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怡
摘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好途徑是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趣味引領,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狀態(tài)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全身心地投入活動。活化英語課堂是做好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本文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教學活動方面談一談自己的嘗試。
關鍵詞:活化;英語課堂;教學
讓小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著聽老師講課是很難的,尤其是英語這一門語言學科。教師應該讓學生行動起來,樂于開口,樂于交流,樂于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在整個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行動,學生的舌頭動起來,輕松快樂地學習英語。要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躍起來,活化教學,教師首先要做到活化教學內(nèi)容,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樣的操練活動。
活化教學內(nèi)容
小學生處世不深,學習對于他們來說主要是基于對生活的理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用生活小事來促進學生學習英語,引導他們將所學習的英語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教師要努力抓好學習和生活的連接點,整合教學內(nèi)容,活化教學內(nèi)容,使學習內(nèi)容生活化,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運用英語把生活再次演繹出來。
例如,譯林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Grammar time 學習內(nèi)容是用一般現(xiàn)在時談論周末活動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真實生活作為語法學習的載體,讓學生討論彼此的周末。首先是兩名同學之間進行對話練習: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I always /usually/often/ sometimes go to the park……了解了彼此的情況后,再讓學生討論他們朋友的情況,練習謂語動詞的單復數(shù),如:What does he do at weekends?He usually goes to see his grandparents. She always has dancing lessons.在語法學習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活化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學習語法開辟了一條道路,讓學生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寬,去領略生活與學習的風采,使學生每天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生活始終是我們?nèi)祟悓W習的起點,也是我們學習的終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活化教學內(nèi)容,努力做到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的融入和結(jié)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識,自如地運用英語,方便生活,提升能力。
活化教學手段
任何學習都需要一定的載體、媒介進行傳輸,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要靈活,手段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這樣才能易于學生掌握知識。不管是先進的教學媒體、網(wǎng)絡設備,還是傳統(tǒng)的實物教具,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目的在于能夠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例如,譯林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 Dolls學習目標是學習單詞:eye,mouth,ear,nose,hair以及描述這些器官的形容詞:small,big,short,tall,long,short,fat,thin。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女孩最愛的芭比娃娃作為實物教具,學習單詞:mouth,nose,ear,hair,eye等。對于女生來說,芭比娃娃走進課堂,她們可以瞬間充滿活力,激情飽滿地學習英語單詞,且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男生來說,他們可能對芭比娃娃不是十分感興趣,但是可以讓男生用一些形容詞來描述芭比娃娃的胖fat與瘦thin,頭發(fā)的長long與短short,個子的高tall與矮short,鼻子的大big與小small……實物教具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了課堂單詞學習的枯燥。
俗話說,工匠巧不如家具妙,教學活動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是一門技術,基本原則是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選擇合適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充滿興趣,進而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
活化教學活動
教育和學習是融于實踐活動的,小學英語教學更不例外。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喜歡的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配合動作,用言語表達思維,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順利完成學習內(nèi)容。活動是帶動英語語言學習的重要保障,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喜歡的活動,用活動帶動語言交流,做到語言行動化。
例如,譯林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 有一項學習任務:學習動物單詞a duck,a chicken, a cow,a pig。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靜坐著學習語言符號,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件非??嗟牟钍拢共蝗缃M織一些活動,讓學生行動起來,讓學生站起來,表演和模仿動物的特點和動作,學生的學習情緒會立即高漲起來。如教師讓學生模仿a duck的嘎嘎聲、a chicken的咕咕聲、a cow的哞哞聲、a pig的哼哼聲,用動作和模仿發(fā)聲的活動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還可以把學習活動再次推向高潮,如播放王蓉的神曲《小雞小雞》,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chicken單詞的記憶能夠保持更持久。
教學活動是促進語言理解、領會、運用的重要途徑,為了達到理想的英語語言學習效果,教師要做到活化教學活動,讓語言行動化,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習內(nèi)容、教學手段、組織活動等多個角度入手,活化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喜歡的活動中,靈活運用英語語言,將所學內(nèi)容成功的演繹出來,實現(xiàn)英語的工具性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