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芝 翟靜 張翠然 李慶茹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和對策分析。方法:隨機抽取我院臨床檢驗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血液樣本5000例,調(diào)查其不合格率及其原因。結果:我院臨床檢驗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血液樣本5000例,不合格樣本251例,占5.02%。不合格的原因依次為:劑量不合格,容器不合格、溶血、抗凝不合格、放置時間太長、輸液側采血。結論:導致血液樣本不合格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劑量不合格,容器不合格、溶血、抗凝不合格、放置時間太長、輸液側采血。臨床工作中應該,根據(jù)檢驗項目,采集各種標本的方法正確,操作熟練。標本及時正確送檢。掌握標本采集知識,杜絕不合格標本。
[關鍵詞]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原因;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3-000-01
血液標本是臨床檢驗的重要標本,血液標本采集合格是臨床檢驗的基本條件。在臨床檢驗過程中,往往因多種原因導致樣本的不合格,影響檢驗的結果,延誤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如何提高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率是保證血液標本檢測結果的關鍵嘲。本文通過調(diào)查與分析我院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減少血液標本臨床檢驗不合格率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臨床檢驗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血液樣本5000例,調(diào)查其不合格率及其原因。
1.2方法
1.2.1檢驗科工作人員接受標本對樣本進行核對,按照所需檢查的項目核對標本,包括標本的采血需要的試管、劑量、是否凝血、是否有抗凝劑、有無溶血等狀況,篩選出不合格標本,標號,并標注不合格的原因。
1.2.2統(tǒng)計所有不合格樣本的原因,并進行分類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計數(shù)資料,應用計算機Excel軟件及SPSS13.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依情況采用f檢驗,x檢驗,以上檢驗均取p=0.05為檢驗水準,p<0.05時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結果用率百分比表示。
2結果
我院臨床檢驗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血液樣本5000例,不合格樣本251例,占5.02%。
251例不合格樣本原因分布見表1。
3討論
我院臨床檢驗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血液樣本5000例,不合格樣本251例,占5.02%。這與一些研究結果相似,晏萍華等研究發(fā)現(xiàn):2000例樣本中,106例不合格,不合格率為5.03%。不合格的原因依次為:劑量不合格,容器不合格、溶血、抗凝不合格、放置時間太長、輸液側采血。李娟紅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采血量過少、血小板凝塊、血脂渾稠、溶血狀況等,另外血液標本放置時間過長,及輸液問題對其樣本合格率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分析原因:①采集血前沒按醫(yī)囑執(zhí)行。檢查項目、目的不明確,導致標本量少、抗凝不全、容器錯誤。②采血者專業(yè)水平不足,本身對采血的劑量、容器等知識不明確。③操作不規(guī)范以及技術不熟練而導致標本溶血,血液稀釋,血液凝固,動脈血抽為靜脈血等。④護士的工作責任心不強,沒有嚴格執(zhí)行相關制度。⑤標本放置時間過久,未及時送檢。
整改措施:①采集標本前仔細查對醫(yī)囑,根據(jù)檢驗目的選擇好容器,按要求貼好標簽;檢驗申請單字跡要清楚,并要簽全名;對檢驗申請單有疑問應該核實清楚后方可執(zhí)行。②采集標本前應明確檢驗項目、目的及注意事項,向病人解釋檢驗目的及要求;根據(jù)檢驗目的備齊用物,在標本容器外貼上標簽,注明床號、姓名、科別、住院號、檢查目的和送檢日期與時間。③嚴格查對:采集標本前、后及送檢前應該認真查對病人床號、姓名、科別、住院號、檢驗項目等,以保證標本采集準確無誤。④正確采集:各種標本的采集方法、采集量和采集時間要正確。凡培養(yǎng)標本,需放人無菌容器內(nèi),不可混入防腐劑、消毒劑及其他藥物,采集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并應該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如已使用,應在檢驗單上注明。⑤及時送檢:標本采集后應及時送檢,不應放置過久,以免影響檢驗結果。特殊標本需注明采集時間。⑥使用真空采血管,減少標本不合格率。⑦制定標本采集手冊,醫(yī)護人員人手一冊。⑧加強醫(yī)護人員標本采集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
綜上所述:導致血液樣本不合格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劑量不合格,容器不合格、溶血、抗凝不合格、放置時間太長、輸液側采血。臨床工作中應該,根據(jù)檢驗項目,采集各種標本的方法正確,操作熟練。標本及時正確送檢。掌握標本采集知識,杜絕不合格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