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上期,我們以閱讀試題為例,探討了如何積極利用較高質量的考試試題(尤其是其中的高質量文本),并加以有效加工和轉化,最終使之為教學服務。聽力試題的編制對一般一線教師來說更為復雜一些,需要撰寫或改寫腳本,還得請具有一定資質的人員來朗讀錄音。因此,已有考試中的聽力試題及其音頻材料顯得尤為寶貴,是教學中可用的重要資源。
本期我們刊載的幾篇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如何將聽力考題有效地轉化為教學資源。陳新忠老師的《通過高考聽力試題,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一文認為,高考英語學科試卷中增加對聽力內容的考查,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利用高考聽力試題,學生可以在話題、聽力技能、功能意念、口語語篇分析和詞匯等方面得到提升,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文章同時還指出使用高考聽力試題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語言的真實性問題和題型的限制問題。程惠云老師的《高考聽力真題對教學的作用分析及使用建議》認為,對準備參加高考聽力測試的學生來說,聽力真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真題的設計更為真實而具體地體現(xiàn)了高中英語學業(yè)質量標準,并詮釋了高中語言運用能力的難度和范圍。然而,真題不是英語學習的全部內容。真題所能覆蓋的語言知識、交際主題、能力要求猶如滄海一粟。從英語學科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科素養(yǎng)的內涵要比高考試題豐富、宏大得多。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既要使真題充分發(fā)揮作用,又不能讓其喧賓奪主。
另外兩篇文章則更側重于教學中的實際操作與相關問題。孫鐵玲老師的《充分利用話題情境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指出,高考英語聽力文本話題豐富、語言地道,可以成為學生主題意義建構的多模態(tài)語篇輸入素材。為充分發(fā)揮聽力文本的促學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引導學生在相關素材間建立聯(lián)系,建構主題意義;利用地道的口語表達,提供語言基礎和策略示范;挖掘豐富的語篇知識,提升語言理解和表達實效;豐富讀寫結合的素材,使之成為表達的范本。卞金華老師的《聽力測評反撥下的聽力教學實踐路徑探究》則聚焦聽力測評方式對于聽力教學的實踐的促進作用。文章認為,充分使用聽力測評試題不僅可以豐富聽力材料的取材范圍,而且為教師提供利用真題進行聽力教學的機會,將聽力測評融入聽力教學的過程,符合聽力教、學、評一體化的內在要求。文章以聽力測評試題為例,探究聽力測評反撥下的聽力教學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