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和機遇。教育工作者應緊隨時代潮流,利用互聯網平臺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本文將通過鶯語飛揚公眾號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如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英語教學,并對其實際教學成果進行分析,最后對公眾號的運營進行反思。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王君宜,燕京理工學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和微信的普及,微信公眾平臺發(fā)展迅猛,給高校的語言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與機遇。微信公號平臺是騰訊公司針對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微信賬號服務,分為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yè)號三個類型。公眾號的文章推送功能,可幫助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微學習,提前預習上課內容。自動回復和一對一交流功能則使學生能夠和老師進行互動和學習反饋。和傳統講課教學模式相比,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輔助教學更具有時效性和便利性。
國內多所高校已進行了公眾號平臺的實驗探索,筆者所在學校燕京理工學院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嘗試。以公共英語課程為例,教學團隊首先建立了一個英語公眾號“鶯語飛揚”,面向全校大學英語第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文章推送。公眾號自定義菜單分成三個類別,分別是“掌上課堂”,“直通四級”和“趣味英語”。公眾號在經過半年推廣后關注人數已達千余人,獲得良好教學效果。
公眾號的自定義菜單提供了資源檢索的導航,學生進入公眾號內可實現快速搜索功能,尋找到有效資源,顯示了教學的便利性。文章推送頻率高速度快,可以緊跟課堂實現課前預先和課后復習,體現了教學模式的時效性。公眾號的自動回復功能,群發(fā)功能以及留言,則實現了教學中的互動性。
在“鶯語飛揚”公眾號的實踐中,我們將實驗重點放在子欄目“掌上課堂”中,將“掌上課堂”作為翻轉課堂的應用實踐,在課前提前推送課前學習任務并要求學生預習,課后則推送作業(yè)和練習題答案,以供學生自行檢測。遇到疑難問題學生可在推文下留言和其他用戶進行交流,或者在公眾號中使用一對一交流功能,向教師進行在線咨詢答疑。“掌上課堂”推文頻率控制在每周一到兩篇,對應教學進度以課程單元劃分,內容主要是單詞和課文音頻,預習任務和練習題,課后作業(yè)和復習。用戶在學習過程中,可利用公眾號里的關鍵詞搜索功能,比如“作業(yè)”,即使有學生請假缺課,也可進行在線學習跟上教學進度。
“直通四級”欄目作為四級備考課堂的重要補充教學手段,面向學生提供近兩年的四級作文和翻譯真題解析,并對四級題目進行熱點預測,彌補了課堂上單純課本教學的不足?!叭の队⒄Z”則作為學生課下利用碎片化時間的閱讀部分,通過推送趣味短文,分享最新美劇好萊塢電影等,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采用教學評價中的形成性評價對本次試驗進行評估。形成性評價包含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兩個方面。我們選擇土木1701班級30名同學作為實驗班進行數據收集,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將作業(yè)以及配套練習題使用“問卷星”軟件推送到公眾號內,要求學生通過平臺進入“問卷星”,實現在線答題。在學生提交答案之后,教師端則收到提醒,登陸公眾號查看學生答案。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土木1701班級大部分同學的成績和未加入公眾號之前對比,有了顯著提高。
學生自我評價則是利用公眾號的課前預習和四級真題預測功能完成。學生在課前自行通過公眾號推文做題,完成后搜索關鍵詞查詢答案,對本次作業(yè)完成自我評價。對于疑難問題可以在線一對一進行提問,或者在文章下發(fā)表評論和其他同學互動討論。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之下,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練習當中,英語成績也有穩(wěn)步提高。
通過本次教學實踐,我們針對微信公眾平臺作為輔助教學活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文章內容需要貼合實際,才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我們針對微信公眾號的訂閱人數,評論管理,投票管理和文章閱讀數進行分析,進一步篩選出學生所喜愛的文章類型,調整推文內容,持續(x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配套練習題設置上,應按照由淺入深的難度,給學生增加信心。每次推文在字數上控制在500-800字,閱讀時間不超過五分鐘,過于冗長復雜不利于培養(yǎng)用戶閱讀習慣。最后,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者應掌握在教師手中,對推文進行嚴格管控,避免學生作為管理員而出現失誤。教師管理員也應當定期登陸公眾號對評論區(qū)內容和一對一咨詢進行回復。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與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有密切關系,因此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參與進來,積極發(fā)言討論。
最后,經過“鶯語飛揚”公眾號試運營證明,公眾號作為大學英語課程輔助教學手段,將學習者從書本教育中解脫出來,從被動的校本教育的學生變成了主動的學習參與者。學生主觀上不再感受到監(jiān)督和壓迫,變成了主動學習。學習地點也發(fā)生了變化,從傳統的教室課堂轉變成隨時隨地都能利用互聯網和手機學習外語,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因此,微信公眾號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存在實際可行性也符合未來教育發(fā)展趨勢。
[1]山峰,檀曉紅,薛可.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微型學習實證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06):97-104.
[2]袁磊,陳曉慧,張艷麗.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學視頻公開課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7):128-132.
[3]郭華峰,梅成才.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移動學習平臺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