能素質,由此確定最終的學生分層結果,便于學生真正實現(xiàn)學習進步,也為層次化教學改革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
為了科學劃分學生層次,筆者每兩個月都會組織一次體能測試,包括長跑耐力測試、短跑爆發(fā)力測試、跳躍能力測試、柔韌性能力測試、身體平衡力測試,等等。這些體能測試可以客觀分析本班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變化,也是劃分學生層次的基本依據(jù)。接著,筆者會結合課堂觀察來分析本班學生的運動情緒、運動能力、運動品質,等等,結合體能測試結果確定最終的學生分層結果。第一層學生是指具備運動天賦,且在體育課上表現(xiàn)優(yōu)異,體能測試結果優(yōu)良的學生;第二層學生是指刻苦練習,可以按照課堂教學計劃完成運動任務的學生;第三層學生是指運動情緒比較低迷,體能測試結果較差,而且沒有明顯運動優(yōu)勢的學生。
二、設計分層課時任務
課時任務是指學生在體育課上所要完成的短期成長目標,如果可以順利突破,那么學生則可穩(wěn)步提升自己的運動能力,及時優(yōu)化自身的身體素質。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以“一刀切”組織了課時教學活動,導致部分學生承受著繁重的運動壓力,也無法及時實現(xiàn)運動進步,因此喪失了運動自信與積極性,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此,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分層結果來設計課時任務,讓各層學生均可體會進步與成長,以便及時優(yōu)化學生的運動能力,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運動狀態(tài)。
就如在立定跳遠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根據(jù)本班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設計了課時教學任務,希望學生可以在體育課上優(yōu)化自身的運動能力。首先,面對第一層學生,他們很有運動天賦,所以筆者要求他們規(guī)范掌握立定跳遠的起跳、落地姿勢,同時還會確定明確的跳遠距離,希望學生可以及時完成課時任務。面對本班第二層學生,筆者適當縮短了跳遠距離,根據(jù)本層學生的跳躍能力與協(xié)調能力進行了跳遠指導。面對本班第三層學生,筆者只對其提出了技能規(guī)范要求,即本層學生要學習立定跳遠的起跳姿勢與落地姿勢,在沙坑中自主練習,熟悉這一運動項目。
三、組織分層運動練習
客觀來說,豐富的運動練習是保證學生形成運動能力的基本前提,如果只是學習了規(guī)范的運動動作,卻沒有參與充足的運動練習,那么學生也很難通過體育學習來優(yōu)化自己的身心健康。但是,過度的運動任務同樣也會損傷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分層結果來組織層次化的運動練習活動,由此保證運動教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避免學生遭受身體損傷。
就如在跳繩一課教學中,本班第一層學生的表現(xiàn)依然很好,很快便內化了多種跳繩技巧,而且很有創(chuàng)新勇氣。于是,針對這部分學生,筆者就設計了跳繩比賽與花式跳繩練習任務,希望可以切實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本班第二層學生依然循規(guī)蹈矩,能夠通過練習掌握跳繩技巧。所以筆者也鼓勵這部分學生自主練習,使其及時內化跳繩技能。本班第三層學生的表現(xiàn)卻差強人意,所以筆者并未對其提出明確的運動量要求,而是指導這部分學生學習標準的跳繩技巧,希望學生可以在課后自主練習。
總而言之,在中小學體育課堂上組織層次化教學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促使學生實現(xiàn)個性成長。所以體育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層次化教學結構,切實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沈軍.多元化多層次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0):88-89.
[2]陳加廣.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