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濤
摘要:本文運用認知構式語法的觀點,對中動構式從多維度進行了綜合界定,并論述了中動構式的五個典型特征及其語用解讀。本文結合大量實例,從中動構式的形式及其構件對比分析英語中動構式和漢語中動構式的異同。進一步提出漢語中動構式主語、中動詞和修飾語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是造成漢語中動構式能產(chǎn)性高于英語中動構式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構式語法;中動構式;英漢對比
中圖分類號:H1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24-0005-02
0 引言
構式語法認為構式是學得的形式與語義或話語功能的配對。Goldberg認為:任何語言格式,只要其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從其組成部分或其他已經(jīng)存在的構式中得到完全預測,就應該被看作是一個構式。據(jù)此,我們完全可以將中動結構視為一個構式,故本文中稱之為中動構式。
中動構式即是一種介于主動和被動之間的構式。在中動構式中,本身具有非施事性的主語卻很自然地與主動形式的謂語動詞相結合,這一特殊的組合方式使中動構式成為國內外學者廣泛研究的對象。雖然學界對中動結構已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但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其相關研究仍有不足:(1)對中動構式尤其是漢語中動構式的界定仍不明確,眾說不一。哪些句子屬于中動構式,哪些不屬于中動構式,學術界仍然有不同的看法。而有的學者甚至提出漢語中根本沒有什么中動結構/構式。(2)過于關注表面形式或過于片面,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本文利用認知構式語法理論從意義和功能出發(fā)對中動構式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全面性界定,并對英漢中動構式從其形式、主語、動詞和修飾語四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對比和分析。
1 中動構式的界定、特征及其語用解讀
1.1 中動構式的界定
本文認為,明確地界定中動結構是對其展開研究的第一步,而這勢必要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維度綜合著手進行,唯有如此才能明晰確定中動構式的研究范圍。從句法看,中動構式的主語為非施事短語,而謂語動詞卻保持著其主動形式,及物動詞通過構式壓制凸顯其不及物的狀態(tài)性,整個構式通常有修飾語或情態(tài)性替代成分。從語義上講,中動構式是指某個事件的被動參與者(語法主語)由于其本身內在的特性使得事件以修飾語或與其等量的情態(tài)性替代成分所表述的方式發(fā)生。從語用上看,中動構式具有評述功能、情態(tài)功能和交際功能[1]。
1.2 中動構式的特征
(1)中動構式的非事件性和類指性,即中動構式表述的是狀態(tài),而非某個特定事件,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中動構式一般不用于進行體和完成體。(2)語法主語必須具備致使性/責任性,即正是中動構式的語法主語具有某一特性才使得謂語描述的事件以某種方式發(fā)生。(3)雖然中動詞自身的核心語義特征為[+及物] [+自主] [+完成],然而,由于其動詞義受到中動構式義的壓制,表現(xiàn)出低及物性。(4)句末修飾語的必要性。中動構式的修飾語必不可少,它是典型中動句的必要成分。若沒有修飾語,則通過否定、情態(tài)助詞、對比重讀、強調助詞這些等量情態(tài)性替代成分來實現(xiàn)。
1.3 中動構式的語用解讀
認知構式語法認為:語言自始至終都是構式,而絕大多數(shù)構式語法都是基于使用而實現(xiàn)意義的,因此,認知構式語法區(qū)別于其他語法的一種重要特征就是它更加重視語用因素的影響,其明確指出:對一個小句的完整的解讀要根據(jù)說出這個小句的語用環(huán)境,把論元結構構式同主要動詞及各論元整合起來。
在中動構式中,及物性中動詞的動作義受到了中動構式義的壓制,派生為凸顯“狀態(tài)義”的不及物動詞,外論元受到壓制而隱形,動詞的內論元作為中動構式側重的論元角色得到突顯,占據(jù)了語法主語的角色。
在論元實現(xiàn)的跨語言概括中,Goldberg提出了一個更理想的語用映射概括,即:得到表達的名詞短語的所指與語義解讀有直接聯(lián)系。具體如:(1)在語言層面得到表達的名詞短語的所指被解讀為與所傳遞的信息有關;(2)如果所傳遞的事件中的語義參與者是有關的,且在語境中不能復原,那么該角色必須得到顯性表達[2]。
在中動構式中,施事并非被側重的論元角色,又因為其在多數(shù)情況下具有任指性,因此講話者有充分的動機省略施事這一外論元,而將被側重的內論元放在突顯的主語位置上。
由此可見,在各語言中,盡管一般都要求所有相關論元必須得到表達,但在實際應用當中,又都存在論元在某些構式中省略的現(xiàn)象。這些構式的存在表明了語言中論元表達的深層動因在本質上應歸因于語用因素。
2 英漢中動構式對比
相關學者指出,各語言的中動構式并沒有獨特一致的句法形式,唯一具有跨語言普遍性的是中動語義。實際上,除了中動語義之外,中動構式的語用因素同樣也具有跨語言的普遍性。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符合以上中動構式界定和特征的句式,因此都可以被納入中動構式的范疇。但是,英語和漢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特點各異,因此,英漢中動構式也呈現(xiàn)出很多差異??傮w來講,漢語中動構式能產(chǎn)性較高[3]。
一般情況下,英漢中動構式的中動詞后面都需要某種形式的修飾語,但對修飾語的選擇卻又嚴格的限制,即:只有非自主形式的修飾語才能進入中動構式。這是因為中動構式凸顯的是句法主語即非施事自身的屬性,而自主形式的修飾語體現(xiàn)的卻是施事的特征、能力或意愿,這與中動語義不相符合,因此不能出現(xiàn)在中動構式中。如:
* Cotton irons carefully.
* 那類工具操作起來很認真。
英漢中動構式中修飾語的形式卻存在很大差別:
首先,詞性不同,英語中動構式的修飾語一般為副詞短語,而漢語中動構式的修飾語卻是形容詞短語。英語中動構式中,動詞后面的副詞修飾短語有時可以不出現(xiàn),而通過改變其語氣、情態(tài)等方式來實現(xiàn)。但是在漢語中動構式做出相應的變化有的可以接受,有的則會造成歧義。如:
a. The cop did bribe after all.
b. The shirt doesn’t wash.
c. The floor might wax.
d. I thought we were out of gas, but the car DRIVES.
a. *警察確實還是賄賂了。
b. ?這襯衫不能洗。
c. 地板也許可以上蠟。
d. 我以為沒油了,但是車還能開。
其次,英語中動構式中,除了副詞形式的修飾語外,其他情況比較少見,僅限于比況短語、介詞短語等幾種形式。如:
a. The steak cuts like butter.(比況短語)
b. These oranges peel only with great difficulty. (介詞短語)
綜上所述,英漢中動構式的修飾語均為非自主形式,但典型英語中動構式的修飾語為副詞短語,而典型漢語中動構式中的修飾語則為形容詞短語,而且一般不能像英語中動構式中的修飾語那樣被其他情態(tài)成分所代替。
3結語
本文運用構式語法理論的一些指導思想,論述了中動構式的五個典型特征及其語用解讀。就修飾語而言,英漢中動構式的修飾語均為非自主形式,但典型英語中動構式的修飾語為副詞短語,而典型漢語中動構式的修飾語卻是形容詞短語;在特殊語境下,英語中動構式中的修飾語有時可用其他形式替代而省略,但這在漢語中動構式中卻很少見。但漢語中動構式的修飾語的形式和語義都比英語中動構式的修飾語寬泛得多。因此,我們認為,漢語中動構式各個構件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是造成其相較于英語中動構式有更高能產(chǎn)性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1] Keyser,S.J., Roeper,T.On the Middle and Ergative Constructions in English[J].Linguistic Inquiry,1984(3):381-416.
[2]Fagan,S.The English Middles[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181-203.
[3]Stroik,T.Middles and Movement[J].Linguistic Inquiry,1992(23):127-137.
(編輯:董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