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摘? ? ? ? ? ?要]? 高職院校師德建設是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證,為了探索師德建設與管理的有效機制,通過深入調研和充分論證,提出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師生互動師德建設模式的一些拙見。
[關? ? 鍵? ?詞]? 工學結合;師生互動;師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200-02
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師德建設新模式的期盼
(一)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參與對象的開放度不夠,學生應成為師德建設的重要參與者
傳統(tǒng)教育思想將尊師看作學生天然的本分,甚至“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將天、地、君、親、師并列為人世間的至上權威。作為一切人倫秩序的終極依據(jù),將教師奉在高高的神壇之上,學生甚至整個社會都只能敬而仰之,特別是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天然的甚至略顯盲目的尊崇意識仍然根深蒂固,形成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參與對象的封閉性太強、開放性不夠的局面。
在“知識大爆炸時代”“數(shù)字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今天,籠罩在教師頭上固有的神秘光環(huán)逐漸弱化,教師應自覺地走下歷史的“神壇”?;ヂ?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人們?nèi)粘I钪斜夭豢缮俚慕M成部分,在教育領域中也得到普及,基本上學生人手一機,師生之間會通過QQ、微信等平臺隨時隨地進行溝通與交流。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同時被越來越多的學生聽到。教師也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來影響身邊的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生因為畏懼教師權威而被動學習的思想,轉變?yōu)閷χR有濃厚的興趣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欽佩和尊重德才兼?zhèn)涞慕處?。學校也對教師的地位大幅度提升,高職院校師德建設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已經(jīng)成為高職院?!肮W結合”模式的必然選擇。
(二)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學生的主體性不夠,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參與師德建設的能動性
盡管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倡導多年,但應試教育仍然余威猶存?!皟啥宦劥巴馐拢恍闹蛔x圣賢書”在很大程度上弱化,甚至湮沒了學生在師德建設上的主體性。學生很早就對家長、教師和師傅的長期關愛當作一種習慣,對失范行為也未能理性抵制。由此可見,在師德建設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首位,只有教師轉變思想觀念,才能走出僵化的泥潭,為師德建設的建設打下良好基礎[1]。
(三)高職院校師德建設評價標準不夠完善,對學生評價及社會評價應予以高度重視
時代在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提升,各個高職院校對師德建設較為重視。對師德建設的衡量標準最常見的是用一定的制度加以規(guī)范,“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師德評價體系,比如用人機制、分配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以此規(guī)范教師的道德行為,使師德精神進一步升華。建立一套體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長久而言也日益凸顯一些問題,而且越來越明顯。比如,有些教師為了能盡早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而身心疲憊不堪,壓力極大,一直處于焦慮和緊張狀態(tài),以至于應付差事而草草了事,感受不到職業(yè)的自豪感,容易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也對教學質量產(chǎn)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最終會使教師對評價標準產(chǎn)生不信任及反感心理,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極為不利。
高職院校制的建設應該充分尊重教師的內(nèi)心想法,并結合教學實際,提供更為人性化、公平合理的評價標準,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最大限度地去使教師可以對這份職業(yè)有著高度的熱情,并且愿意堅持下去,只有注重師德的激勵、引導、內(nèi)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及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實訓指導人員在高職院校師德建設中的作用。
(四)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對策研究僅停留于理論,應合理構建適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師德建設模式
首先,對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論層面,研究方法多數(shù)是來自于參考的文獻資料及問卷調查,尚未形成嚴謹?shù)姆椒ㄕ擉w系,這也使研究結論有“紙上談兵”之嫌,并未貫徹落到實踐中,提出的對策也有待研究。其次,難以真正地推廣開來,實際調查中可知針對高職院校組織及人員特點難以進行實證研究,很難對高職院校建設模式進行更為深入的歸納,在國內(nèi)的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輸入關鍵詞“高?!薄皫煹隆薄澳J健彼训降馁Y料寥寥無幾,師德建設嚴重滯后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學習教育部樹立的師德楷模,實踐中也有一定收獲,但典型的示范性、代表性也有其局限性,人們學習起來有時感覺勉為其難或可望而不可即,難以持久。
師德建設的所有研究應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踐中找到落腳點才有意義,只有從“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進行“模式”研究,作為一種科學方法,它的要點是從“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出發(fā),分析主要矛盾,加以科學合理分類,給人提供“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是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2]。
二、高職院校師生互動師德建設模式的構建途徑
(一)遵循“以人為本”發(fā)展理念
師生互動師德建設模式遵循了“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并很少地體現(xiàn)出教學相長的重要意義,師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加深,和諧而平等會讓彼此更加信任,師生形成友好互動共同進步的和諧局面。
(二)與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規(guī)律相符合
通過師生互動師德建設的落實,教師會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深遠影響。良好道德的養(yǎng)成與提升,僅僅靠自己閉門造車、墨守成規(guī)是很難有所進步的,需要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并懂得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斷進行調整與改正,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經(jīng)常的互動交流,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并以教師為榜樣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道德養(yǎng)成需要依靠外力和內(nèi)力共同作用:一方面是外部動力,即通過周圍環(huán)境對教師進行反饋與激勵,尤其是師生互動,對教學質量和師德建設都會產(chǎn)生深遠影響;另一方面是內(nèi)部動力,就是來自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及自我約束。內(nèi)、外動力的充分發(fā)揮,提高了高職院校師德建設和德育工作的效率,創(chuàng)新和改進了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三)符合高職院校師生特點
時代變化迅猛,高職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強化內(nèi)涵發(fā)展,在此就需要把握和尊重高職院校師生的認知特點和主體性,而高職院校師生互動師德建設模式的構建將成為極有價值的例證。相較于中小學教師,高職院校教師主要是以“雙師型”、研究性為主,往往專注于某個領域,比較看重學生的建議,因而在師德建設中學生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相對思想較為成熟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對自己的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是否良好有著自己客觀的判斷標準:他們思想活躍,青春洋溢,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有著自己的想法,也比較愿意參與到師德建設中;他們會多角度地對教師的師德進行評判,尤其是喜歡與師德良好的教師學習成長。因而,在高職院校中進行師德建設,符合師生的認知特點,構建師生互動師德建設模式也勢在必行。
三、高職院校師生互動師德建設模式的實施
首先,更新教育觀念,形成師生互動共建師德的輿論氛圍。以本人講授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為例,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我對學生講:你們現(xiàn)在是大學生,學習方法上再不能走應試教育死記硬背的老路,我們要走開放教學、互動教育和職業(yè)技能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新路。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首先要更新觀念。
其次,開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師德實踐。教師要先行動起來,發(fā)揮導向和引領作用。例如,教師課堂提問:“繪制零件圖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學生的反應比較怯懦和遲鈍,沒有人愿意主動起來回答。于是,我將班級分成若干組,將往屆學生完成的存在問題的零件圖分發(fā)給各組,每組一張,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通過小組討論羅列出零件圖中存在的問題,由各組學生代表發(fā)言,最后由我做出總結,對學生正確的判斷予以肯定和鼓勵,對判斷錯誤或遺漏的問題加以強調,既促進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點,又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習積極性,樹立自信心。通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師生的互動活動,自然而然地開展了師德建設工作,同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攜手進行師德建設的構建,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和諧而夯實基礎。以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模式為例,積極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針對本課程特點,我開展了項目教學法,并積極制作多媒體課件,形成主要進行任務事實、學生主動構建,融教、學、做一體的理實一體化實施方式,參與編寫機械制圖與CAD校本教材,以學生為中心,關注每個學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職業(yè)成長體驗,完成從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實施檢查到評價反饋整個過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受到學生歡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讓師生共享師德建設成果,互為動力、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讓師德建設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閃光。
參考文獻:
[1]魏鳴.新時期師德建設淺議[J].中國教育,2008(9):59.
[2]董云川.論題:大學生視域中的師道尊嚴[J].高校發(fā)展與評估,200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