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慧敏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語文學科是提升小學生素質和培養(yǎng)能力的重點學科和基礎學科。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亟須探討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縱觀我國的教育發(fā)展狀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長期的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嚴重阻礙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程,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由于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與束縛,在課堂教學中仍沿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被老師所取代。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提升,課堂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學校落伍的、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模式影響,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及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無法養(yǎng)成主動、好學的良好學習習慣。下面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詳細的闡述與探討。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新課程改革綱要實施之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直是沿用傳統(tǒng)且單一的教學模式。究其原因,首先,主要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觀念沒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需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錯誤地認為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和認知水平都屬于初期的思考模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需要教師來提升,而不關乎學生的問題。殊不知,教師這樣的錯誤認識嚴重阻礙了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以及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多是被動的,不具主動性、獨立性、積極性和探索性。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也是按照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來進行的。
其次,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認可和確認。在學生的學習觀念中,也始終認為課堂就是老師的課堂,聽課、思考、回答問題都是被動的,老師如何進行課堂學習安排是老師的事,只要他們聽話和服從就行。學生的這種思想和行為,也恰恰是老師傳統(tǒng)保守教育理念的弊端體現(xiàn)。因此,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這一課堂教學理念急待確認,也需要教師按照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讓學生真正回歸課堂,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充分提升,并發(fā)揮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小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迅速提升自我,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在積極自愿的學習氣氛下,獨立地思考問題與探索知識,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只有這樣,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才具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語文課堂才能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和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亟須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改革與實施。雖然在新課程改革與實施階段,會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理念產(chǎn)生一定的沖擊,但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決心與信心不會改變,因為課堂教學改革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新時期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能力、打好學習基礎和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節(jié)點,是今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掌握各種學習技能的前提和方向。
1.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的解讀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重點還是放在對語文教材的研讀和探究上。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提升自我知識素養(yǎng),不僅要認真把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吃透和細心琢磨,還要多涉獵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范疇,通過查閱資料多學習與多探討,教師要給學生傳授一滴水的知識,那么自身就要有一碗水的知識。教師要想給學生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只有通過課前準備即備課,充分了解語文教材內容的編寫目的和意義,本課教學內容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切實把握教材內容想要傳遞給學生的知識信息和知識點,讓教材內容的內涵通過自己的精準把握,被學生更加淺顯地理解和掌握。只有教師做到精準備課和教學目的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步驟設計合理,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使用得當,符合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才能讓一堂精彩的語文課深入小學生的心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興趣。當然,這其中一定是融入了教師的辛苦付出和努力,但教師的辛苦換來的是學生的認可,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的課前精心準備和設計,更需要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
2.語文教師應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膽怯和畏懼心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造和營造出和諧、平等、民主、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學習氣氛中快樂地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育學家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并且在快樂中學習和探索知識,他們的領悟能力、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判斷問題能力等才能得到迅速培養(yǎng)和提升。因此,教師營造的良好課堂氛圍,是激發(fā)小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們克服課堂學習中的膽怯和畏懼心理,敢于表達自我,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與態(tài)度的有效教學方式和途徑。因此,教師要學會抓住小學生好奇心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和循循善誘地把學生帶入課堂教學中,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敢于大膽地思考問題和獨立地判斷問題,培養(yǎng)小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多思、多疑、多問、多探求的學習習慣,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各項學習技能。簡言之,一堂精彩的語文課不僅需要語文教師精心備課,深挖教材,還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供有利的課堂學習平臺并起到保障作用,也是提升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教學方式和方法。
3.教師應實行多種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教學打破了原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由單一、落后、陳舊的教學模式,向多樣、創(chuàng)新,更符合小學生發(fā)展特點的課堂模式轉變。我們不得不說,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正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每個學生面前,小學生不再是以往被動地學習和接受知識,老師也切實感受到課堂中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深刻變化,課堂教學可以順利地開展,教學計劃也能按時按要求完成。以上小學語文課堂的新奇變化,我們不難歸納總結得出以下結論,那就是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行多種教學方式,充分體現(xiàn)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具有課堂主人翁的感受,也就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確立。因此,教學改革首先就要體現(xiàn)在課堂改革上,課堂改革自然離不開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由于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多于成人,因此,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可以解決和滿足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對于符合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我們總結歸納如下:
一是教師導入新課前的情境設計。語文教師可根據(jù)新課內容,圍繞教材知識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如教師導入新課前,先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或唱一首兒歌,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進而由故事或兒歌來導入新課內容,這樣小學生就不會感到學習知識的枯燥,反而提升了學習興趣。
二是教師在講授新課內容前,先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即疑問教學法或提問教學法。我們都知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的學習道理,同樣這樣的理念也適用于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思起于疑的道理,首先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疑問去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被激發(fā),主動探索的求知欲才能被調動和滿足。正因為學生有了學習的疑問,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找尋答案,愿意在老師的引導下接受知識,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生的這一主動性正是課堂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
三是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很適合小學生的課堂學習,原因是小學生的課堂畏懼心理以及個性差異的特點,使得有些學生有疑問不敢問,有問題不敢提。那么,教師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可以把老師提出的問題分配給每個合作學習小組,在教學內容講授到一定的環(huán)節(jié)時,同時也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讓小組同學間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熱烈而毫無保留的討論,使同學們各抒己見,踴躍發(fā)言,最后各小組再總結出問題和答案,小組代表進行發(fā)言,不論學生的回答對與錯,作為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和肯定,積極科學地評價。這一學習過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看似弱化了老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實則是提升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更是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自信心,鍛煉了所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這是事半功倍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利用。
四是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競賽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競賽的教學方式,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延伸和拓展,意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通過競賽評獎等來培養(yǎng)學生學會領悟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養(yǎng)成好學與探索的學習習慣,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活躍的學習氣氛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學生也會在競爭與合作的競賽學習活動中找到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學習價值,提高自我的判斷能力和學習能力。
五是教師可圍繞課本內容,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制作出精美且吸引學生學習熱情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插入和播放多媒體圖片或視頻,可以很快地吸引小學生的目光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圖片或視頻具有直觀性和感官性,可以直接刺激小學生的大腦,使他們因感官刺激而讓大腦迅速產(chǎn)生興奮性,進而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積極思考。同時學生的專注度和關注度也會高度集中,這是教師用語言無法達到的境界。因此,教師要很好地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讓小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引導下,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這也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性的一種最具效力的輔助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是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效性策略的探討和總結,也是新課程改革得以順利實施的有效措施。在此,我想再次強調,小學語文學科是其他各學科的基礎,只有讓小學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具有主動學習性和探索性,才能更加輕松地學好其他學科。因此,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不斷提升自我語文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同時,精心備課,以新課標為理論依據(jù),轉變陳舊的教育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確立學生是課堂主體地位的理念,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魅力,通過語文課堂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各項技能,為今后的終身學習目標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翠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學研究,2017(2).
[2]李輝.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