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東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是基礎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情感教育的操作方式以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國家更加重視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并且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依舊存在諸多需要加以改善的部分。本文主要立足于提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探究情感教學對課程效果提升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策略實施
情感教育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敏感度,提升學生對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熱情有直接的促進意義,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實施對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廣,目前的情感教育難以滿足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所以,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需要加強對情感教育的重視與研究,促進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1]
一、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作用分析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操作應用所產(chǎn)生的促進效果是全方位的,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學習能力具有積淀作用。經(jīng)過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實踐操作,情感教育的教學優(yōu)越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參與課程學習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情感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采用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顯著意義。在課程教學中,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對具有典范意義,老師對學生的表揚與批評都會讓學生印象深刻,當學生被老師所表揚時,會激發(fā)學生內在的自信心,會在日后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參與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表現(xiàn)明顯。[2]
2.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情感教育的教學方法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老師嚴肅的刻板形象,在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中老師的形象更加平易近人,當老師與學生處于教學對等的角色下,學生的學習更加舒適、自在,對個人在課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毫無顧忌的向老師尋求幫助,老師與學生之間友好的師生情是情感教育最為重要的本質,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3]
3.強化師生交流
在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之下,學生與老師之間總有一種隔閡存在,這道若有若無的隔閡成為了妨礙師生交流的重要阻力,對于加強學生與老師對彼此的了解缺乏促進意義。情感教學對與強化師生交流,改善師生關系,在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語文學習中提升學生效果顯著。與此同時,小學語文課程的內容學習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突破,需要在平日的學習積累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所以,強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改善學生學習效果重要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操作策略
經(jīng)過實踐操作表明,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用明顯。需要老師在課程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注重對情感教學的應用,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在落實情感教學這一操作方式中,需要注重以下操作策略:
1.老師注重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yǎng)
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應用需要在老師的言行舉止中得到彰顯,為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提升自身的情感素養(yǎng)。老師需要在教學中用自己的真實情感打動學生,在個人的言行舉止中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需要以一種平易近人的狀態(tài)開展課程內容,對于學生難以及時掌握的知識點需要細心講解,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主要采用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投入小學語文課程學習。與此同時,在情感教學的開展過程中,老師需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多樣化的表現(xiàn)方式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教學調整也符合了小學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奇的性格特點。
2.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
情感教學在課程實踐中的應用需要老師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僅符合情感教學要求,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比如說,在講解《頤和園》一課時,課文中有大量的場景描寫,學生難以更為直觀的了解文章大意。在講解文章時,老師可以采用視頻播放,音頻,圖片等表現(xiàn)形式參與課程的講解,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課文大意。在給學生身臨其境的表現(xiàn)中,學生可以加強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也能加深理解。
3.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需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參與情感教學,在事半功倍的教學方式中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需要在生活實際的觀察體驗中加以靈活運用,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長期的寵愛照顧下逐漸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需要老師在情感教學的課程講解中提升學生的情感敏感度。為強化學習效果,老師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外作業(yè),讓學生完成幫父母洗一次腳,制作一個禮物這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加強學生的情感感知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語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實踐操作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直接的促進意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情感教學的優(yōu)勢特征還表現(xiàn)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為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充分發(fā)揮情感教學的優(yōu)勢特征,需要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自身的情感素養(yǎng),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生活情境的調動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立新 .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施策略分析 [J]. 中國校外教育,2015,03(20):35.
[2] 任建明 .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 [J]. 中國校外教育,2014,01(29):102.
[3] 吳文廣 . 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10):187.