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蒙
隔代教養(yǎng)在當今社會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一個現象,隔代教養(yǎng)對于幼兒有利有弊,但往往弊大過于利。祖輩由于年齡在教育上有著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也擁有較多的空閑時間,能夠很好的照顧好幼兒的生活,但往往由于過度溺愛,會忽視對幼兒身心素質的培養(yǎng)。我們只有加強對祖輩和父輩的教育、引導,才能將隔代教養(yǎng)的弊端最小化,將利益最大化。
1 幼兒隔代教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反思
1.1祖輩文化程度不足,阻礙幼兒智力的發(fā)展
祖輩知識陳舊,拖延了孩子的智力的開發(fā)。0-6歲是幼兒智力開發(fā)的關鍵時期,需要借用一定的學習手段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比如“做游戲,外出,聽故事,聽音樂等”。在隔代教養(yǎng)中,祖輩的知識相對陳舊,很難在這個時期對孩子做出科學的指導和開發(fā),因此也十分不利于孩子智力的開發(fā)。
祖輩缺乏教育的指導力,從而直接導致孩子在教育初期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雖然祖輩的社會實踐能力比較豐富,但是相對的,他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因此,在教育中,祖輩對孫輩學習上所犯的錯誤不能及時指出。在幼兒時期的孩子,玩性都會很重,所以對于學習,孩子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都會比較弱,而這正需要看護人的監(jiān)管,可是由于祖輩在孩子的學習上愛莫能助,所以常常會事與愿違,此外,由于祖輩思想觀念相對陳舊,漸漸斷開了和社會的聯系,不能很好的接受新鮮的事物,對現今社會的科學教學觀也不了解,還在用著老觀念來教育孩子,教導孩子,慢慢地也使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識的能力變弱,當孩子對于新事物的嘗試行為、和一些具有冒險和創(chuàng)新的探索行為時,就會立刻去阻止,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1.2祖輩過分包庇幼兒的不良習性,抑制幼兒個性發(fā)展
老人們對于孩子的溺愛是每一個祖輩的通病,他們也許在教育子女的方面十分成功,但是由于血緣的關系,會使他們的心態(tài)發(fā)生轉變,不經意就會透露出對孩子的溺愛和寬容。更何況現在每個家庭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祖輩們更會把他們視為掌中寶,十分疼愛,不管什么事祖輩都會一并解決,讓孩子形成一種說一不二的想法,祖輩們總是依著孩子,圍著孩子轉,這樣就會形成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過分遷就,同時也會讓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隨之就會造成孩子自私的不良個性。并且,祖輩由于過度護短,直接導致孩子的缺點不能被指出,以至于不能得到矯正,隨之養(yǎng)成了內向、孤僻的性格。另外孩子長期由祖輩照顧,生活的環(huán)境也相對比較封閉,在成長中也很少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形成自閉內向的性格,導致孫輩在面對生人時形成不敢說話,膽小的心理。
1.3祖輩和父輩以及學校教育的矛盾會影響孩子的情感情緒
祖輩的實踐經驗相對父輩更為充足,而父輩的理論知識相較于祖輩也更為豐富,這一不同,勢必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使祖輩和父輩有矛盾發(fā)生,同時又因為父輩的忙碌,缺少了與祖輩的溝通,這些就直接導致了家庭失和,孩子也會因為父輩和祖輩間的矛盾被夾其中,無所適從,從而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并且一旦在家庭中出現了父輩與祖輩的矛盾,親子疏遠,這種環(huán)境也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而且幼兒時期是教育的黃金時期,也是培養(yǎng)和父母感情的最好時期。如果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扔給祖輩,孩子的心靈也許就會留下被拋棄的陰影。由于孩子在幼兒時期與祖輩相處時間較長,祖輩在孩子缺點上的遷就使得日后父輩發(fā)現并要求其改正時,孩子很難接受,從而產生隔閡。
2 解決幼兒隔代教養(yǎng)諸多問題的對策研究
2.1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創(chuàng)辦隔代家長學校,豐富教學內容
有地區(qū)曾自發(fā)組辦了一個“隔代家長學校”,學校每月為家長上課,教導家長一些行為規(guī)范,和教導幼兒的方法,并且現場和祖輩家長交流,讓祖輩家長正確掌握教育的方法,該學校的這種做法很有效的提高了隔代教養(yǎng)的質量。
根據幼兒特點和我這一年教育的實際情況,對隔代家長學校的教學內容建議如下:
①普及幼兒發(fā)展的有關規(guī)律和特點
祖父母們基本上沒有學到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因此,家長學校要向祖父母解釋如何科學的照顧孩子,如何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等等。如果祖父母知道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有關規(guī)律和特點,將大大提高隔代教養(yǎng)質量。
②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一個具有良好生理并且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的人,才是健康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注意到孩子是不是經常生病,同時也要注意他是否情緒穩(wěn)定。構成幼兒成長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使其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健康教育應該是學校的幼兒的父母的一個重要內容,而祖輩家長學??梢詾樽娓改附F代健康理念,讓他們關注孩子的情緒,溝通,行為,智力和人格,從而使孩子們得到全面發(fā)展。
2.2祖輩與父輩攜手給幼兒完整的教育
現如今,父母忙于工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父母往往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在工作上,而放任將孩子的教育交給祖輩,這樣是不可取的,教育孩子應當是父母的主要任務,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除了在經濟上關心孩子,更應該從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等各方面來教導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首先父輩應正確的了解“隔代親”的含義,老人們由于生活經驗豐富,所以憑借著自己的經驗,教育子女養(yǎng)育下一代,這使老人感覺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當迎來第三代時,會格外的呵護。而“隔代親”帶給老人的快樂是很重要的,父輩們不要因為老人對孩子的溺愛或者是教育方式的錯誤,從而剝奪了老人享受這份喜悅的權利,應該正確樹立自己對待子女的教育責任,教育子女是父母所不能推卸的責任,祖輩應該做的只是協(xié)助的作用。父母不應該長時間將孩子扔給老人照顧,而自己只顧著忙自己的事,應該多詢問,多關心孩子的情況,多和孩子溝通,并且更應該多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親自教育,防止孩子對父母產生生疏。
2.2.2從祖輩來看
在教育孫輩的時候,不能與教育父輩的方法一致,祖輩只有在思想上與時俱進,才能與孫輩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讓愛和教育相結合。在教育過程中,祖輩的豐富實踐經驗應該和父輩的充足的理論經驗相結合,隔代教養(yǎng)的很多弊端正是因為祖輩和父輩各執(zhí)己念,各自為政導致的。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自己的原則和依據。祖輩因為年齡、豐富的人生經驗以及強大的社會閱歷,也確實讓他們在教育幼兒的時候有“經驗”可持,而正因如此,也很容易犯以經驗為主的錯誤。相反,父輩由于教育程度較高,在教育子女的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缺乏的就是實際經驗,只信書本知識也很容易形成死板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應當將兩輩的觀念所結合,取長補短,在互補中給幼兒一個完善的教育。
2.3幼兒園和社會并肩努力,幫助祖父母形成科學理性的教育方式
2.3.1幼兒園方面
在這一年的跟蹤調查之后,我個人覺得學校應該繼續(xù)完善教育管理機制,多開展集體活動鼓勵隔代教養(yǎng)的幼兒能多參與,多和同齡幼兒一起,使隔代教養(yǎng)幼兒在人際交往上得到改變,也同時可以增加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其次加強教師的主動性,教師應該多關愛隔代教養(yǎng)幼兒,多去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關注他們的成長,在工作中給予一定的愛心、細心。
2.3.2社會方面
加強社會輿論,讓全社會關注并重視隔代教養(yǎng)問題,可以多出版些隔代教養(yǎng)的書籍刊物,多加隔代教養(yǎng)類的電視節(jié)目,來教導祖輩家長,引領他們形成一種正確的教育方式?,F在我們身處在網絡時代,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開辦網上家長學校,傳播教育幼兒的知識;網上的交流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使祖代家長不用出門就可以接收到更新的全面的育兒方式??傊挥屑哟笤缃讨R的普及,將網絡的優(yōu)勢最大化,并且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使祖輩家長盡早掌握早教的知識和技能,是提高隔代教養(yǎng)質量的一條捷徑。
幼兒的教育對于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幼兒教育給予幼兒的基礎教育直接關系到幼兒是否能有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本文雖然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但對于隔代教養(yǎng)的具體對策,分析的還不夠全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根據具體的現狀去思考和探究,希望能夠提出更完善的解決或改善隔代教養(yǎng)的策略。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新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