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珍
摘 要:一直以來,合唱都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小學中高年級音樂課堂。有效的合唱教學可以極大推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團隊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合唱本身呈現(xiàn)出一定的藝術(shù)性與科學性,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怎樣更好地開展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是當前需要探討的重點話題。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與實施方法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二聲部;策略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8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8-0093-02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現(xiàn)狀與原因分析
與校合唱團集訓相比,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更加困難。因為只有音色與音準均優(yōu)秀的學生才可加入合唱團,而課堂合唱教學的對象為普通學生,其在嗓音狀況與音樂素質(zhì)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異。
(一)學生因素
小學生學習二聲部歌曲所需要的音樂技能相比個人獨唱要高很多,而通常情況下,班級學生會由于個人差異的因素在音樂習慣、歌唱水準、音樂基礎(chǔ)與合唱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這些對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開展非常不利。筆者曾在小學四年級中隨機抽取過兩個班級,對學生的音準進行了測試。最后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班級,學生中擁有較好音準的、音準較差的以及不會唱的均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另一個班級,單聲部音準都難以找到的占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只要一進行二聲部合唱,多數(shù)學生就難以把握。學生年級越高,越難唱好單聲部歌曲,二聲部合唱就更難以完成了。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身心迅速發(fā)展,容易害羞,害怕別的同學嘲笑。此外,多數(shù)學生欠缺整體的合唱觀念,又很少有合唱成功以及聲部和諧的體驗,故對合唱的積極性不高。這些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均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
(二)教師因素
實際上,造成當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無法取得更好效果的主要因素在音樂教師。因為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學好”需建立在“教好”的基礎(chǔ)上。據(jù)了解,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知道二聲部合唱是教學難點,自身的信心不足,同時覺得麻煩,所以在平時的合唱教學中,便會采用傳統(tǒng)且單一的教唱方式。該種教唱的模式為:教師教學生唱,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自身的感受取代學生的親自體驗,以間接經(jīng)驗取代直接經(jīng)驗。如此,根本沒有辦法真正滿足學生的身心特征與興趣愛好,而且,這種方式更多地突顯了教學的形式化,沒有考慮授課自身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其實,音樂教學并沒有多少技巧,若單單地將合唱歌曲分解為兩個聲部的拼湊,機械化地展開教學,學生在學習時會覺得沒有興趣,便會產(chǎn)生只教單聲部的現(xiàn)象。故小學音樂教師應對學生展開深入的了解,基于學生的身心實際發(fā)展,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努力提升學生對二聲部合唱的興趣,這對合唱教學的高效開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與實施方法
(一)提升小學生對二聲部合唱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唯有對二聲部合唱產(chǎn)生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較為偏愛,音樂教師應抓住這一特征,在課堂上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對二聲部合唱的興趣,讓其主動投入課堂學習中。在二聲部合唱教學開始之初,可以選擇播放一些學生較喜歡且熟悉的合唱曲目供他們欣賞,與此同時,給予一定的提示與引導,使他們對二聲部合唱所展示出的魅力和獨特性進行了解與認知,進而對合唱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投入合唱學習中。
比如,三年級上冊《森林的歌聲》屬于一首快節(jié)奏且貼近大自然的歌曲,學習時沒有太大的難度,更易吸引學生的熱情。教師在講授該曲目時,可通過《郊游》這首歌導入,和學生一起進入美麗的大自然中,接著播放《蔭中鳥》,要求學生說出聽到的聲音,并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進而逐步引入《森林的歌聲》,令學生更加真實地聆聽自然,進而喜歡課堂學習,該氛圍對二聲部合唱教學的開展非常有利。而且通過這首歌的學習,學生會更加理解音樂,進而主動展開對二聲部合唱的學習。
(二)對學生的合唱學習給予科學引導
1.發(fā)聲技巧的指引
合唱教學中如何發(fā)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之一,單純的理論指引是無法令學生真正把握發(fā)聲技巧的,教師需親自給予動作上的示范。呼吸是合唱最本質(zhì)的動力,而小學生本身的氣息就比較淺,故指引學生進行呼吸是準確發(fā)聲的關(guān)鍵。具體可通過以下步驟來完成:第一,引導小學生在身心、表情、五官等方面進行放松;第二,教導小學生把自己的兩只手放在上腹部,然后進行吸氣與吐氣,對腹部的這種變化進行感受;第三,保持第二步的姿勢,通過“S”這一音節(jié)的發(fā)聲進行吐氣,并逐步領(lǐng)受到氣息均勻的技巧。
2.音準和節(jié)奏的引導
整體性是二聲部合唱不可忽略的特征,如果有學生的聲音比標準音高或低,合唱就失去了整體性,故音樂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進行音準和節(jié)奏的引導。音階的練習是學習音準的必要條件,而且該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緩慢進行。在講授音階的含義時,教師可借助手勢進行動作的演示,化繁為簡,使學生更易理解何為音階。接著,可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的活動或游戲,并借此講清楚全音和半音的含義。當小學生逐步把握住該知識點后,便可組織其運用于合唱練習中,培養(yǎng)節(jié)奏感。比如,學習《叮鈴鈴》這首歌時,可先安排小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自由單獨演唱,并相互欣賞與比較,找出對方的優(yōu)勢與不足。接著,音樂教師安排合唱,可先劃分班級學生為兩個大組,分別對音階進行演唱,教師依次對兩組學生實施指引,使其可以準確表達出合唱的音準與節(jié)奏,突顯合唱的整體性特征。
(三)通過多樣化形式輔助學生學習
1.通過樂器對教學進行輔助
小學生本身的氣息不夠深,且多數(shù)對音準、節(jié)奏與音程等難以精準把握,這些均會阻礙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特別是面對那些難度較大的二聲部合唱歌曲。而樂器的合理引入,可極大輔助教學的實施,提升教學成效。例如,對《茉莉花》這首歌展開合唱教學時,教師可借助鋼琴來輔助,充當一個聲部,并組織學生開展交換與輪流的合唱,更好地彌補在音準上存在的不足,也令學生更深地理解樂器和音樂間的聯(lián)系。
2.通過角色劃分對教學進行輔助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在該階段所表現(xiàn)出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適宜的合唱曲目,將其內(nèi)容劃分為多樣化的角色,并由小學生個人或組隊自由挑選想要扮演的角色,分別以不同的聲部來演唱。比如,學習《老鳥,小鳥》這首歌時,可將學生劃分為兩組,分別扮演老鳥和小鳥的角色,共同發(fā)出啾啾的鳥鳴之歌。如此,不僅抓住了小學生愛玩的特征,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合唱教學中,還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唱方式
1.構(gòu)建良好的聲音狀態(tài)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對象都是普通的學生,故音樂教師開展日常教學時,對班級學生進行發(fā)聲訓練很有必要。教唱開始前,教師需向?qū)W生指出演唱二聲部歌曲要使用什么樣的氣息與聲音,并要求他們在學習時對其合理運用。當學生學唱時,教師要仔細聆聽,若發(fā)現(xiàn)其中有未達到要求的氣息與聲音,應及時給予提醒并重新教唱,直到學生掌握為止。如此,才可令學生在整節(jié)課上始終保持良好的聲音狀況,以更好地進行二聲部合唱。
2.借助柯爾文手勢促使學生理解音高概念
小學音樂二聲部合唱的有效開展,離不開音準這一基礎(chǔ)性要素。音樂教師可采取柯爾文手勢法帶領(lǐng)學生進行單音模唱,該方式能夠促使學生理解音高概念。教師還可運用手勢對學生的二聲部合唱進行指引,令學生借助視覺體驗更好地構(gòu)建二聲部音高的概念。比如《唱支最美的歌》是首旋律輕快的歌曲,其中B樂段是以三度和聲音程為主的二聲部合唱,進行該首歌的合唱教學時,教師便可借助柯爾文手勢法展開練習,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高概念,并把握好高聲部的合唱。
3.選擇逆向教學法,令學生轉(zhuǎn)變“先入為主”的邏輯思維
通常情況下,學生對先學習的知識點比后學的知識點印象要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入為主”。故小學音樂教師可選擇使用逆向教學法。在課堂合唱教學時,先對第二聲部進行教學,等到學生大概掌握了該知識點時,再開始第一聲部的學習。若面對的是合唱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占多數(shù)的班級,當兩個聲部一起唱時,可安排學生用一聲部來唱詞,用二聲部來唱譜。此外,可將有些二聲部合唱曲目的主干音提取出來進行試唱,當學生對歌曲漸漸熟悉后便可將剩余的旋律添加進去。如此,不但能提升學生參與合唱的興趣,還可將教學難點合理避開。
4.通過肢體律動處理難點,感受旋律的變化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當兩個聲部一起合唱時,節(jié)奏與音準便會出現(xiàn)問題,這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此時,音樂教師可通過肢體律動來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可帶領(lǐng)學生根據(jù)歌曲的意境對音樂旋律進行記憶,并找準音準與音高,更好地展開合唱。比如,《春天在哪里》這首歌的合唱,可指引學生將高聲部的演唱想象為春暖花開的繁茂景色,低聲部的演唱想象為初春的景色。
(五)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能與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教”的主體,故要促進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音樂教師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能與專業(yè)素養(yǎng)很有必要。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其本身應具備歌唱、彈奏與舞臺展示等基本技能。此外,因合唱具備實踐性,教師應努力為小學生爭取各種類型的合唱活動,并帶領(lǐng)他們積極參與。音樂教師在組織、組隊、編排舞蹈等方面都應具備一定的實力,如此更易實現(xiàn)合唱教學的高效性。音樂教師自身應意識到這一點,積極參與學校內(nèi)外組織的關(guān)于合唱教學的培訓課程,時刻對合唱教學知識點進行鉆研,與時俱進,才能不斷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
參考文獻:
[1]周雪山.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3):161-162.
[2]魏 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措施[J].考試周刊,2016(6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