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才是英語學習最基礎(chǔ)的部分,而在這樣一階段,最為本質(zhì)的目的便是為了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得到培養(yǎng)。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想要完成這一目標,不妨試試故事教學法,通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這一方式,來使得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夠得到提升。
關(guān)鍵詞:故事教學法;初中英語;應(yīng)用策略
一、 引言
所謂的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之中,主要就是指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短小精煉的故事來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借由這樣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受到啟發(fā)。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nèi)耘f保留著一定的童心,對于一些故事,其實是帶有獵奇心理的,在課堂教學中將一些小故事,能夠與初中生的心理思維特點相適應(yīng),使得他們能夠因為興趣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之中。在當前的英語課程教學標準之中,主要的教學任務(wù)便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行培養(yǎng),而故事教學法則與這一教學目標以及標準相適應(yīng)。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之中,教師可以積極地應(yīng)用這一教學方式,來使得最終的初中英語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提高。也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更加主動,使得他們的英語學習整體水平得到提升。
二、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故事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為了使故事教學法的作用能夠被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教師在將其應(yīng)用進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這樣一些內(nèi)容。其一,便是需要注重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確定,這也是在教學的時候,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所以,教師在進行故事設(shè)計的時候,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得其中英語知識的專業(yè)性能夠得以淡化。其二,便是需要注意使故事來源于生活,使其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只有從生活中或者是學生熟悉的事物之中去搜集故事,才能夠使得學生對于英語的距離感得以減少。學生在聆聽自己所熟悉的故事的時候,也會變得更加積極,進而使得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得以增強。其三,便是需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綜合開發(fā)。在開展故事教學法的時候,學生興趣的提升雖然極為重要,但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也同樣需要得到關(guān)注。通過借助故事,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才能夠使得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升。
三、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故事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一) 在情景教學中進行故事滲透
為了使學生能夠?qū)σ恍┯⒄Z教學內(nèi)容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教師會選擇性地采用情景教學方式,通過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來進行具體的情景創(chuàng)設(shè),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有清晰的認識。而要使故事教學法的作用被充分發(fā)揮出來,教師可以在情景教學之中進行故事滲透,用講故事的方式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出生動的情境,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對這些英語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
以“The Birthday Party”這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為例。因為這個單元的主要目的是“Students can tell the time of birth and the year of birth in English.”,由此教師便可以將“birthday”看作是切入點,在正式上課之前,給學生講述有關(guān)“Cinderellas princes birthday party”的故事。而在選擇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Cinderella”的故事。當然,在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shè)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要使學生能夠?qū)ζ涓信d趣。為了使學生能夠認真地聆聽故事,教師可以在正式講述之前,就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思考問題。比如說“Why does Cinderella want to go to the princes birthday party?”或者是“Why do fairies help Cinderella?”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得學生可以在聆聽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綜合性的開發(fā)。而教師選擇講述關(guān)于“Cinderella”的故事,則是因為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已經(jīng)很熟悉這個故事,借由這樣的故事能夠?qū)W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起來,從而使得學生對于“Cinderella”故事的英語翻譯產(chǎn)生好奇。一旦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求知欲,那么這則故事的作用便發(fā)揮到了實處。
(二) 可借助故事來豐富教學內(nèi)容
教師在教學初中英語知識的時候,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漢語與英語之間在語法結(jié)構(gòu)方面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所以,部分學生在接觸英語的時候,會覺得英語是比較奇怪難懂的。為了能夠?qū)@一情況進行改善,教師需要對英語教學內(nèi)容加以優(yōu)化,從而使得教學吸引力能夠得以提升。
例如,以“Food Festival”這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為例。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主要的目的是為了“Enable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to describe the situation of the food festival,and be able to use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flexibly.”,其實對于其中的“The origin of the food festival”這個故事,如果讓學生用漢語來進行講述的話,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是可以將其完整敘述出來的。但是對于應(yīng)該如何來將漢語向英語進行轉(zhuǎn)化,就需要教師來思考其中的問題。由此,教師可以選擇借由一些生活中的故事來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比如說“Local food culture activities”。其次,便是需要引用一些生活中的故事,來對知識點進行講述。比如說,在這篇課文之中,會提到“Food festival day specific scene”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Ask students to compare the food festival activities they are familiar with”。通過借助這樣的方式,來使得故事教學法的精髓能夠被發(fā)揮出來。
四、 結(jié)語
總而言之,要使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yīng)用得更好,教師需要注意此種方法的應(yīng)用事項,然后采取與之相應(yīng)的教學策略。借由這樣的方式,來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能夠被激發(fā)出來,進而使得學生的英語水平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馬迎花.淺談故事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yīng)用[J].校園英語,2018(2):18-19.
[2]余珍.故事教學法的合理應(yīng)用——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策略[J].教師,2017(28):76-76.
作者簡介:
周秀卿,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